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诊断药物仅1家供应过年恐缺货 食药署曝解方

食药署副署长陈惠芳说明国内药品短缺情形。(王家瑜摄)

国内缺药问题在疫情后雪上加霜,食药署自今年4月成立药品供应通报处理中心,累计办结664件缺药通报案件,其中21件无替代药品、启动公开征求,9项药品成分中已有8项征得专案进口,但用于淋巴瘤诊断的放射性药品「镓-67」,国内仅1家厂商供应,但因机器岁修,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情形。

「镓-67」为协助诊断霍金氏病、淋巴瘤、支气管性肿瘤等恶性肿瘤的放射性药品。食药署副署长副署长陈惠芳表示,镓-67目前在国内有1张药品许可证尚在供应,但厂商通报由于机器岁修,预计明年2月7日到3月18日暂停生产,因此食药署已于11月启动公开征求。

食药署药品组简任技正杨博文说明,该药品为为放射性药品,半衰期短、约70多个小时,无法提前制造存放,临床上视病人使用需求,由医院下订,国内每周平均用量约40瓶。

陈惠芳表示,目前已有业者申请专案进口,正在签办中,预计可补足明年2月厂商岁修的供应缺口。杨博文补充说明,由于国外逢新年假期,待假期后补齐相关文件,专案进口时程应可赶上。

食药署统计,药品供应通报处理中心自今年3月25日到12月19日,已办毕664件,其中201件经调查无短缺、379件建议使用替代品项、21件无替代药品启动公开征求、63件短缺期短恢复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