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表演藝術與「微笑曲線」

朱宗庆

表演艺术的梦想之旅通常由三大核心要素支撑:内容、舞台和观众。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表演艺术团体成功与否的基石。首先,内容是表演的灵魂,创新和深度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创作者通过不断的创作和演绎,累积丰富的作品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特色。这些作品不仅要具有艺术性,还要能触及观众的情感,引起共鸣,从而留住观众的心。

其次,舞台是艺术表达的关键场域。多样的场地不仅提供了展演的空间,也赋予每场表演独特的氛围和观众体验。从剧院、音乐厅到户外空间或非典型表演空间,每一种场地都提供了不同的观看角度和体验,这增加了表演的吸引力和可观性。

再者,观众是实现梦想的关键。他们不仅是作品的接受者,也是艺术表达的参与者;表演艺术团队必须透过高质量的表演,以及创造性的和团队的互动,来建立与观众的深层连接。对团队来说,将一次性的观众转变为长期的支持者,是一个挑战,也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九九二年,施振荣先生由「再造宏碁」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Smile Curve)概念。简略而言,从横轴来看,由左至右代表产业的上、中、下游,左端是技术和专利的研发,中段是制造和组装,右端则是品牌的行销与服务;纵轴则代表了附加价值的高低。「微笑曲线」的主张,即是鼓励企业往左、右两端能够提高附加价值的方向迈进。

事实上,不同产业领域都有各自的「微笑曲线」,可以诠释其附加值所在。以表演艺术来说,左端是舞台内容的研发,右端是面向观众的品牌与服务。导入「微笑曲线」的策略思考,表演艺术团队可以见证观众支持的力量。

在朝向品牌与服务端的过程中,培养新的观众群,建立和维系观众的支持,并将他们转变为艺术的长期爱好者,是任何表演艺术团队成功的关键,也是实现艺术使命的重要策略。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却是团队非常重要的功课。

现今,面对全球新挑战,施振荣先生进一步提出了「新微笑曲线」,主张在新经济时代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的多维思考,强调借由跨领域整合创造新体验,并透过共享资源创造新价值。对表演艺术来说,这个强调共享与体验的「新微笑曲线」实为新的契机,因为它能够让「隐性资源共享」发挥力量。

表演艺术不仅是一种表达,它是一种与观众共鸣、共享的旅程;观众的互动和反馈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生命力,使艺术作品得以在社会中扮演更深远的文化和教育角色。因而了解并实施「微笑曲线」的这些策略,将帮助表演艺术工作者在不断变化的艺术世界中站稳脚跟,持续吸引和激励观众。这样,艺术和梦想将持续发展,方能影响更多的人,体现艺术的本质价值和意义。(作者为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