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宝可梦冲过头 儿童过动症要及早治疗
▲成大医院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医师过谢依婷指出,如果孩子疑似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症状,应寻求医师协助,勿轻信网路谣言,以免延误黄金治疗时间。(图/成医提供)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并不罕见,学龄儿童中,约有3%至9%的发生率,平均1个班级可能会有2到3位,但许多家长受网路言论或亲朋好友的影响,认为ADHD不需要就医,更排斥孩子服药,导致延误黄金治疗时间,甚至造成延误治疗让人痛心的结果。
成大医院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医师过谢依婷举案例指出,「小智」是名聪明活泼的小三男生,上课喜欢跟同学讲话,老师把他换到前面座位,但小智还是很难专心上课,下课时也会因玩得些过火而受伤。对于老师的关心,小智的爸妈说,带小智出门抓宝可梦的时候,小智也常常不顾安全冲到路上或爬到高处,让他们都捏一把冷汗。看了许多网路的资料,小智的爸妈认为过动应该不是一种疾病,决定再观察。
后来有天,小智于课间休息时去荡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往下跳,结果头部着地,被救护车送去医院,后来虽然顺利出院,但留下癫痫的后遗症,得长期在神经科服药控制。小智的癫痫症状稳定后,爸妈向医师提到小智在学校的情形,于是神经科医师将小智转诊到儿童精神科就医。经过评估,小智确诊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并在与神经科医师讨论后,开始药物治疗。
在药物的协助下,小智上课开始可以专心,成绩进步了,冲动性也下降,不再总是出现令人捏把冷汗的危险行为,同学也开始喜欢跟他玩。谢依婷医师指出,小智的爸妈常后悔,当时如早点治疗小智的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或许就不会发生头部受伤的事故,也不会癫痫发作了。谢依婷表示,科学证据显示,ADHD主要与大脑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调控不良有关,导致患者想专心却无法专心,静不下来,冲动控制不佳,容易尝试危险刺激的行为。用药是在调整大脑多巴胺的浓度,让孩子回到可以专心状态,思考眼前要做的事情,不再冲动行事。
在2015年一篇德国的研究文献中提到,确诊为ADHD的儿童与青少年如果没有接受药物治疗,头部受伤的危险比接受适当药物治疗的一群高出了34%,另一篇2015年丹麦的研究中提到,适当的药物治疗,可降低ADHD孩子意外伤害43%的危险性,另外还有其他研究证实,适当的药物治疗,可让ADHD患者减少自我伤害、忧郁以及物质滥用的可能性。谢依婷医师强调,药物自然有其副作用,部分孩子会出现肠胃不适、食欲不振等,但也有孩子并未出现任何副作用,但受益于药物的帮忙,可以帮助患者找回专心及自信,因此她特别提醒,如果孩子疑似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症状,应寻求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或儿童心智科医师协助,勿轻信网路谣言,以免延误黄金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