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缺货 诊所以药易药硬撑

疫情之后,全台使用中医药的人口大幅成长45%,一般常用的当归(见图)一口气从一台斤600涨到700,带动十全大补汤、四物汤也都涨价。另外酸枣仁、枸杞等,超过3成以上的药材都喊涨,涨幅在2到3成左右,民众想要补身,也要口袋深。(邓博仁摄)

国内不只缺西药,中药也缺很大!

新冠疫情后,民众看中医人数比疫情前大增45%,导致药厂产线「开到最大」仍跟不上需求,连治感冒、调经的主要药物都缺,各诊所「以药易药」硬撑,中药材也应声而涨。中药行表示,以台湾人几乎天天吃的「当归」涨最凶,常当食材的枸杞、八角也变贵,民众想补身,也要口袋够深才行。

根据今年4月最新的中医院所调查,优先通报中药浓缩制剂短缺的主要品项包括用于调经的加味逍遥散;治疗感冒的辛夷清肺汤、葛根汤、止嗽散、麦门冬汤、桂枝汤;治疗气喘的定喘汤,还有安定精神的天王补心丹等,共20项第一线主要用药全都缺。

浓缩制剂主要品项 用药全都缺

中医师公会全联会根据健保申报用药指出,疫情前全台看中医人数约560万人,但去年第3、4季跃升至812万人,国人使用中医药在2年来大幅成长45%,平均每10人就有逾4人需要中医照顾。

全联会常务监事陈潮宗认为,清冠一号的成功带动民众对中药的信赖,包括后续「长新冠」治疗满意度颇高,加上现在第四波疫情仍处在高峰,染疫民众即使吃过抗病毒药物,后续的保养仍会求助中医。

全联会理事长詹永兆指出,疫情之前,全台科学中药的药厂生产线约3条,产能约80%已是满载,刚好可供全台用药。现在中医利用率成长1.4倍,即使药厂产量「开到最大」,也只有疫情前的1.1倍,落差很大,「现在药厂生产出来的药物马上就被搬走,根本来不及生产。」

由于开缺的品项,都是用于第一线的主要用药,中医诊所叫不到药,只能和其他诊所「以药易药」,互通有无,或是设法替换效果接近的某些方剂,否则完全没药可用。

扩厂加上认证通过 至少需3年

詹永兆表示,国内中药厂多年来都只有3个产线,目前有1条产线正在扩厂,但扩厂时间加上后续认证通过,至少需要3年。只增加1条产线够吗?他坦言,药厂也会担心后续疫情消退,市场需求降低,因此不敢冒进,短期内还会再缺药一阵子。

疫情后中药材售价跟着水涨船高,逾3成药材通通喊涨,涨幅在2成至3成。常民爱用的当归,一口气从一台斤600元涨到700元,十全大补汤、四物汤也跟着涨价,就算变贵,还是供不应求。

料理配菜的八角、枸杞,平均每台斤涨20至30元。治疗失眠用的酸枣仁更是「高贵」,普通的每台斤约1、2千元,品质更好的,就要2、3千元。

逾3成中药材变贵 涨2至3成

中药房广德堂老板蔡钟福表示,3年疫情让民众对中药的依赖度加深,除了防疫,愈后的调养、补身,也让民众加深对中医药的依赖。但近年面临进口的物流成本,此外工资调涨增加种植药草的人力成本,「需求愈大,价格愈贵。」

蔡钟福认为,这波中药材涨价,至少还会维持一阵子,尤其疫情还不稳定,加上大陆最近因气候变化,影响生产,进口数量有限,价格恐怕暂时「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