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学者关注中美管控台海形势(余东晖)

此次台湾选举前后,中美管控台海形势的势头非常明显。(图:Shutterstock)

两岸和海外华人学者大都认为,此次台湾选举前后,中美管控台海形势的势头非常明显。赖清德执政后,台海要保持和平稳定,依然需要中美一起管控台湾问题。

两岸和全球华人学者参与的「环球两岸关系研究会」日前举行线上论坛,由两岸和海外学者就台湾选举结果进行多视角解读。他们无不关注,此次台湾选举前,中美高层就台湾问题频频交换意见;选前选后中美官方的密集表态,都显示中美官方至少目前在管控台海形势,不希望因为赖当选而出现紧张升温。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指出,赖清德只以4成得票当选,将成为「少数总统」,民进党也失去「立法院」多数党地位,此次选举连许多民进党「大佬」都觉得自己并没有赢。「立法院」里三党都不过半,民众党将在期间扮演关键少数角色。未来台湾政治将进入合纵连横的动荡期。

赵春山认为,此次选举中间力量崛起引人注目,但这主要靠柯文哲的个人魅力,吸引年轻人。中间势力能否成为第三党甚至第二党,他个人不太看好,认为台湾政治终将还是蓝绿对决。

赵春山表示,选后关键问题还是赖执政对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的影响。第一次「务实台独工作者」成为台湾领导人,令人担心,但未来影响台湾政治的终究还是中美博弈。此次选举期间,中美合作管控起了很大作用,选前刘建超访美,白宫国安会电话简报会传递讯息;选后拜登第一时间表态「不支持台独」非常罕见。

赵春山预期,大陆方面不会跟赖政府来往,赖政府会更加倚靠美国;台湾在三角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会更小,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中美关系。美国大选如果川普卷土重来,其做法跟拜登不一样。大陆在处理两岸关系时掌握有主动权,要看未来北京如何与华府讨价还价。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名誉教授邱坤玄表示,此次选举没有意外之处,蓝白不合不会赢本就在意料之中。中美此次管控台海形势精密谨慎,未来管控两岸关系,重要的是中美两大强权的共同协商和管理。

邱坤玄认为,民进党胜选完全靠40%的基本盘,在民进党政府掌握全部行政资源的情况下才得到这种结果,对民进党而言不是漂亮的选举。台湾的制度性贪腐严重,若这个状态持续下去,2028年民进党继续胜选不见得乐观。

通过此次选举,国民党的未来被外界看衰,但邱坤玄认为,此次选举看到国民党的年轻力量兴起,国民党民意代表当选者的平均年龄最轻,可望带来新的政治生态。台湾单一选区的选举制度决定了不可能产生第三党,民众党表现不错,主要是靠柯文哲的个人魅力,但4年后不容易依然可维持其政治新鲜度。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王海良分析,此次选举看出台湾政治结构的变化,民众党得到超过四分之一的选票,蓝绿对决的格局被打破,未来民众党也能起到与国民党合作制衡民进党的作用。

王海良认为,对两岸关系而言,三足鼎立格局出现或许是好事,表明台湾议题未必要完全聚焦「统独」,相当多的中间选民有更多的选择。未来还要看民进党如何执政,「朝小野大」将让赖不那么自信,有很多制约;加上中美在台海的共同管控,赖也许会选择相对低调的姿态和得过且过的态度,来配合美国。

王海良指出,60%的非绿力量有协同空间,国民党和民众党可以联手来改善两岸关系。民众党能否在「两岸一家亲」的基础上再往前进一步论述,以便与北京有更多互动,将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由此他认为,短期内台海形势相对稳定可期。

北京大学国关学院副教授节大磊分析,台湾选举的结构性特点在此次选举中依然存在,比如北蓝南绿,三个候选人得票顺序一样等。

节大磊预期,以赖清德的背景和以往记录,其执政使得两岸关系不确定性增多,两岸关系的风险升高。赖的五二零就职演说往大陆希望的方向改变的难度大;其四年任期内的不确定性更高,不排除赖在某个时候靠拢「深绿」,或以激进「台独」回应两岸关系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节大磊也认为,未来一年内稳定可期,因为中美之间的近期沟通较多,美方在2022年8月后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管控,但是美国的内外政策仍是最大变量--从应对乌克兰战争到以巴冲突,美方一直存在信用与资源矛盾的选择。如果特朗普胜选,会带来两个风险:一个是极限施压,另一个是决策过程混乱,使得内部极端势力有机会推动极端政策。

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杜进提醒,在有人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今天,日本有人将两岸和平统一也视为「日本有事」,这种势头值得关注。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徐昕特别关注美方在此次选举前后的诸多表态,包括白宫国安会电话简报会传达「只要两岸分歧解决方案是和平的,美方不持立场」的讯息。他表示,选前选后中美双方的表现可看出,如果维持台海和平成为公约数的话,中美似乎在台湾问题上重新聚焦管控现状。

(本文来源中评网,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