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正东专栏》乌克兰和台海 必须是拜登吗?

拜登管理台海冲突「战略更清晰、战术更清楚」。(图/美联社)

川普11月胜选后,虽还没就职,过去用推特治国的风格已强势回归,还比过去多1个平台(Truth Social和X),每日指点江山。不过,拜登未卸任,川普未上任,交接期两人如何协调,不只影响区域引爆点的危机管理,也会形塑未来的和战选择,俄乌战场和台湾海峡都是如此。

在乌克兰,前阵子拜登同意美援武器可攻击俄罗斯本土,川普候任国安顾问严词批评,川普的乌克兰特使赞成拜登,川普本人则和习近平通话,敦促中共为乌克兰和平发挥贡献。但拜登政府对中共的和平方案一直有所保留,也常批评大陆支持俄罗斯军工产业。如此形同多头马车,无论泽伦斯基还是普丁都无从掌握美国的政策方向,根本难以开启谈判,原本适合谈判的冬天很可能白白蹉跎2、3个月。

其实,乌克兰正是拜登困境的最佳写照。过去3年,拜登是泽伦斯基最大靠山。俄乌战争以来,拜登对乌克兰提供空前庞大的军经援助,还成功团结北约国家,共同援助乌克兰制裁俄罗斯,一度让普丁政权陷入困境。不过,今年乌东战事吃紧,选前乌克兰菁英已经涌现批拜声浪,认为拜登说得多做得少,而且害怕升高冲突,处处自我设限。不少人反而期待川普带来改变。最新民调显示,44%乌克兰人相信川普,相较1年前只有10%相信川普,成长4倍,正说明乌克兰社会的心理变化。

川普回归的威力,同样为台海带来震撼。近日川普受访时提到,他没说过会出兵保台,因为他要协商。他也强调,在他任内台海不会发生战争。此说和川普第一任时有显著不同。

第一,川普第一任时敢于在军事上挑战中共,但今年选举时对美中军事竞争问题大多保持沉默,唯一有印象的是那句「若共军攻台会轰炸北京」,但此次受访却又否认。第二,川普第一任后期,美国智库领袖呼吁放弃战略模糊,走向战略清晰,连时任驻美代表的萧美琴都公开赞成。结果,继任的拜登5度表明会出兵保台,反而川普自己退回战略模糊。

相对而言,拜登管理台海冲突则是「战略更清晰、战术更清楚」。拜登5次声明出兵保台,创历届总统之冠。战术上拜登采取「双保持」,保持沟通,保持克制,且保持军事存在,实践老罗斯福的「温言在口、大棒在手」。与川普强调最高领袖的个人关系不同,拜登同时重视官僚层次沟通,以此扩展讯息来源,提高双方效能感,并建立利益攸关者网络,避免政策执行走向极端。

自5月以来,从就职演说到国庆演说,赖总统的自我克制有所提升,北京回应的力道也有所下降。再到这次出访,赖总统全程不提「两国互不隶属」,拜登政府的危机管理应有发挥一定作用。

其实,川拜的不同也是反映两党选民差异。共和党选民希望美国优先处理国内事务,把美国军事优势看做全球安全保证;民主党选民则支持美国介入国际事务,重视和盟友合作。何况川普因选民对经济不满获胜,自要结束战争,减少援外。这不是说川普会坐令对手攻城掠地,而是他的选民不希望被对外承诺绑住,如此采取战略模糊又信誓旦旦不会发生战争,这符合共和党选民的期望。

与川普相反,拜登高举原则和重视盟友,符合民主党选民的价值,但行动上常受原则束缚,有时反而陷入父子骑驴。在没有战争测试时,道德信念让人感动,当战争爆发时,只能靠拚命和豪赌险中求胜。这是拜登困境,也是温和派的困境。

4年前,《经济学人》用「why it has to be Biden」作为封面,预告拜登的胜选。如今民主党败选,很多人归责拜登政绩失败。但在乌克兰和台海,拜登还是有不少正面资产,如果这些能被延续,未来的人们应该会说「yes, it had to be Biden」。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