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都中心携手国震中心 打造全国1,000处结构监测预警

国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与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5日举行「社宅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合作备忘录」签约典礼。住都中心表示,目前规划与国研院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在全台200余处、7.2万户社会住宅导入宅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在住宅内装设感测设施,地震发生时可即时掌握建筑物受损状况。

住都中心说明,在全台各处社宅全面装设结构监测系统,除可强化社宅智慧防灾及建物安全管理,透过查询平台也能供邻近区域建物参考地震影响结构情形,扩及成为「区域型」的预警系统,能与气象署灾害系统对照应用;此外,当大数据累积成型后,可与AI工具结合,成为全国、全球首创的建筑地震监测预警机制。

花敬群说,社宅兴建过程与国家发展方向紧密关联,住都中心在兴建房屋过程中一并导入结构监测以提升建物防灾力,未来全国达到25万户社宅时,推估约为400处基地,每处选择1-2栋建物装设结构监测,合计全台将有1,000栋建物密布,若再结合中央气象署的地震观测,有助地震研究、建筑结构标准的再深化。

国震中心主任周中哲指出,台湾建筑房屋因地震倾倒原因有90%以上来自于弱层软弱的问题,因此结构监测系统装设在建物1F顶版、2F底版及顶楼共三处,运用结构健康即时诊断技术,提供震后建物监测数据分析,实际了解地震对建物的影响程度。

住都中心与国震中心合作,将在全国社宅装设感测器,是世界首创高密度的监测系统,周中哲说,除可缩短建筑物损害初评时间,规划救灾路线,加速勘灾的人员调度,也能将接收到的资讯即时分享给周边社区,形成区域型的预警系统,加强全台各地的地震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