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能源车企 为什么应该做生态?

在《流浪地球》原著小说中,刘慈欣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为保存人类文明的火种,人们分成了两派:既有计划打造行星发动机的地球派,也有希望乘着宇宙飞船远航的飞船派。后者看上去是更正确的选择。但在模拟实验中,宇宙飞船被发现因体积太小,不能形成完善的可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难以支持长达2500年的星际旅行。这才有了小说中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浪漫史诗。

而在如今的汽车行业,车企们也在面临着一场还看不见尽头的“流浪”:新能源、智能化变革汹汹而来,技术战、资源战、价格战接连而至,竞争烈度空前。车企们要如何穿越周期与风险,抵达“理想家园”?

刘慈欣写于2000年的小说,巧合般地为如今的局面给出了一个提示:构建、呵护好一个完善的生态。

01

升维:从局部战争到全维竞争

大约在100年前,面对福特的超级单品T型车,通用祭出多品牌+共享平台的经营方式,最终战胜了福特。随后一百年中,这套经营方式风靡汽车行业,被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如今全球规模最大的大型汽车集团,皆是多品牌矩阵与平台化生产的拥趸。比如,身拥10个品牌与MSB/MQB/MLB三大平台的大众,2019年录得将近1100万辆的巅峰销量;旗下有5个品牌与TNGA平台的丰田,销量也多年突破千万辆。

而国内头部车企在经过学习追赶后,也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全面进入多品牌+平台化经营阶段。比如吉利旗下拥有超过10个品牌和CMA、SEA等平台。

长城汽车全产业链布局

长城汽车,则在台前打造了哈弗、魏牌、欧拉、长城皮卡、坦克五大整车品牌,在幕后将技术与生产凝结为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平台。依靠这套方式,长城多年取得营收、利润新高,名列自主品牌前茅。

多品牌矩阵搭配平台化生产之所以统治汽车行业,本质上是因为这是一种平衡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与车企盈利需求的相对先进的形式——一方面,多品牌向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多层次的产品组合;另一方面,平台化又便于车企进行高效的生产。

这一经营方式下,车企的职能更加专注,主要集中在部分核心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产品规划,以及进行品牌、销售管理。

然而,这并不是车企的终极形态。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到来,正在把车企带入另一个阶段。

如果说燃油车的竞争是一场车企们划定好重点战场的局部战争,那么智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则是一场很难看到边界的全面战争。

一方面,参战的选手更多了:互联网出身的造车新势力,带来了新的产品方法、用户思维,已经引发了第一次冲击,而手握充足研发资源与资金的科技公司,也在其后蓄势待发。

另一方面,竞争的领域也加倍了:一家企业要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构筑起竞争力,会造车只是基础,还需要自行开发软件应用,组建强大的人工智能团队,肩负起用户运营,甚至还要亲自下场直营卖车。

在智能新能源车领域,消费者标准更高、更新、更细化的要求,促使车企必须全面扩充职能,更深入地参与上下游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运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闭环。这意味着,车企已经进入了全维度的竞争,不仅要看几个传统长板,更要全方位无短板。

在这样的态势下,仅仅依靠品牌矩阵与平台化生产,将难以拥有持续打造爆款产品的能力。

一些车企认识到,沿着既有的道路,很难应对未来的挑战。2020年,长城汽车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董事长魏建军警觉地提醒:“如果我们不敢冲破规则的牢笼,那么规则将成为创造的牢笼”。当年,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销量飞跃式的增长中,长城汽车宣布将转型成为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

这种转变,其实是车企经营与组织模式面对新态势的升维——从打造品牌、打造平台,走向打造生态。

02

决胜:得生态者得智能终端

早些年间,“生态”在车企的字典中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词汇,因为传统汽车硬件为王,大谈生态不免给人一种偏离主业的既视感。

但历史一再证明,智能终端产品的商业竞赛中,是否建立起生态,往往是平常企业与卓越企业的分界线。

远期的案例是英特尔与微软组成的“Wintel”生态制霸PC,而近一些,也更典型的例子是智能手机。

2012年,芯片厂商联发科在智能手机领域创新性地给出了“交钥匙方案”,极大地降低了行业入门门槛,由此引发了智能手机市场大爆发。但最终在智能手机的残酷淘汰赛中屹立不倒的,是构建了自己完善生态的企业。尤其是苹果,在独到的生态支持下,iPhone吸引了大多数高价值用户,收获了智能手机行业80%的利润。

iPhone赢得市场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硬件与软件生态相互协同、滚动发展的过程。

比如让消费者头疼的智能手机续航问题,安卓手机厂商普遍的解决方案是提供更大的电池,但也带来了手机变重、挤占其他零件空间等问题。而苹果则选择自研电源管理芯片,搭配iOS独特的软件后台管理机制,反而用更小的电池就实现了领先的续航。

效果更显著的是苹果对手机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研发。苹果从iPhone 4开始使用基于Arm架构自研的A系列芯片,不仅手机处理器性能达成了业内领先,还将其开发经验用于研发电脑芯片,最终推出了M系列芯片;与之同步,苹果不断推动对应操作系统iOS、MacOS的迭代、融合。

借由软硬件协同的生态,苹果实现了一个闭环:让芯片技术在不同智能终端复用,推动操作系统的一统,这最终使得消费者的体验能够在各终端无缝流转,且保持高度一致。反过来,消费者对这种体验的持续买单,又会进一步壮大其生态。

而在今天,智能新能源汽车早已被视为下一代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摸索出的生态方法论,能够很自然地为智能汽车借用。

长城汽车森林生态全景图

但不同之处在于,智能汽车比智能手机要复杂得多。一部手机拥有上千个零部件,而汽车的零部件数量是上万个;智能新能源汽车,不仅有智能属性,也有交通属性,还有能源属性。与线下世界更广泛的交织与互动决定了,智能新能源汽车要开辟一个看上去不那么复杂的新功能,所涉及到的资源远比想象中要多。

比如,车主们往往会设想未来的智能新能源车有一个“简单”的功能,即在送车主完成通勤后,车辆自动驾驶至充电桩进行补能,这可能会为车主节约数十分钟的时间。但实现它的前提,是车企必须先完成智能驾驶从有人到无人的跃升,联合充电桩运营商编写车辆自动充电的协议,打通车辆自动支付电费的体系,还要有一套应对意外的处理机制等等。

这意味着,要用领先体验赢得用户的智能新能源车企,必须主导建立起一套规模空前的生态。

03

赛点:深度、广度、效率

面向未来,车企如何构建起自己的生态,不同企业有各自的路径。

在全球,特斯拉已经摸索出从芯片到热泵都自研的in-house模式,风格继承了苹果的衣钵;在国内,长城则代表自主车企给出了参考答案——一套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化、新能源等相关技术产业,实现多物种相互作用并持续进化的生态体系。长城将之形象地称为,森林生态。

尽管企业间的选择有差别,但同处智能新能源汽车的赛道,参赛者们归根结底遵守的是同一套竞赛逻辑:拼到最后,拼的其实是生态的深度、广度与效率。

面对智能新能源的两大属性,长城森林生态划出新能源与智能化两大主轴,横向保障对多类场景、多种技术路线的兼容,纵向则追求从零部件到整车产品、应用的价值链全覆盖。

比如,针对智能新能源车的能源属性,长城就在整车产品上坚持混动、纯电、氢能并举。

长城汽车坚持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

在混动领域,推出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满足对新能源全场景、全速域的更高阶要求;在纯电领域成立了蜂巢能源(电池)、蜂巢易创(电驱),战略投资碳化硅企业同光股份,打造三电核心竞争力;在氢能领域,则在2019年就成立未势能源,开发氢燃料电池的整体解决方案。

进一步,长城对新能源的布局延伸到车辆之外,上溯到太阳能发电——长城旗下极光电能研发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率先突破20%,并已投产150MW产线。配合既有的电池、氢能布局,长城打通了“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贯穿“能源生产-储存-使用”的整个周期。

而针对智能化属性,长城则同时对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进行了全栈式的技术布局。

在智能驾驶领域,长城汽车不仅战略投资自动驾驶芯片厂商地平线,也自研了大算力智驾域控制器与超高分辨率摄像头、高分辨率4D毫米波雷达;

同时,长城旗下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搭建了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数据体系MANA,以及每秒运算达67亿亿次的智算中心,名列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算力最高之一;

此外,长城旗下精工汽车推出的智慧线控底盘,则致力于解决线控底盘成熟度低、集成度低、成本高等问题。

简单来说,长城森林生态对智能驾驶的布局是从端到云,从底层硬件到上层算法应用,从感知到规控到执行,达成无死角覆盖。

面向智能座舱,长城同样软硬兼备,旗下诺博科技、嘉峪智能、仙林智能,既自研了搭载于20万+车辆的智能座舱高算力平台,又自研了座舱操作系统Coffee OS,将面向用户的关键人机交互入口,牢牢掌握在了手中。

不难看出,长城的森林生态,突出一个全面立体、不留短板。而这样一套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生态,虽然会消耗大量资源,但它也是由重资产垒成的护城河——一方面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构筑起一个“战略武器库”,以不同技术帮助车企抓住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在更长的时间尺度里保障企业的稳妥发展。

同时,长城森林生态全产业链打通式的布局,在当下许多关键技术尚不成熟之时,又能实现研发生产制造的降本增效,打造出更先进或者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只不过,一个健康的生态,不仅要有规模,有纵深,也要有效率。而在历史上,车企布局全面生态的垂直整合模式不是没有出现过,但在一段时间后均出现了效率下降的问题,最终导致车企与其生态企业的“分家”,如德尔福自通用独立,伟世通从福特拆分。

为保持森林生态的高效运转,长城的生态建设并不走传统的垂直整合老路,也不是对苹果封闭生态的模仿,而是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构建了一种资源资本有进有出的开放式生态,长城汽车在其中扮演的是生态发起者和超级孵化器的作用。

长城森林生态中的蜂巢能源与毫末智行,目前不仅服务长城,也向长城之外的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比如哪吒、岚图以及领克的部分车型,都搭载了来自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而毫末智行打造的小魔驼,则是美团等公司无人配送小车的硬件平台。

同时,蜂巢能源、毫末智行、未势能源、极电光能均在积极引入外部投资,未来将走向独立上市。

正是在一个动态竞争的环境中将单棵树木(单家企业/单项技术)培育强壮,一片森林的生态才能在最终的木聚成林中,保证健康和竞争力。

04

尾声

众所周知,刘慈欣是美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忠实拥趸,在公开场合,他自谦地表示:“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克拉克拙劣的模仿。”

不过实际情况是,中国持续向上的工业化进程,让《三体》、《流浪地球》等“中式太空歌剧”,获得了更大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

类似的故事或许也正在汽车行业上演。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的先进性,分别由美国(福特/通用)、日本(丰田)、德国企业(大众)引领过,90年代才真正开启民用汽车工业的中国,一直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

但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改变了这一切。如今,德国与日本车企不时会从市场上购买来自中国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拆解研究,尝试弄明白曾经的追赶者,如今产品力跃升的奥秘。

只是,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弯道超车”的或许不仅仅是产品——本土汽车企业面对变革考验,发展出的新经营、组织方式,也将有望站在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