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动计划后遗症?《自然》:中美学者合著论文数下降
美国司法部今年2月结束「中国行动计划」,但中美学术合作似乎已经「回不去了」。(图/达志影像)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近期刊登一份数据,显示过去3年发表的学术文献中,同时隶属于中美两国学术单位(dual-affiliation,下称「中美双重所属单位」)的作者人数,正呈现「断崖式下降」。同时,中美两国学者合作发表的论文数也在去年首次下降。分析认为,这与中美紧张关系,以及先前的「中国行动计划」有关。
《自然》杂志分析发现,过去3年里发表的研究论文中,中美双重所属单位的学者数量,下降超过20%。去年,美国与中国两国学者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也首次下降。
分析发现,中美双重所属单位的作者人数,于2018年达到1万5000多位的高峰,2021年剩下不到1万2500人。这种变化可能也有助于解释2021年中美两国学者合著的论文数量为何出现下降,尽管两国发表的总论文数量都在增加。
《自然》引述学者分析认为,中美学术合作下降,很大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但两国的政治紧张情势也是重要原因,其中包括由美国发起且备受争议的中国行动计划。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教授张悦悦(Joy Zhang)表示,「我们开始看到行动受限和政治化加剧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中美双重所属单位曾被视为一种荣誉,可如今学者们却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被视为「科学间谍」(scientific espionage)。
美国宾州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的政治学家沈岱波(Deborah Seligsohn)表示,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研究拥有世界一流水准,但美国政府似乎不再支持与中国曾经持续数十年的科研合作了,若真如此,「将切断我们对于目前科学界很大一部份的参与」。
为《自然》杂志进行这一调查的,是荷兰的学术资料库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分析人员,他们通过检索该集团的Scopus学术文献资料库后,发现这些趋势。
自川普时代开始的中国行动计划,用以针对中国对美的经济间谍、窃取贸易秘密及恶意网路攻击,由于针对许多学术人员而引发争议,美国司法部于今年2月宣布结束。但该计划对中美学术合作造成的负面冲击并未消退,因为学者仍担忧他们与中国的合作,可能会在未来成为美国政府针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