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短评》私校烫手山芋

本报「教育崩坏」特别报导中,已阐明少子化今年起严重冲击高教,大学教师恐怕将引爆一波失业潮,而未来面临淘汰的学校,主要是私立大学院校,私校退场机制将是新政府高教第一道难题。

马政府原本计划推出5年千亿高教蓝图,教育部长吴思华也寄望借此大举推动大学分类整并。这规画对目前急待转型、整并的私校有如强心剂,颇具诱因,却因520新政府要上台,民进党杯葛喊卡。

民进党认定马政府是看守政府,不应动支政策性预算,但新政府该如何解决,却看不出大方向端倪。例如明天就要掌舵的准总统蔡英文,竞选时提出50亿元基金辅导大学退场,这想法实过于浪漫。

试想,私校投入的资产必然可观,私校退场后的补偿及校区转型开发之用,如果对董事会没有任何好处,诸如拿回部分校产,恐怕很多私校宁愿耗着也不愿意退场,然后再把烫手山芋抛回给政府,就看新政府如何因应?

国内现有158所大学实在太多了,这都是拜「教改」之赐,如今追究政策之错误已无实益。摆在眼前的是如何让经营不下去的私校平和退场?每一失业教师背后可能都支撑一个家庭生计,这会是多严重的社会问题,新政府准备好因应策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