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难避免 医师:批评防疫只是不负责任嘴砲
● 谢宗学/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儿童急诊科主任,经营「Dr. E 小儿急诊室日志」脸书专页。
1月18日新增一名本土确定个案,是案856的接触者,亦属于院内群聚事件。
防疫中心的记者会,有记者询问陈时中指挥官,指挥中心要不要向杨志良先生道歉?我听了满头雾水,是要道什么歉?上网用 google 搜寻一下,看到特定媒体一系列帮杨先生的洗白新闻,在配合1月18日特定记者的问题,大概可以了解事情的脉络。
不用刻意混淆焦点。杨先生被群起砲轰的原因,是从嘴巴说出要开除站在第一线照顾新冠肺炎确诊病患染疫医师,其冷血、没有同理心的言论,才让全国站在第一线防疫的医事人员群情激愤。现在特定势力的舆论导向变成杨先生是善意提醒防疫和院内感控缺失,不断有新增院内感染病例出现,是否恰好证实这样的说法?
很直觉的想法,发生院内感染一定是感控有缺失,这点不需要杨先生说明,任何一位没有医疗背景的人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事实上,感控流程所追求的是尽量让院内感染发生的机率极小化,发生率再低绝不会是零,若不幸发生院内感染,流程需要修订,追求更为极致的成果,基本上是一场没有止境的追逐竞赛,因为发生率永远不会是零。
不会有人认为发生院内感染事件医院完全没有疏失,但这是系统性的问题,不是个人或某几位医事人员的问题,要检讨的是流程,不是个人,这是医疗品质或院内感控最基本的精神。
然而,杨先生明确指出要惩处医师个人,开除一位每天冒着染病风险治疗病患的前线医师,这才是被唾弃的主因,根本不是提醒院内感控有缺失这件事,但特定势力却不断的把舆论往这个方向引导。
▲卫福部桃园医院出动救护车清空院内病患。(资料照/记者林敬旻摄)
没站在第一线 批评是最廉价的提醒
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台湾能成为世界净土的原因是不断随着疫情变化、听取各方面建言、再经过专家学者充分讨论,拟定适合的处理方法,是动态的调整,绝非一成不变的决策。没有参与实务、没有站在第一线的人,批评是最廉价的提醒,也是最无意义的言论,因为这样的观点任何一个路人都说的出来,根本不需要前卫生署长特地说明,完全跟所谓的先知、预言家无关,就只是常识而已。
往后十几天内,可能陆续还有本土个案出现,不用太意外或恐惧,只要感染源明确,都还属于可控的范围。经过这次院内感染事件,疫情指挥中心也开始重新修订防疫策略和感控流程,从「系统」层面降低院内感染再次发生的机率,不针对个人,这才是真正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本土个案关联图。(图/指挥中心提供)
各国经验 院内感染难避免
世界各国有收治新冠肺炎病患的医院,绝大多数都发生过大小不一的院内感染事件,以病毒传染力方式之多元,真的很难完全避免,这是必然会面对的挑战,我们亦不可能逃避,遇到了只能积极处理和改正,不断精进感控流程。
批评、指责很容易,做实事很难,批评者绝不是先知,说穿了只是不负责的嘴炮。请大家睁大眼睛观察,分辨谁才是真正做实事的一方,只要存在做实事的人,加上大家配合,防疫只会出现破口,不会导致全面崩溃。
关关难过关关过,这是台湾过去一年来的写照,也是未来的风景,属于我们的奇迹将持续发生!
热门点阅》
► 不满扬言开除确诊医 急诊医吁杨志良「到前线防疫」
► 新加坡经验:春节大量国民返台 边境管制「放宽」可行吗?(黄韵如、Dale Fisher、郑如韵、赖育宏)
► 新加坡也有机师趴趴走 他们如何堵住防疫破口?(黄韵如、郑如韵、赖育宏)
● 本文转载自「Dr. E 小儿急诊室日志」脸书专页,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