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六中全会 总结历史巩固执政 举国体制挑战多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12日举行「百年的历史路口:解析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座谈会。(陈君硕摄)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11日闭幕,会上审议通过中共第三份历史文件。学者指出,相较于前二份历史文件属于「阶段性」,目的是要结束前面一段时期的错误,此次文件则是「全局性」,内容会以肯定为主,且从文件的名称即可看出差异;此次会议也继续强化了中共的执政合法性,并垫高习近平的历史地位;在对台港澳部分,「爱国者治港」首次被写入会议公报,学者忧心,「爱国者治台」也会成为中共未来精准打击台独的区隔作法。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12日举行「百年的历史路口:解析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座谈会,包括政大国关中心主任寇健文、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兼所长王信贤、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赵建民、政大国关中心研究员宋国诚、展望与探索杂志特约研究员郭瑞华参与研讨。

●全局总结历史经验 非结束阶段历史问题

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赵建民指出,1945年中共第一份历史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处理的是路线之争,指出王明的国际派是错误的,并宣告毛时代的来临;1981年第二份历史文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检讨文革问题,对毛泽东功劳第一、错误第二的「三七开」评价,同时也代表邓小平时代的来临。

而此次的第三份历史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赵建民表示,尽管全文尚未公布,不过比较文件名称可看出,前二次是「历史问题」,此次是「历史经验」,且突出「重大成就」,可预期内容大多会是肯定的,前二份属于「阶段性」,第三份则为「全局性」文件。

政大东亚所所长王信贤指出,六中全会与今年七一的中共百年党庆相联系,这段时间大陆启动了所有宣传系统,强化中共的执政合法性,并为习近平二十大续任做铺垫,垫高习的历史地位,「续任当然没问题,但要让他更风光」。

王信贤特别指出,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诠释,譬如公报提到习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等表述,都是要凸显中共才是马列真正的继承者、发扬者;此外,会议公报提到「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民主再定义,也是要建立一套中国自己的制度价值,与西方互别苗头。

赵建民表示,六中全会前,一些西方媒体称六中全会要开启习的时代,他直言此描述错误,因为早在2016年10月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习核心」,就象征集体领导结束,习时代的到来,2017年十九大更正式将习思想写入党章、接着2018年3月修宪废除主席任期限制,「习近平时代早就已经开启!」

「习近平的核心地位早就来了,现在只是强化」,政大国关中心主任寇健文比较马列和毛、邓、江、胡、习等历届大陆领导人名字,在公报出现的次数,毛7次、邓5次、江胡各1次、习17次,从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也可看出习持续强化其统治合法性,

●从爱国者治港 到爱国者治台

在六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首次写进「爱国者治港」,相较于过去写港人治港,展望与探索杂志特约研究员郭瑞华认为,这代表中共对香港局势有信心,也会控制得更牢,当然对台湾也会形成压力。

王信贤指出,观察近期中共涉台系统官员发言,他隐约嗅出中共也将采取「爱国者治台」,并以此对台独和一般台湾民众做出区隔,他认为必须要去提防。

寇健文认为,对中共而言,主张采取「爱国者治台」是必然的,因为台独是「敌我矛盾」,必须用专政手段斗争。他指出,这也反映中共的统战思维,争取可以争取的对象,即爱国者,斗争台独者,是友就可以参与治理,是敌,就像香港那样,会被DQ(取消资格)。

赵建民则表示,台湾与香港还是不太一样,毕竟香港完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台湾并不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且「爱国者」也不好界定,若要操作爱国者治台,泛绿阵营可能都会受影响。

政大国关中心研究员宋国诚认为,中共对台政策,和台湾的大陆政策,都各犯一个「核心错误」:中共从来没有考虑台湾主流民意,全然从中共的全局性和主权高度来制定对台政策;台湾则放弃正统道统,持续推动去中国化、仇中路线,放弃从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高度去争取话语权,「如果大陆对台核心错误,加上台湾对大陆核心错误碰在一起,两岸就一定会陷入僵局!」

●接班制度讨论中 人事布局已启动

距离明年二十大召开仅剩不到一年,中共中央高层的人事安排也受到关注,寇健文表示,「公报没有提不一定代表没有(讨论)」,他指出,二十大的人事布局早已经开始,且有些职务调整不需要中央委员会的讨论,尤其是去年大陆将全国人大常委会人事权扩大后,包括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副国级高官的调动,都可以透过每两个月开一次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来决定,无须经过中央全会。

王信贤指出,六中全会有可能讨论了接班的制度,包括年龄「七上八下」惯例是否延续、政治局常委的员额等,但确切名单从来都是「黑箱」。不过他也指出,观察习近平赴地方考察的陪同人员,可看出端倪,譬如中办主任丁薛祥和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副总理刘鹤等,都频繁跟随习考察,此外从去年6月至今,习近平十多次的地方考察,中组部部长陈希都跟着,以此可研判二十大的人事布局,早已启动。

寇健文表示,习近平上任后打破一些人事规则,譬如王岐山担任国家副主席、曾被视为接班人的孙政才落马等,都弱化年龄画线的惯例,不过至少「逐级晋升」的制度目前并未改变,因此可以从地方省(市)委书记的地方历练来做判读。

●举国体制双面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中共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举国体制」成为中共自诩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赵建民直言,「举国体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譬如疫情下盖一座方舱医院,中国大陆可在十天内完成,也可在「共同富裕」一声令下,让阿里巴巴、腾讯等大企业,豪捐上千亿人民币,「这个体制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么大额的捐款,怎么可能会是自愿?」

寇健文认为,举国体制有其优势,但只强在事后治疗补救,而非防患未然,譬如疫情「吹哨人」李文亮过世即为显例。他认为举国体制最大的问题就是权力集中化,「当强权把位阶定到这么大,继承人问题没办法彻底解决」,未来若到了后习时代,无论谁要接习的班,都会坐不稳,此外,习近平个人的健康因素,也会是政权稳定的挑战。

宋国诚则以「六个取代」形容当前的中国大陆。一是用「习近平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二是用伟大领袖无限期连任制,取代两任十年限制;三是用战狼外交取代韬光养晦;四是用共同富裕取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种「劫富济党」;五是以国家管制主义取代国家资本主义;六是在两岸关系上,以历史任务取代国共内战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