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重返分歧管控还是预告冲突
(美联社资料照片)
美国拜登总统最近诸事不顺,从阿富汗的溃败撤军,到新冠疫情扩大,及同党参议员反对预算计划,《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于是批判拜登又是一个失败总统,导致美国成为降格国家。在如此内外压力下,许多评论担心,拜登是否会转移焦点,再号召对抗中国的印太战略,甚至以对中战争取代失败的反恐战争?
不过,前日拜登再度与习近平通电话,两人讨论不让两国竞争演变成冲突的责任,拜登说愿同中方开展更多坦诚交流和建设性对话。然而,华盛顿还是两手策略,经常作为华盛顿释放重要消息的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将台北驻美国的代表处由「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此举势必引起北京强力反弹,力道应该不会逊色于处理立陶宛设「台湾代表处」的反应。
让外界略感意外的拜习通话,显然是受到阿富汗撤军及20年反恐战争失败的影响,同时内政与预算都出现严重问题,拜登在民调急速下滑压力下,改走国际稳定与国内修复的「拜登主义」,外界普遍认为中美关系可能由脱钩针锋相对转向分歧管控。
至于更名「台湾代表处」可能是探风向的测试,也可能是刻意高举台湾议题,然后不作任何变更的放下。不过这种两手作法,使得习拜通电话的善意关系为之一变,如果真是拜登政府刻意布局,则拜习热线是预防性措施,并非真要缓和关系,反而是预告后续重大事件,中美冲突将至。
拜登政府最近可能有哪些剑指中国的重大动作呢?一是已经预告的台湾代表处更名;二是9月底在华盛顿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元首峰会,美日印澳可能端出制中大菜;三是《华尔街日报》报导,拜登政府正考虑针对中国大陆对产业界的补贴行为展开新调查,恐导致美国对中国销美3000亿美元商品增加新关税。
从国际关系分析四层面:个人、国内、国际、全球因素分析之。个人层面,这次习拜通话应是拜登自行重新掌控对中政策的决定,国务卿布林肯和副国务卿雪蔓无能突破中美僵局,加上阿富汗撤军处理糟糕,美国媒体要求布林肯辞职声音扩大,使得拜登需亲自透过电话稳住中美关系。此外,坎贝尔在习拜通电话同时释放支持台湾代表处更名,预计印太战略步调不一定会放缓。
国内层面,现在拜登国内问题一箩筐,疫情、经济、通膨、预算、移民等,特别是对中关税迟迟不降,引起美国企业的反弹抱怨,此时放缓中美关系的冲突面,有助专注处理国内议题。
国际层面,拜登政府这几个月建构的针对中国的外交联盟并不成功,法德两国要走自己的路,东南亚国家不愿在中美选边,只有日、印、澳与台湾亦步亦趋;阿富汗事件之后,盟邦国家向心力弱化,另方面,拜登在阿富汗撤军时指出,将会移转重心到印太地区,面对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者中国的挑战,并透过四方安全对话,强化美日印澳的连结。
至于全球层面,这两年中美贸易关系更加密切,即使6成中国大陆出口到美国商品被课征平均20%的高关税,去年中国大陆对美贸易顺差依然高达3100亿美元,这证明全球化分工影响下,虽然关键技术持续管制,但中美无法经济脱钩。此外,拜登十分重视的气候变迁议题,拜登好友兼特使凯瑞上次天津之行,更带回来北京的强烈讯息,合作必须相互尊重,合作必须相互信任。
习拜通话加上台湾代表处,拜登政府释放错综复杂的讯息,是真的在各种因素下,决定放缓中美对抗,重返分歧管控?或者,其实是预告中美冲突,通电只是事先提醒希望竞争不会变成冲突?是否会更名台湾代表处?是否在四方安全对话号召盟友抗中,并强化「台海议题国际化」诉求?是否不降高关税,反而考虑课征新关税?我们很快会知道答案。(作者为前国安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