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動支付日益普及 外籍遊客卻深感不便

行动支付示意图。 路透

行动支付的应用在中国日益普及,但习惯现金与信用卡消费的外籍游客却深感不便,并说:「我的许多同事来中国后产生了困扰。」

「中国新闻周刊」今天报导,上海市政协委员、香港大中华会执行主席江山表示,疫情期间他长期不在上海,所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绑定的银行帐户因太久没用而被冻结。

此时他才意识到:「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很多境外人士回来或旅游都会很不方便」。

在中国生活的加拿大人大卫所在的公司属于品质检测行业,员工经常要前往中国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出口工厂。到了当地他们才发现,只能在饭店刷卡消费,出了饭店大部分都只支援扫码支付,使用现金也不方便。

大卫说:「2023年,我的许多同事来中国后产生了困扰,即便在附近的餐厅付了预付款,想要使用信用卡结帐时,餐厅经常会假装机器坏掉了或不记得如何使用为由拒绝刷卡。」同事们只能一直在饭店吃自助餐。

大卫的妻子是中国人,经妻子的帮助才逐渐适用使用二维条码,并说:「二维码对外国人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中国,「二维码扫码+手机简讯验证+实名资讯认证」的行动支付注册门槛,往往令许多外国人无所适从。

去年5月上海市政府参事课题组执行关于提升入境人士境内支付便利度的调查,课题组领衔人顾晓敏发现,一般国际游客希望用信用卡支付或是近端支付(Proximity Payment),行动支付基本上不愿使用。

顾晓敏的研究团队另委托第3方机构,抽样上海全市范围内外籍游客出现频率高的商圈与地标中的401家商店,结果显示,外籍游客最希望使用刷卡和现金支付,但安装外卡POS(端点销售系统)机的仅183家。

顾晓敏还说,又因外卡刷卡手续费高,单笔费率基本上在2.5%到3.5%不等,支付宝单笔费率仅千分之3.8,因此许多商家更愿意让外国人使用现金或支付宝、微信,外卡刷卡率仅23.19%。

多位受访外籍人士另表示,不仅刷卡困难,现金的使用也不方便。人在北京的留学生说,刚到北京因不会用叫车软体,也没有行动支付,付现金司机无法找零。

大卫也说,使用现金交易时,90%的商家答复「我们没有零钱」。

从事国际旅行已10年的朱君杰说,国际游客入境中国,他们惯常帮外国人兑换人民币,而且要多换5元或10元的零钱才方便,「兑现金越来越麻烦,需要到处找ATM机」。

中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ATM市场,数量在2018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2022年,数量跌破90万台,这种情况对现金取用也造成不小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