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協定 傳再續簽6個月 前景仍未明朗

美方有声音质疑「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被中国用来推进其军事目标。(新华社)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今年2月27日再次到期,该协定是否续签备受外界关注。美国之音报道,美国国务院7日表示,美国和中国已同意将该协定再延长6个月。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就中美是否续签该协定回应称,「目前双方就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保持着沟通。」

环球时报引述报导指出,「(美国)国务院正代表美国政府就修改、延长和加强『美中科技合作协定』中的保护性条款进行谈判。2024年2月,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该协定再短期延长6个月」,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7日告诉美国之音,「在继续谈判期间,短期延长6个月将使协定保持有效。」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于1979年签署,成为中美双方在农业、能源、航空、医疗、环境、地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的框架性协定,促成双方的互利合作,也推动中美在教育与学术领域的广泛交流。该协定每5年续签一次,但2023年8月27日到期后,美国政府决定不全面续签协定,而是倾向于将这项已有44年历史的协定短期延长6个月。去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双方同意启动续签磋商。

据美国之音此前报导,美国国会众议院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主席盖拉格(Mike Gallagher)和其他九名共和党籍众议员去年6月曾致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拜登政府不应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称该协议被中国用来推进其军事目标。

专门研究高超音速技术的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安全倡议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博伊德(Iain Boyd)美国之音表示,如果美国拒绝续签该协定,这将会向中国和全世界发出非常强烈的信号,「表明美国已经受够了中国所有的知识产权盗窃行为,并且正在认真地公开对抗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