直击阳光保险业绩说明会|总保费增长9.3%,多位高管亮相回应热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近日,上市一年有余的阳光保险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作为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其首份上市后的“成绩单”自然广受市场关注。

具体来看,负债端,阳光保险2023年总保费收入1189.1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99.0亿元,同比增长7.5%;但投资端,受资本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影响,报告期内该集团归母净利润37.4亿元,同比下降16.8%,全年总投资收益率3.3%,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昨日,阳光保险董事长张维功、总经理李科、副总经理彭吉海,阳光人寿总经理李所义、阳光财险总经理华山等高级管理人员亮相投资者说明会,就“报行合一”政策影响、低利率环境下资产配置、新能源车险经营、公司困境与破局之路等市场关注度较高话题作出回答。

年报致辞中,张维功表示,2023年,公司通过全面布局打造“科技阳光、价值阳光、知心阳光”的新阳光战略,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绩与显著的发展成果。

说明会上,张维功则进一步表示,“我们走得还不够远,阳光保险的企业精神是战胜自我。利率中枢下行的过程中,寿险业面临很大挑战。企业内部,我们已多次深入探究这一问题,现已内化为具体行动,将对负债资产匹配进行全面优化提升。”

回应“报行合一”,强调银保是重要价值渠道

寿险业务方面,阳光人寿2023年总保费收入746.0亿元,同比增长9.2%;新单期缴保费收入181.0亿元,同比增长22.7%,趸缴保费收入同比减少28.3%;新业务价值36.0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4.2%。

细分渠道表现上,银保渠道是阳光人寿价值发展的核心,贡献超50%保费收入。据披露,报告期内,其银保渠道实现总保费收入491.5亿元,占总保费比重达65.88%,个险渠道实现总保费收入186.7亿元,占总保费比重25.03%。

同时,其个险渠道表现依旧“可圈可点”。增速上,阳光人寿个险渠道保费同比增长18.1%,高于银保渠道的8.5%,在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但对比上半年业绩不难发现,即便是在已形成多层次、稳定的网络布局的阳光人寿,下半年相关业务依旧遭遇了“报行合一”的冲击。

2023年8月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多家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强调银保渠道备案时在产品精算报告中明确说明费用假设、费用结构,并列示佣金上限,支付时佣金等实际费用应与备案材料保持一致。

受此影响,人身险行业下半年银保渠道收入整体收窄。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阳光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收入310.6亿元,全年收入491.5亿元。这也意味着,其下半年银保渠道收入仅为上半年58.24%。

李所义在说明会上表示,“报行合一”短期内确对业务造成阶段性波动,但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意义,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李所义指出,未来,“报行合一”对行业的影响将持续。“一是总量持续向好,因为经济基本面和客户需求在‘报行合一’后并没有受到影响;二是银行渠道也需要保险业务贡献中收,因而总体向好。”

李所义强调,“各家公司会有竞争、布局上的差异。从阳光人寿自身而言,银保是重要的价值渠道,我们坚信未来会更有优势。我们不会拿高费用、低定价产品,这是我们的策略。”

面向未来,李所义表示,阳光人寿在市场竞争中或有四大类优势。一是在未来的价值发展中更坚定;二是已建立专业的队伍与网点,具备一定优势;三是可以整合集团资源激励服务体系;四是前期已具备稳定的业务发展与客户经营能力。

对低利率环境保持“敏感判断、敏锐反应、敏捷行动”

利润表现方面,财报显示,人身保险分部的净利润由2022年的39.28亿元人民币减少18.4%至2023年的32.06亿元人民币。新保险合同准则下,寿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保险服务业绩、投资业绩和其他损益。

就集团投资端表现而言,报告期内,阳光保险共实现总投资收益146.2亿元,总投资收益率3.3%,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其资产配置对象以债券投资为主。至2023年12月31日,债券投资占该集团总投资资产的52.0%,较2022年末上升7.8个百分点;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为10.2%;权益类金融资产投资占比为21.1%,其中,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比为12.0%。

针对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难题,彭吉海表示,“未来的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内,低利率环境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我们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小组,共同研究推进低利率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冲击,保持敏感判断、敏锐反应、敏捷行动。”

具体而言,在资产端,一是加强对宏观研究的判断和趋势性分析;二是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合理调整配置导向。彭吉海表示,“阳光资产的核心竞争力是投研能力。在当下花镜中,我们对行业的研究判断将更紧密推进,以此指导资产配置和负债的选择。”

彭吉海表示,固收类策略上,一是持续加强久期配置策略,同时负债端尽可能缩短和消除久期差,避免利差风险。二是积极获取优质资产。权益配置策略上,将积极主动寻求高价值高成长的、持续发展的优质标的,不以投资市场波动为主要驱动方向,降低因为市场利率波动影响。

在新能源车险领域仍有不可替代优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公安部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比76.04%。

汽车市场的火爆带动了车险市场的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达350亿元,同比增长56%。安信证券指出,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险保费有望达708亿元,同比增长102%;至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5131亿元,占当年车险总保费的36%。

华山总结,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有四大发展趋势:一是国内外差异发展,中国新能源车技术效率与成本领先外国车企;二是竞争不断加剧,头部企业占据优势地位,格局或更加明朗;三是产业政策支持,进一步激发消费者购买热情;四是高价值的混动车、增程车或比纯电车有更好前景。

基于上述趋势,华山表示,下一步,阳光财险将客观认识和把握新能源车发展规律,持续培育经营能力。其中包括:深化定价研究、持续加强与目标品牌车商总对总合作、做好前瞻性布局、强化理赔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车险竞赛中,不少新能源车企也纷纷加入其中。近年来,包括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特斯拉等新能源车“第一梯队”成员均在保险行业有所布局。

国内市场中,小鹏汽车于2018年成立广州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此后,由于监管收紧,设立中介公司门槛提升, 新能源车企开始通过收购方式曲线获得保险中介机构牌照,例如,理想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于2022年收购银建保险经纪100%股权,更名北京理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蔚来于同年收购汇鼎保险经纪公司,获得牌照。

此外,另有比亚迪在2023年通过收购方式成为了我国首家全资买进保险牌照的车企。

“一方面,新能源车企拥有对数据天生的优势,对保险的定价和产品创新来说是很好的基础。”华山指出,“但另一方面,经营车险是个细活,保险公司的精算定价能力、专业人才储备以及服务网络的布局是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希望车企进入保险领域后能与保险公司之间友好真诚合作,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