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文脉·赵丹】飞鸟的天空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50个孩童稚嫩的声音,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至今仍在我的心中回响,让我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的那个盛夏。大学毕业后,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课堂,领着孩子们一起朗读泰戈尔的这行诗句。

一切,都从那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开始。

课堂上,孩子们总是不经意地蹦出一些惊人的语句,我把这些句子收集起来,就像一位农夫,欣喜地收集稻田里的谷穗。积累多了,我把这些尚不能称之为“诗歌”的句子印出来给孩子们欣赏,他们很开心。渐渐地,因为泰戈尔的这行诗,诞生了一个文学社团——飞鸟诗社。十年的时间,一百多名诗社成员从校园起飞。

教室里、课堂上、榕树下,诗歌的影子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读诗、写诗。还记得那些日子里,阳光很暖,树叶很绿,孩子们很自由。每天清晨,都有十来个孩子自发地早早来到校园,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在树下读诗品诗。从孩子们的眼里,我分明看到那些充满温情和善意的流光,在琅琅的书声中缓缓流淌。语文课堂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特别喜欢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得空的时候,他们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和情感体悟,记录下对世界、对自然、对自己的观察,还有那些成长过程中的疑虑和忧思,有的还自发写起了自己的诗集。

2015年,飞鸟班的孩子们毕业了,飞鸟诗社仍在继续。在他们即将毕业的那个夏月,飞鸟班和萤之班的孩子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在毕业前把自己的诗集赠送给一年级的学弟学妹。飞鸟诗社,就这样持续传承下来。

十年间,孩子们潜心读诗,积极创作,在校内外的诗歌比赛中屡获佳绩。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香洲区“苏曼殊杯”中小学生诗歌创作大赛、“文化香洲·缤纷四季”春之诗会等活动,都能看到他们的作品和他们朗诵诗歌的身影。孩子们悦写爱读,校园里的诗教氛围也越来越浓。

近十年来,广东省的诗歌教育氛围十分浓厚。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原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广东校园的文化品牌。珠海有苏曼殊文学院文学社团,香洲区“苏曼殊杯”中小学生诗歌创作大赛风靡全区中小学,香洲区作家协会还吸收了一批校园文学社团为团体会员单位。在学校领域,香洲区实验学校的青苗文学社、前山小学的凤山春芽文学社、第十八小学的凤凰花开文学社等学生文学社团精彩纷呈,大放异彩。可以说,珠海的诗歌教育土壤肥沃,平台众多。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有一颗玲珑的心,有一双善于洞穿世界的眼,他们的视界仿佛有魔法一般,能看到黑夜里微弱的星光,能看到叶片上细致的脉络,能看到森林里最隐秘的角落……他们的耳朵也很灵敏,能听到父母内心的独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能听到自然中一切虫鱼鸟兽的低声细语……也许,春日的草叶略有青涩,但那些从文字和诗行里汲取的养分让他们成长,小小青苗,日渐茁壮。

听老校长说,他当年一毕业就踏上了前往珠海经济特区的路,开往海岛的小船在前山河道迎风前行,一群热血青年,意气风发,投身特区教育事业。40年时光荏苒,在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一座座美丽的校园拔地而起,一代代特区教育人精耕细作,挥洒汗水。

青春倏忽而过,特区教育发展的脚步从未止步,孩子们一边成长,一边写他们的诗行。犹记得那群划过天空的飞鸟,平添飞翔的决心和勇气,永远充满向上生长的力量。

文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