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父母軟肋的…兒童成長陪伴師

「儿童成长陪伴师」面向的是儿童、服务的是家庭,专家认为,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示意图。(取材自新京报/IC photo图)

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忙碌的现代人如今在工作、学业和生活事项上都能找到「代客服务」,连家长陪伴、教育孩子这项天职都能付费找代理。有人说,这群明码标价却未被纳入规范的「外包父母」,切中了家庭教育的软肋,也正加速亲子关系的疏离。

「儿童成长陪伴师」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火了,据报导,这个新兴职业月薪4万元(人民币,下同,约5523美元)起跳,包吃包住,一天仅需工作约4小时,还有豪车相伴、可出入高档场所,因工作内容主打「陪伴孩子并引导调整」,招聘要求较高,英语流利甚至名校硕士是基础;但也有从业者说自己做得像是「佣人」。因行业缺乏官方规范,目前游走灰色地带,引发质疑。

月薪数万 部分可达10万

据中新经纬报导,「儿童成长陪伴师」主打一个「陪伴」,亦即陪孩子学习、运动、玩耍,在陪伴中观察孩子的习惯并引导调整。业内人士称,根据地区和家庭等情况不同,「儿童成长陪伴师」月薪在5000元至四、五万元不等,部分甚至能达到10万元一个月。

在上海担任「儿童成长陪伴师」的王丹丹,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六每天下午3点到晚上7点半,这份工作让她在上海月入4万,如果算时薪则更为可观。

下午3点,王丹丹和司机一起开车去上海某国际学校接雇主家的双胞胎孩子回家,在车上,王丹丹就开始给孩子进行「知识面的拓展」。「比如传统文化方面,我会给孩子做四大发明的知识拓展,也会一起去尝试做小手工类,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王丹丹说。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其作用无可替代。示意图。(新华社)

位于重庆地区的「儿童成长陪伴师」宋思雨说,她的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晚上5点半到8点半,主要陪伴小朋友做幼小衔接的功课,辅导他拼音和算术,还要带他做像踢球这样的大动作户外活动,有时会根据家长需求带小朋友去击剑、游泳、羽毛球培训班。宋思雨每月收入在5000到6000元。

招聘标准 要求英语口语

「新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还是有区别的,在重庆其实很多家长对儿童成长陪伴师还有误解,把我们等同于育儿嫂和家教,或者以为需要接送到陪伴师家里,其实我们是上门服务。」宋思雨说,他们的薪资也与服务模式和陪伴师个人能力有关。在重庆的住家陪伴师薪资在8000到1万8000元不等,一般是单休;高薪资的陪伴师往往被家长要求会开车、英语口语好。

不过,也有人表示「佣人」的活儿他们也得干。00后海归苗苗不久前才选择加入这个行业。她表示,除了辅导功课之外,自己还要负责儿童的起居工作。

成为一名「儿童成长陪伴师」难吗?据新闻晨报报导,在社交平台随机检索相关内容,一家名为「红杉互惠家政」的机构工作人员谈及招聘条件时说,「不缴纳社保,工作地点是家庭,家庭没有营业执照很正常,也不用纳税,薪资就是纯到手的薪资。」这名工作人员原本称起薪只有8000元,后来面对「上不封顶」的提问,又立马改口称起薪可以给到1万6000元,直接翻倍。

除此之外,「中介抽成」在这个行业里也很常见。另一家「菲凡国际家政」介绍了抽成规则:「服务费是第一个月工资的20%,签了合同,如果没有做满一个月,那就按实际工作时间占一个月的比率退还服务费。」多家机构并要求求职者提供英文自我介绍视频,一家机构更直言这行学历只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看英语口语以及经验。

作为一家专门提供「儿童成长陪伴师」业务的公司,Laura透露出他们的招聘标准:首先就是学历,能接受的就是本科及以上,此外,英语口语能力也是必须,很多求职者雅思成绩都在7分以上。「儿童成长陪伴师」赚的就是20%的人的钱,因为这些人掌握着80%的财富,所以才能开出高薪;这份职业面对的孩子其实也是有年龄限制的,「一般在2到10岁。」

随着薪资和工作内容不同,有的「儿童成长陪伴师」只剩「遛娃」功能。示意图。(取材自浙江在线)

鱼龙混杂 缺乏官方规范

中新经纬引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儿童陪伴成长师」目前并未列入人社部的相关职业目录,因此并非一个官方认定的职业。该名称可能由某些企业或个人自行使用,以满足家长对于儿童成长陪伴的需求。由于缺乏官方规范,市场上可能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在选择此类服务时需谨慎,避免上当受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有些机构把学科培训老师包装成为「儿童成长陪伴师」,实际上是在打擦边球,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进行学科培训是现在教育部门明确反对的行为,「不能将家政服务当作学科辅导,更不能代替亲子陪伴。家政服务的职责、学校老师的职责和家长的职责,这三者之间不能混淆。」

上门私教 打教培擦边球

据虎嗅网报导,「儿童成长陪伴成长师」各类机构鱼龙混杂,陪伴师的资质也良莠不齐,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或许还能提供系统且专业的陪伴,而低端市场的应聘者则可能只能提供传统家政服务的简单升级服务。有的机构甚至把学科培训老师的上门「私教」,换了个马甲,包装成了「儿童成长陪伴师」,实际上就是打「教培」的擦边球,打着陪伴的旗号,行补课之实。

广州日报报导,事实上,对于校外培训已有相应的管理与处罚规定,借着「成长陪伴」的名义入户早教,就涉嫌违规。如此行为,游离于监管之外,难免会助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给「双减」工作带来干扰,也背离了教育与陪伴的初衷。

专家说,陪伴儿童是父母的天职,其他的辅导都只是辅助。示意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