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附醫攜手Google Cloud 開發醫學大型語言模型 打造AI輔助醫師

中医大附医15日宣布与 Google Cloud 合作,透过生成式AI技术Google MedLM大型语言模型,打造「AI 辅助医师。 联合报系资料库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昨(15)日宣布与Google Cloud合作,以其生成式AI基于Med-PaLM 2打造的MedLM(医学大型语言模型) ,打造全方位「AI 辅助医师」。Google Cloud指出,中医大附医是亚洲第一个与Med-PaLM2合作的医学中心。中医大附医院长周德阳表示,期望借此强化智慧医疗,提升医疗水准跟品质。

Google在2022-2023年间开发Med-PaLM,针对医学调整大型语言模型进行研究,与医疗团队保健组织测试下一阶段的Med-PaLM 2,再推出专为医疗保健产业微调的基础模型MedLM。MedLM目前仅在Google Cloud美国客户使用,亚洲地区第一个用户为中医大附医。

Google强调,在台湾有资料中心,未来相关资料将留在台湾,是中医大附医专有,在合于台湾本地法规的状况下,生成式AI将辅助医生进行判断、提供病人建议。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院长周德阳指出,中医大附医取得今年美国医疗资讯暨管理系统协会(HIMSS)的数位健康指标(DHI)评比全球智慧医院前三强,吸引Google主动前来合作,邀请院方前往美国总部参访,促成双方深度合作。

根据规划,合作将从癌症精准化治疗着手,启动「客制化癌症治疗指引」与 「化疗问答集」应用,前者根据病人的癌症分期、治疗方式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特别在难治癌症上,辅助医疗人员缩短寻找资料的时间并快速抓取正确资讯,产生癌症治疗计划书,提供病人个人化治疗建议。在癌症病人的卫教方面提供「化疗问答集」,针对病人或民众提问的问题提供医师专业与准确的回答内容,作为医生参考。

中医大附医研究副院长李光申指出,根据测试,在全球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中,Med-PaLM 2在模型效能在美国国家医师考试中通过比率为85%,已经是「专业医师」等级,是目前医疗AI模型表现最佳。他指出,医疗模型需要涵盖来自不同地区的治疗指引与照护文化,让MedLM能更符合当地民众的医疗与健康照护需求。

中国大附医另将使用Google的AI加速器Tensor ProcessingUnit (TPU) 资源进行新药研发,有助于蛋白质折叠运算和新药开发。中医大附医表示,初步测试结果显示,使用这些资源能够缩短超过10倍相关程式的运算时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