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十三五”谱写固体动力新华章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航天事业,发展航天需动力先行。过去的五年里,作为我国固体动力事业的摇篮,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牢记“航天报国”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为全面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十三五”期间,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上,六院干部职工聚焦“抓党建、提质量、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控风险”这一主线,用智慧和汗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能力提升迈上新台阶、创新成果取得新突破业务领域获得新拓展、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建设实现新提升,职工幸福感、认同感、获得感逐年增强……

奋进的五年,收获的五年

五年来,六院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动科研生产能力提升,高质量完成型号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六院连续多年圆满完成集团公司责任令任务,显著提高了动力系统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型号科研生产任务高质量完成,数字化科研生产体系成效明显,科研生产管控能力不断提升,发动机试验成功率始终保持优异成绩。

六院系统实施科研生产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管理变革、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持续推进三年滚动策划、提升综合调度指挥效能、严格计划考核,深化项目经济性策划等。基于BOM与虚拟样机的协同研发模式初步建立,型号工装覆盖率100%,考核计划节点完成率100%,科研生产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在科研生产能力突飞猛进的同时,六院深入开展经营管理质量专项监督检查,经营质量、产品质量持续提升,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研发模式、管控模式、营销模式、发展方式持续转变。通过狠抓经济运行过程监控预警与考核管控,大力实施阳光采购工程,六院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控能力初步形成。

六院实施业务和信息化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布局实施。基于数据中心、快速协同论证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传统经营模式向“互联网+”经营模式的转变。持续推进从设备产线的智能化改造,AR/VR多学科仿真、智能柔性总装及发动机数字化总装等智能制造能力全面形成,为“虚体迭代、实体制造”的智慧研制模式提供示范引领,科研生产效率提高了50%。

“十三五”期间,六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较“十二五”期间翻一番,年均增长14.61%;累计实现利润是“十二五”期间的2.75倍,年均增长22.44%;累计实现经济增加值是“十二五”期间的2.98倍,年均增长24%。

五年来,六院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以综合性创新平台为抓手,坚持系统集成与前沿驱动并重的创新路线,多个创新维度协同发力,技术创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通过构建先进固体动力专业技术体系,六院积极抢滩占位,重大项目论证卓有成效。重点预研任务进展良好,实现固体动力性能提升;开展50多项共性技术、专用技术研究攻关,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着眼技术颠覆与前瞻布局,开辟固体动力技术发展新路径。

集团公司先进固体动力协同创新中心、集团公司应用化学协同创新中心、西北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的资源汇聚作用明显,引领航天技术、商业航天、材料化工、智慧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该院着力完善设计、仿真、试验验证体系,建设战略研究中心、试验共享中心及人才共享中心,基础研发能力、协同研发能力全面提升;应用化学中心实体化运行,论证院级产业化项目10多个,联合多家国内高分子领域顶尖优势单位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10多项国家标准发布,“景洪水电站水利式升船机”项目获国家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

群众性创新活动风起云涌。六院“三期三池”项目累计242项,居集团公司首位,首次获得国家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累计申报专利943项,有效专利689项,其中发明专利43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制定国标5项、国军标9项、行业标准34项。

五年来,六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产品及业务领域不断实现新拓展和突破,形成覆盖全应用领域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在不断巩固固体装备传统领域优势的同时,六院完成多个装备研制任务,大大拓展了装备的应用边界,完善了固体装备的谱系。

在商业航天领域,六院研制的发动机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无论是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实践十号卫星的发射任务,还是快舟一号甲的商业发射,都让六院在我国航天动力领域的品牌效应不断凸显。2020年10月底,六院江河公司动力总装基地在宜昌市签约,擘画出六院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新蓝图。

六院深入推进“一企一策”,把方向、定措施、促转型。新一代材料与化工、智慧智能、先进装备制造服务、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板块持续健康发展。组织论证高性能改性材料10多个院级产业化项目;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感知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平台类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参与编制的物联网国家标准已发布10项;智慧水务、智慧农业、智慧交通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轨道交通试验、航空危化品检测及信息安全等快速发展,业务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0多家企业单位。

六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丰富国际化自营产品体系,完善产品国际资质,成功建设澳大利亚智慧农业示范园,产品成功进入俄罗斯、日本、印度、土耳其等新市场。

强根铸魂 加速迈向一流动力

今年,六院要求各级组织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划拨专项经费,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科学系统开展疫情防控。六院不仅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新冠疫情零感染和零疑似,科研生产多项指标将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双胜利”。

“实现高质量发展,六院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六院领导班子对发展形势的研判充满“危机意识”。

“十四五”期间,六院将按照“一个目标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一三四六五”发展思路,突出主责主业,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大能力建设,全力打造提质增效降本的型号产品,推动民用产业深度聚焦主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与新一代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产品+服务体系”转变、发展模式向“平台上的多元化商业模式”转变、企业形态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企业转变。

到2025年,六院将实现各方面突破。在竞争力方面,经济质量优势显著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创新力方面,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决完成重大工程任务;影响力方面,战略性牵引工程和重大项目研发格局基本形成;抗风险能力方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抗风险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航天动力公司。(记者 李禾 通讯员 王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