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学董事会通过 退场后校产捐清大 两校合并

中华大学校长刘维琪说,董事愿意将来在停办之后,把校地和剩余财产捐给清大,让半导体学院进驻,董事长杨胜翔强调这是三赢策略。(王惠慧摄)

清华大学拟再整并中华大学,两校取得共识,计划在中华大学校园设「清华平方科技园区」。中华大学昨董事会开会投票通过,校长刘维琪22日开记者会说明,董事会通过将在退场后捐赠剩余财产给清大半导体学院使用,为保障教职员权益将延用6年,盼创造三赢。

刘维琪表示,学校跟清大谈合作已有一段时间,直到最近得知清大半导体学院正在找地盖大楼,一直寻觅不到适当地点,董事们认为如果把学院建在中华大学内,可以半导体人才培育方便,因此动机想到合校方案。

中华大学董事愿意将来在停办之后,把校地和剩余财产捐给清大,让半导体学院进驻,董事长杨胜翔强调这是三赢策略,学校因此使老师、行政同仁权益更受保障,同时也与建校初衷一致。其次,有了场地,清大可以邀请更多老师来,不但本国还有国际学生,使得将来校区变得国际、世界级的半导体人才培育基地;第三,产业直接受惠,因国家产业政策缺人才。

刘维琪强调,学校不是因为亏损,或财务问题才被迫做此事,翻看学校财报,这几年现金加银行存款维持正常,整体来看有接近7亿元,不至于亏损,在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掌握主动权,做对师生最好的决定,对社会、国家更好的事,而非被迫退场。

刘维琪也说,接下来中华大学预计会停招,把现有的学生好好照顾好,送毕业以后就停办,根据捐助章程在停办后捐给清华大学,停办前也欢迎清大半导体体研究院来使用。

董事会是否会退出?刘说,董事会是财团法人,将来如果不办大学,也可以做其他事,目前董事会还没做其他考虑,如果将来不办大学,把剩余财产包含土地、房舍、流动资产约7亿多捐出,让清大做更好的使用。

至于如何保障现有中华大学教职员工权益?刘维琪提到,如果今天学校因少子化必须退场,老师可能只能领资遣费,但现在不是,希望比照台科大模式,让华夏科大的老师在台科大继续工作6年,他认为主动退场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己操控,延长老师教学时间,而不是被动没有其他选择。

而在详细期程部分,刘维琪指出,华大董事会昨通过后,接下来清大还有校内的一些行政程序要走,包含校务会议的讨论等,也希望他们的校务会议能够支持,盼明年3月校务会议后能有具体的合校方案,接着提到双方校务会议董事会,若都通过后会报到教育部核定。

但刘也认为,不需要等到真正停办,就可以开始整并,一旦教育部同意停招后,不招生空间就会多出来,真正停办时就只是仪式,现在就可以合作,这样对师生、行政同仁来说都有新的机会。由于学校现在还在招生,要保证已经明年114学年度录取的学生权益,可能会晚1年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