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士吴仲义狠批:政府说「新冠流感化」很不负责
中研院院士吴仲义10日演讲时表示,就台湾的条件而言,「有防疫破口实在不应该」。图取自直播截图。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趋缓,各防疫措施也逐步松绑。不过中研院院士吴仲义表示,政府说新冠「流感化」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流感有季节性,但新冠却是持续演化,且冠状病毒每7~8年就会有一波大流行,疫情卷土重来的机率并不低,他建议,疫情三年过去了,台湾应该要学到一点教训,当疫苗无效、人口流动难以用封城阻绝时,应朝药物研发着手。
台湾公共卫生促进协会今天举办20周年成立大会,邀请中研院院士、芝加哥大学生态和演化系教授吴仲义以「由生态演化观点,谈Covid-19带给公卫医疗的启示」为题,发表演说。
吴仲义表示,全球短短20年,已经面临了三次冠状病毒所引发疫情:2003年非典肺炎(SARS)、10年后的MERS,然后是2019年的COVID-19,新疫情崛起快速、强度加大。当大家以为这次疫情接近尾声,问题已经解决,却不是如此,以这三次来算,平均每7~年就会有一次冠状病毒疫情,病毒一定会再来。
吴仲义表示,以演化论来看,传染疾病都与高密度的哺乳动物演化来,因此所有疾病都和蝙蝠有关,而人类是人口密度非常高且最大型的哺乳类动物,再加上交通方便,移动频繁,因此几乎无法抵挡病毒演变。
「大家都想知道新冠病毒会不会东山再起?答案是肯定的。」回顾从2020年初从Alpha、Delta到Omicron以来,都没有人预料到另一波会起来。以Delta为例,当2020年大陆武汉发生疫情开始,同时间其实早在非洲、美国已经发现Delta的完整序列,但Delta仍「潜伏」了一年半后,才在2021年春假之际冲上高峰。
吴仲义认为,Omicron到现在都还在演变,即使后续流行的波锋越来越低,但各界都没有把握Omicron是最后一个病毒序列了,然而我们恐怕无法承担疫情再来,以这次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来看,根据WHO统计,全球经济冲击为10万亿美金,只要有1%的机率疫情再起,代价就是1千亿美金。
「经一疫、长一智」,吴仲义认为,政府只想赶快宣布疫情结束安抚人心,但他认为,中央在这次疫情恐怕没有「长一智」,过去三年的防疫措施包括隔离,这是较为粗糙的做法、其次是疫苗,但疫苗却无法真正抵挡疫情,政府应回头督促药厂研究疫苗到底有没有效,而不是「好像是一件不能讨论的事情」。
最后是「与病毒共存」,当群体免疫高的时候,就可以这么做,但讲白了,这不叫防疫措施,而是逆来顺受。吴仲义认为,流感有季节性,新冠肺炎却是一年都有且持续演化,说新冠肺炎流感化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他认为,「治疗」可能是未来应加强的措施,尤其应及早介入治疗,治疗方式最好有普及性,要能不受到病毒变异影响,最好还能对其他冠状病毒有作用,如研究就发现能够人工制作的「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于抑制病毒量就有很好的作用。
「全世界有一个地方防疫可以做得好,就是台湾」,他表示,像是长新冠如何治疗、如何减缓病症是「医学」的问题,但公卫学界关注的是「如何阻止疫情的扩散」,像是隔离措施就应该进行有梯度的隔离措施,从严到宽。他说,台湾其实有条件做到最好的防疫,毕竟除了桃园机场之外,没有其他疫情的入口,「所以台湾出现防疫破口,实在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