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在地创意教案甄选 台中高工带学子体验在地「番仔火」故事

台中高工「卖火柴的小男孩—中工校园周边下桥子头产业与聚落变迁」教案,深入社区认识火柴产业发展的兴衰。(台中市文化局提供/陈淑芬台中传真)

中市文化局今年在地特色创意教案甄选,以社区营造成果与地方文化馆为主题,有8件获优良创意特色教案。文化局15日表示,获优选的「中工校园周边下桥子头产业与聚落变迁」教案是台中高工师生以中市南区的「台湾火柴故事馆」出发,走入社区认识台湾「番仔火」产业发展兴衰,亲身体验所地的产业及历史故事。

台中市文化局表示,中市自2010年县市合并后推动社区营造,各博物馆与地方文化馆均是珍贵知识宝库,必须转译应用及传承给下一代,今年在地特色创意教案甄选,选出高中至国小优良创意特色教案3件优选、5件佳作,并将补助获奖教案到社区或地方馆舍实际进行校外教学。

台语「番仔火」的火柴,已被在现代生活中消失, 1938年日本人在台中市南区成立「台湾燐寸(火柴)株式会社」,为台湾第一家火柴工厂,战后改名为「台湾火柴」公司,随着火柴渐被取代而拆除,中市南区号称为「台湾火柴」的故乡,南区公所在2012年成立「台湾火柴故事馆」。

「卖火柴的小男孩—中工校园周边下桥子头产业与聚落变迁」教案,由台中高工老师郑伉妙带领化工科高一学生,深入社区认识火柴产业发展的兴衰。

郑伉妙表示,火柴是台湾早期民生重要的生活用品,台湾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更是火柴重要生产基地,教案从南区「台中火柴故事馆」出发,认识台湾早期产业发展和对地方生活文化的影响,并走访社区与校园的排水沟,透过实际户外踏查,引领学生对生活区域的深入探索和学习。

参与教案的学生也说,以前不曾留意到学校周边的社区生活事物,原来蕴含如此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