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美冲突再起 小心控管危机
大陆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新华社)
年初迄今,中美关系波澜起伏。从亚投行、网路安全、中国威胁论至美日修订《防卫合作指针》,双方剑拔弩张,近期再因南海争端濒临军事冲突。
美国防部日前透露,针对中国在南海岛礁填海造地,依据美军「通航自由」准则研拟出因应方案,可能的选项包括派遣军机和战舰至争端岛礁12海哩内巡航。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领海范围仅12海哩,美军果真进入,就属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是另类的军事挑衅。
北京外交部敦促华府对南海问题「谨言慎行」,宣示支持南海航行自由,但不容随意进入中国领海和领空,中方会坚定的维护领土主权。美国务院扮演起白脸的角色,强调美方优先考虑的仍是外交协商。国务卿凯瑞昨日访问北京,理由是为6月间华府举行的年度中美战略对话做安排,实则为传递美方立场。
美国以军事吓阻手段回应南海争端已酝酿多时。早在2010年前国务卿希拉蕊时代,南海就定位成美国的重大国家利益,已显露华府可能采取军事介入的端倪。去年7月中美第6轮战略对话,美国倡议「南海冻结」(各方不再夺取岛礁、不改变南海地貌、不采行单边行动),8月在东协外长会议上提议「自愿冻结激化南海争端行为」,足见军事动作前政治探路的着墨,但各方反应并不积极。北京随后提出的「双轨思路」(争端国和平协商解决,再由中国与东协共维南海和平与稳定),也未获华府的正面回应。
最近这段时间,东协峰会声明先表态「南海岛礁造地破坏区域和平与安全」、随后日菲假反海盗之名举行南海军演、印马新三国展开南海联合巡逻谈判、日本更要求美方解除F-22「猛禽」隐形战机出口禁令,这些一连串具挑衅的动作应非偶然,难掩美国幕后的策画与导演。
五角大厦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不断渲染中国军事威胁,却无睹于越南或菲律宾等国同样在南海岛礁军事建设的举动,说明了美国的双重标准全起于对中国军事崛起的焦虑。美助理国防部长施大伟就直言,中国在南海永暑礁兴建的机场跑道将于2018年前竣工,届时可以停靠航母,对美国维系西太平洋军事优势构成很大的挑战。
欧巴马政府陷入内政与外交困境,此时的美国绝不乐见中美爆发军事冲突,五角大厦此刻摆出武力吓阻中国的姿态,无非是三项现实考量:华府内部反中的政治气氛高涨,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柯克(Bob Corker)日前施压欧巴马,要求美军积极正面回应中国在东亚海域的军事动作;其次,针对日菲等亚太盟国较已往展现优势的领导地位;第三,军事威吓可阻碍北京「一带一路」海上丝路的建设进程,拖延中国军事崛起的脚步。
长期以来,美国都表示无意介入东海和南海领土争端,只强调南海的航行与飞越自由。北京针对此已多次重申,南海岛礁兴建设施是为气象研究、人道救援与救灾,不会影响既有的通航自由。问题是,华府从未正视北京「永不争霸、永不称霸」的宣示,近期美军在南海的布局只是把「南海航行自由」当成借口。
美国防备中国崛起的心态不改,中美关系即无法解决结构性的分歧,遑论政治互信。华府抵挡不住中国军事崛起的趋势,中国坚守南海领土主权的立场又不曾松动,美国与其笃信军事围堵,不如与中国推动战略合作,惧怕和疑虑只会增添中美冲突与摩擦的风险。
凯瑞国务卿日前高姿态访问莫斯科,丝毫无助于改善美俄关系,此行北京恐亦无任何具体成果。华府若以为军事施压可以增添对北京的谈判筹码,极可能误判情势,双方一旦擦枪走火,必然严重冲击亚太区域的安定与繁荣。美国自诩亚太领导国家,不可不慎。对台湾而言,中美关系愈不稳定,两岸关系风险更大,不巧的是,台湾政治因总统大选在即党争激烈,也进入高风险状态,台湾在中美两强间往往动辄得咎,尤其民进党与大陆间毫无互信可言,更必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