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弱化的国安危机

(图/达志影像)

美国是台湾对外关系的大国,但全台跟美国有关的研究所近年来接连关闭;中国大陆是台湾很难回避的强权,跟大陆有关的研究中心也摇摇欲坠。这种存在已久的异常现象,很奇怪也很危险,更很嘲讽,但从总统、行政院长、立法院长、教育部长到各个政党,居然都忽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国安危机。

新加坡是弹丸小国,但她在国际舞台上东西折冲、左右逢源,绝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恩宠,而是政府有小国的智慧。这些智慧何来?她的内阁阁员和政治人物从党到政,一路被培训具有前瞻的国际视野,也提供符合国家利益的决策资讯。这些资讯何来?就是那些日夜案牍劳形的智库和学术机构。

反观台湾的政府和政党,对于国际关系的运作都喜欢打短线的买卖;不然,就是偏向个人利益的交换。以对美关系为例,军事采购、政治捐献几乎成为维系关系的主流。这种买卖很容易让台湾在国际舞台上陷入二分法的对立困境。这也是我们在中美台三边关系中一直左右为难,找不到平衡点的主因。

两大之间难为小,有你无我当然自讨苦吃。小国的智慧是懂得在两大国左右对峙的直线中保持等距,又深谙在两大国的斜线对角中掌握三角的平衡。对立、仇恨是强权的游戏,小国一定不能成为他们玩弄的棋子。三角是最稳定的平衡,政治上在欧洲也早有第三势力成功运作的事例。而全球在中美两强对抗之中,除了东南亚,中东、中南美洲、非洲近年也在量变和质变,台湾也应发挥三角均衡的杠杆作用,我们不能老把鸡蛋摆在一个篮子里。

国家级的政策咨询不能是理论的堆砌或是一家之言的移植。美国前总统尼克森曾批评学者经常躲在象牙塔里,往自己假设的最佳模式钻研,忽略政治的现实。中国大陆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担忧国民党不了解共产党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模式。台湾的一些学者近来开始运用资料采矿、脑神经和认知行为等科学研判政治人物的行为取向,很值得赞赏。

当今国际政经环境复杂多变,中美两强在军事、科技和贸易的对抗,在地缘政治推波助澜下,愈来愈倾向相同立场的阵营化。

维持现况不是静态的僵化,而是动态的系统推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罗森伯格说,联合国2758号决议文并没有处理台湾参加国际组织的问题,应非信口开河;而面对近邻又是世界第3大军事和第2大经济体的中国大陆,我们如何发挥以小事大的智慧,智库应该扮演大脑的功能。(作者为国家公益发展协进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