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性别平等 母亲节前夕35岁爸爸让儿子从母姓

妈妈吴蕙如说,不管小孩从父姓或从母姓,他都是我们家的宝贝。(林雅惠摄)

23岁吴蕙如2017年生育一个儿子,在先生推动性别平等运动及建议下,将目前唯一独生子从母姓吴,公公婆婆也给予支持,认为不论是从父姓或从母姓,一样是父母疼爱的宝贝及他们疼惜的孙子。

在母亲节前夕,高市妇女新知协会公布一项调查,指过去2年来向法院声请子女改从母姓的175案例中,共有161件成功获得法官判准,改姓成功率高达92%。

不过,该会也指出声请改母姓的案件中,大多数是因为父亲失职或疏远,法官判决以父亲未尽责任为主要理由。为此,高雄新知邀请一对新手爸妈黄佳平、吴蕙如现身说法,分享他们让儿子从母姓的「创意择姓策略」,呼吁社会大众抛开「父失职,才能从母姓」的前提偏见。

新手妈妈吴蕙如说,当初先生建议让儿子从母姓,双方沟通后决定从1至60当中各选30个数字,儿子几分出生,就由选中该数字的人姓氏「胜出」,最后是她挑选的9选中,因此儿子跟她姓吴。

新手爸爸黄佳平说,身旁很多有孩子的朋友在知道他儿子从母姓后,表示也曾有想让自己子女跟着妈妈姓的动机,但因长辈观念仍停留在传承父系血脉的传统价值观,因此作罢。

阿公黄肇新说,姓氏作为父系家族传承血脉的现况应该要打破,孙子是两家族的宝贝,不应像传统依姓氏有内外孙之区分。自己虽然是事后得知儿子媳妇用自己的方式为孙子选择姓氏,但他全力支持,希望未来其他年轻人若要让子女从母姓时,阿公阿嬷不要成为反对的主要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