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优势来自哪里
4月9日,江铃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近期,欧盟发布通知,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海关登记,未来可能对相关车辆征收“追溯性关税”;英国、美国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或国家安全风险调查。中国电动汽车出海遭遇“逆风”,一方面反映了有关国家以“公平竞争”“国家安全”为名搞保护主义、贸易壁垒,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近期实地走访调查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绝不是靠补贴来支撑保护,而是源于供应链完整度和产业聚集度高、充分的市场竞争以及超大市场规模快速促进技术迭代等因素。
供应链完整产业聚集度高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十多年居全球首位。这一优势体现在新能源产业上,就是拥有涵盖从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一批契合“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求的汽车产业集群布局。
国内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的地区,基本上都形成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了由整车企业带动、配套先进智能网联产业链以及优越产业政策环境的产业生态。
在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布局全面,形成了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造车新势力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内的6大整车企业、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聚集。整车企业愿意落户合肥,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当地产业链和汽车产业关联性非常强,拥有较强显示屏、芯片、人工智能、电池等相关产品生产能力。
动力电池是江苏省常州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竞争力最强的一环。常州市政府提供的信息显示,如果把动力电池产业链拆解为32个主要环节,常州聚集了其中31个,产业链完整程度接近97%。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和聚集,以及充电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2022年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1000万辆,2023年7月突破2000万辆。从第一辆到第1000万辆,耗时27年;而从第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认为,最终决定研发工时数和质量的是人,而应用型研发人才最富集的是中国。“研究一款电机投入10万工时,我们研发的单工时成本和西方存在数倍差异,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正在往中国聚集。”
2023年,德国大众集团将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合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大众正在全面融入中国的产业生态。“在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高速发展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市场规模巨大技术迭代迅速高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且拥有强劲增长潜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中占比近65%。中国已经连续9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
中国体量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多样的用车环境,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迭代升级提供了土壤。无论是售价几万元的代步车,还是几十万元的主流“国民车”,各级别的新能源汽车都能找到发展空间。同时,由于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新技术的接纳程度更高,不少车企都将新产品、新技术率先投放在中国市场。
提供多元化选择助力全球汽车业转型
依靠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科技创新和过硬品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广受欢迎。据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欧洲环保团体“运输和环境组织”一项研究显示,2024年在欧盟销售的电动汽车将有四分之一是中国制造,明显高于去年的19.5%。其中,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将占欧盟电动汽车市场的11%,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增至20%。
欧洲新车评价规程秘书长米希尔·范拉廷根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市场,欧洲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中国车企在欧洲取得的成绩与其在技术创新、安全保障、绿色环保、质量提升上的进步直接相关。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表示,英国消费者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英国市场持开放态度。
在法国北部上法兰西大区建设中的“电池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参与备受关注。在“电池谷”中部的吕茨,中国敏实集团与法国雷诺集团于2023年联合投资的两条电池盒生产线已启动生产。
今年2月,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签订加速电动汽车开发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自去年7月建立的合作关系又往前迈了一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通过与小鹏的合作,他们不仅加快了研发速度,还提高了效率并优化了成本结构。
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交通部门负责人罗布·德容近日表示,中国是电气化以及电动汽车推广方面的领导者,希望中国向全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分享经验,用中国技术向世界推广可负担的电动汽车。
据新华社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