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张雷:《陶渊明画传》——一个现代视野里的多维陶渊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朱虹 张雷
一个让苏东坡对他顶礼膜拜的天才诗人,一个能让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统一审美的文学奇才,白居易、辛弃疾、黄庭坚是他的铁杆粉丝,朱熹、王国维、鲁迅、朱光潜等等不同朝代不同审美不同性情的文豪都对他推崇备至,他和他的作品成为了中华文明长河中静水流深的源泉之一。
陶渊明,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以风情万端的诗篇《归园田居》《饮酒》《杂诗》,开辟了田园诗派;一篇短短百言的《归去来兮辞》,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归去”主题;他将“诗”与“酒”有机结合,赋予“酒”成为艺术的永恒主题;他的《形影神赠答诗》将哲学的思辩熔铸为高超的生命体验感悟;他以仅百余首诗文的数量,成为与屈原、李杜并肩的巨匠,他笔下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是世界文坛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是中国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流传于世的作品有诗125首,文12篇。
不同时代的人解读历史人物,都具有不同时代的视角和特点。特别是在历史长河中拥有无数拥趸的陶渊明,他被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注释,儒家在陶渊明诗中读到儒,道家在陶渊明身上析出道,佛家在陶渊明身上悟出禅,隐者在陶渊明身上看见隐,哲学家在陶渊明这里得到思……如何以现代视角读出一个具有现代精神、被现代人所拥抱的历史人物,一个前所未见的陶渊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的陶渊明,他被概念化太久,久到人们想当然地惯性忽视他的来历、他的成长、他作为血肉之躯的喜怒哀乐。甚至说起陶渊明的籍贯,大部分人脑海里浮起的是“柴桑”“浔阳”,而不能马上想起“江西”“九江”。人们也似乎忘了去追寻,为什么是江西的陶渊明、九江的陶渊明浮出历史的滚滚浊流,立于魏晋时代的潮头。与汨罗江同一条源流、凝聚吴楚文明的修河自西向东注入鄱阳湖,流入长江,九岭幕阜山脉蜿蜒腾跃于九江腹地,孕育出雄、奇、险、秀的庐山。山能聚水,水亦养山,滋养出“天下眉目之地”、鱼米稻粮之乡的江西九江。恰此时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相互交融,中原文化与政权“衣冠南渡”,九江首当其冲。陶渊明作为九江本地的士族,父系的陶侃曾为一代豪雄,母系的孟嘉乃当时名流,他既深谙山水田园之乐,又浸润文明教化之风,庙堂与江湖,仕与隐,两者之间的推拉之力最终使九江的陶渊明成为了历史的陶渊明,文化的陶渊明。
江西美术出版社发行出版的《陶渊明画传》一书,拨开远久的重重迷雾,以宏观的历史视野、平行的时代视线、微观的文学视角,从他的作品文本出发,结合他生长的地域环境、所处的时代政局、父系母系的家族传承、复杂隐秘的从政经历、曲折多变的心路历程,多维透视,抽丝剥茧,还原一个多面立体、真实可靠、有呼吸有温度有魅力的陶渊明。灵气充溢的诗性文字,大胆跳脱的设问想象,严密细致的考据推理,挥洒自如的排篇布局,开卷引人入胜,掩卷使人沉思。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