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美中都有控制冲突的意愿

社评

各界对美国副国务卿雪蔓与大陆外交部长王毅、副部长谢锋天津会谈有不同的解读,媒体多聚焦在双方的歧见与争执上,对美中日益尖锐的分歧感到忧心,但分析各项资讯可以发现,美中都认同「深入、坦率」沟通的重要,对双方可合作议题也有交集,愿意将目标锁定在下一阶段关系的发展上。

美国希望拜习会成局

雪蔓访问大陆是继3月分的美中阿拉斯加战略对话后,双方再度进行的高层沟通,由于关系仍陷于低潮,不但缺乏互信,甚至抱持怀疑态度,雪蔓的行程安排一波三折,险些破局。双方对这次访问并没有很高的期望,并未进入实质谈判,也不可能就拜习会进行讨论。但在这种恶劣条件之下,双方仍坚持访问如期进行,就不难梳理出本身的必要性、迫切性。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主任柯特勒表示,雪蔓与中共外长王毅、副外长谢锋会面是恢复高阶沟通的第一步,为10月可能举行的拜习会打下基础。白宫发言人莎琪则指出,会议并未讨论拜习会,这也不是会议的目的,但希望未来有机会安排。大陆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说,这次会谈深入、坦率,增进了对彼此立场的了解,对争取下一阶段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拜习会」应该是两国的共同期望,但要如何达成目标,却是空前的挑战。拜登在完成从印太地区到大西洋,再到俄罗斯与普丁会面的外交部署后,「拜习会」是战略设计的「最后一片拼图」,信心满满的拜登认为两大强权领袖终须「王见王」。

但拜登并未掌握优势,特别是华府外交建制派已开始质疑,以全面反中为核心的「拜登主义」将战略竞争升高「民主对专制」对决,结果将没有赢家,美国甚至可能沦为输家;拜登主义理想崇高,但缺乏具体政策,自3月发布「暂行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以来,目前仍在进行全方位政策评估,在缺乏中长程政策指导下,政府各部门无所适从,美国的盟邦则抱持观望态度;在共和党虎视眈眈下,拜登对中共的政策选择更形压缩。

特别是拜登无限扩大打击面,从传统地缘政治的军事外交,到气候、疫苗、网路安全、供应链等,唯对影响最深远的经贸议题缺乏策略方向,连财政部长叶伦都质疑美中贸易协议无法解决两大经济体的纠纷,并警告至今仍在实施的关税已伤害美国消费者,但拜登似乎无法果断处理。

大陆内部也有长期结构性的问题,债务高升、低出生率、人口老化、气候变迁威胁、民族主义高涨等,这些都不是以外交政策为工具可以解决的问题,「战狼外交」只是宣泄内部压力,无助于改善国际处境,反制美国的威吓。

反对拜登主义声浪高

大情势之下,美中双方都感到有必要调整路线,雪蔓访问的重点不在谈判,更非重申立场,而是彰显维持沟通管道的重要性,以及讨论如何设定有效管理美中关系的条件,也就是美国官员所强调的设立「护栏」及「界线」,避免激烈对抗失控成为不可收拾的冲突。

同样的,针对有效管治分歧,防止美中关系失控,王毅画出的三条底线就是中方版的护栏或底线。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美国不得试图阻扰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是正面迎战拜登主义。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则是重申对台湾、新疆、西藏等问题的一贯坚定立场。

随着中美互相探试、界定红线或护栏,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月初公开表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王毅当面向雪蔓强调,台湾问题是重中之重。1个月内美中高层官员连续发表重要宣示,突显台湾已成为美中接触交往及拜习会的先决条件,双方需达成基本共识。

世界主要国家都希望在美中战略竞争中寻求微妙平衡,兼顾安全与经贸利益,拜习会若能顺利举行将可缓和他们被迫选边的压力,国际格局在变,台湾也应顺应趋势,为国安及人民利益争取更大的自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