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药求解套 健保署拟缩短老药年限

国内掀缺药潮,引发原厂药和学名药的药效相关讨论。图为最近短缺的降血脂用药立普妥原厂药和学名药。(赵双杰摄)

国内缺药问题未解,卫福部日前宣示扩大「防缺药中心」,将缺药议题处理层级拉高到部级,并提出国人爱用原厂药的解决方针,盼鼓励国产学名药增产,以防缺药问题再现。健保署则拟改革给付超过15年的老药,可望缩短老药年限定义以增加国产学名药竞争力。相关方案最快年底前提出。

针对台湾的缺药问题,健保改革学者、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卫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黄文鸿指出,现行健保制度对原厂、学名药无药价差设计,无法诱导医师、国人使用学名药,「就好比民众不论买进口车、国产车政府都全额补贴,那为什么要用国产货?」

黄文鸿举例,美国高达9成处方采用学名药,但学名药仅占健保总支付额不到2成,因此能保有多数经费给付新药;台湾恰恰相反,有4成处方采用原厂药,占健保总支付额7成以上,显示多数健保资源都浪费在「专利过期的原厂药」,导致新药给付捉襟见肘。

黄文鸿表示,国外新药只要一过专利期,价格就会掉到4成,但台湾健保对专利期超过15年内的老药却还给付差额,国产学名药无法与原厂药竞争,若再加上各医院采购时要求厂商提供的药价差,国产学名药几乎无法生存。

黄文鸿认为,政府应创造民众使用学名药的诱因,例如选择学名药是否可不用部分负担?或使用原厂药自付药价差额;全面取消给付指示药,让药局成为小病、轻症病患取得药物的第一站等。

健保署长石崇良回应,国内处方学名药使用率过低,将全盘检讨药价调整政策。过去健保收载15年内同成分、同剂量、同剂型的「三同」药物,学名药给付价仅原厂药8折,会优先考虑修正,不排除缩短收载年限,或取消学名药仅给付8折的规定。

药师公会全联会副秘书长陈玉莹则认为,台湾市场小,就算提高健保给付价也只能治标,长远来看政府应想办法帮业者打开国际市场,目前全国140多家国产药厂都通过PIC/S GMP的高规格国际认证,如能协助业者开发海外市场,也有助于国产药体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