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

朱由检本来也是想利用辽西内讧的机会大做文章,借机削弱祖大寿的实力后再缓图之,但孙传庭的话语提醒了他,距明年的大战开始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现在最该保持的就是局势的稳定,而不是未对敌、先弱己。

虽然祖吴两家已被成功分化,但离瓦解却遥遥无期,只是辽西实力被削弱了而已。

这个时候若是以势压人,逼迫祖大寿过甚,说不定会引发不可测之祸乱。

维持现状是最佳策略。

现在辽西上下并无投敌之意,等明年开战时,锦州城就作为诱饵好了,祖大寿的存在至少会吸引建州的一部分注意力,这样官军的兵力部署就可以更加的从容。

更加重要的是,朱由检突然之间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皇帝,行事要光明正大,而不是沉迷于算计之中。

一国之主最应具备的是深远地眼光以及博大的胸怀,做什么事都要大气,那样才会使得臣子们不必担心会被君王所构陷和猜疑。

像嘉靖帝那样喜欢操控人心的皇帝并不是什么光彩角色,把所有智慧都用在与臣子玩弄心术上面,那你还如何治理国家?

所有的权谋在绝对实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自己现在所掌控的实力再去操弄权术已经毫无必要,将来对付祖家只要遣堂堂正正之师便可,如何取舍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如果建州、辽西相继败亡,那大明所面临的重大外部威胁基本上不存在了。

蒙古部落已经被皇太极搜刮掳掠了一遍,比较强大的部落都被迁移到靠近建州的科尔沁、插汉蒙古,剩下的都是弱小贫困的小部落了。

明年卢象升率大军出塞肯定会采取遮蔽战场的方法,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部落消亡,那大明的北方至少在五十年内是非常安全的。

等到北境彻底安稳下来,朱由检打算组建以骑兵为主的西北军团,一路向西北方向横扫,争取在打通传统丝绸之路的同时,顺便恢复汉唐时的领土和疆域。

据远在临洮府镇守的曹文昭遣人传回的消息看,被洪承畴打到塞外的陕北流贼似是有些许的动静,时不时地从边墙破损处进入大明境内,打破几个小村寨后掳掠了人口物资再逃出墙外。

曹文昭已经下令手下一名游击将军率部北移,以加强损毁边墙的防御,伺机围堵消灭这伙流贼。

但由于曹变蛟已经带着大部分骑兵去了宣大一线,提前与其他各路的骑兵进行整军合练,曹文昭手下的骑兵只有数百骑,机动力大幅下降,而流贼们在塞外几年,都是以马队为主,所以现在只能采取防御策略,想要歼灭却十分困难。

好在流贼像是已经被官军吓破了胆子,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根本不敢逗留太长时间。

并且贼人主要以抢掠粮食物资为主,杀伤人口并不多,看来其在塞外的日子也是过的相当的艰难。

朱由检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未放在心上,这伙流贼肯定就是李自成那帮人,看其现在的状况,已经沦为与马匪一般无二,这种疥癣之疾根本不足为虑。

待来年大军西返,西北军团裁汰组建完毕,朱由检会下令曹变蛟率军出塞,寻着李自成这伙人的踪影后,将其向西北压迫,迫使其做开路先锋,然后以剿贼的名义一路跟随就好,到时也落个解救异族与水火中的仁义之师的好名声。

这样的策略并不夸张。

李自成等人的匪性不可能改变,他们在西窜的过程中肯定还是以杀人抢掠为主,大明官军一路尾随过去,适当地给那些被抢掠的各族部落一点甜头,好名声很容易就能传扬出去。

正北、东北相继安定下来,西北采取攻势,那大明的陆路之敌基本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组建舰队,以攻击和防备来自海上的威胁。

目前来看,最需要建立的便是南海水师,东海和登州水师可以放在后面,人财物力要向南海方向倾斜,而南海水师的组建就绕不开郑家这道坎。

不可否认的是,郑芝龙自封伯以后,对朝廷的要求一直是百依百顺、配合无比,并且几年间对整个大明的灾民安置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单从对国朝的贡献来讲,郑芝龙确实做到了极致,远超其他勋贵。

但若是想绕开郑家组建朝廷水师,这可就触及了郑家的底限了,郑芝龙的态度如何就很难讲了。

看来要先派人试探一下郑芝龙的态度,之后再采取相关的策略。

等到大战过后再进行军队的整合吧,适当裁撤合兵是必由之路,除了京畿驻扎强军拱卫京师之外,大明境内已无驻扎军队的必要,总兵大将该退役的就退役好了。

家丁将不会再出现在大明的军队中,大将可以有亲兵护卫,根据级别保留相应人数,最高不准超过两百人的亲兵。

亲兵也不是家丁,所有将官士卒的军饷均由军法官和驻军锦衣卫发放到士卒手中,这样就会彻底杜绝兵为将有的弊病。

其实这个举措已经开始在大部分军队中实施了,就算有些军头暗地里不满,但谁也不敢出面分说此事。

锦衣卫将会担负起内卫的重任,用以镇压国内可能出现的骚乱事件。

只要国内政局稳定,百姓衣食无忧,大规模的叛乱已是不可能再出现了,现役很多参战多年的将士将会在得到相应补偿后解甲归田,这样虽然短期内会花费大量银钱,但长期来看,军费会大幅度的下降。

“皇爷,御膳已是备好,您看。。。”

已经恢复了平静地王承恩回到昭仁殿,躬身向朱由检请示道。

“唔,先用膳吧,几位卿家只有孙卿在宫里用过膳食,这眨眼便已三载了,呵呵!”

朱由检起身走下御阶,一边说笑一边当先向侧殿行去。

等皇帝转过殿内的侧门后,温体仁等人才在小太监的引领下跟随而去。

昭仁殿的侧殿在朱由检的授意下改成了膳食间,这是他考虑到留重臣用膳方便的缘故。

朱由检在殿后换上圆领直裰常服,在金盆中净手之后,回到殿内坐在了一张方几后面铺着软垫的太师椅上。

这也是他特意吩咐过的。

他实在不喜欢那种没有扶手的龙椅(龙床),这种宽大的太师椅才是他的最爱。

温体仁等人也各自在小太监端来的铜盆中净过手,然后冲着朱由检施礼之后,分别在小一号的方几后面落座。

“传膳!”

随着王承恩的吩咐声,一排小太监双手端着描金红漆的托盘鱼贯而入,然后在朱由检面前已四人为一队排好,躬身高举托盘供朱由检点菜。

在朱由检留下了一份燕窝羹以及一份椒末羊肉后,随着王承恩的吩咐,第一排从方几前躬身走过,向着几位重臣走去。

在如此这般上过四十余道菜品后,御膳这才开始。

朱由检面前的方几上摆着八道菜品,除了燕窝羹、椒末羊肉以外,还有两熟煎鲜鱼、蒜醋白血汤、糊辣醋腰子、素熇揷清汁,以及一碗菉豆棋子面和一碗香米饭。

温体仁等人也是各自点了几道看上去比较美味的菜式以及点心、香米饭等主食,几人在看到朱由检动了筷子之后,方才略带拘谨的用起饭来。

后世很多人对御膳有一个明显的误区,都以为皇帝的膳食是由御膳房烹制的,其实这不过是受了清宫戏的荼毒而已。

大明的皇宫里从来没有所谓的御膳房这么一个地方的存在,大明皇帝的膳食以及赐宴群臣所享的饭菜,全部是由光禄寺采买、制作和操办的。

只不过现在朱由检吃的是由周后及坤宁宫的女官、宫女单独烹制的而已,为此,朱由检还专门下令扩建了后宫的厨房。

作为品尝过后世美食的朱由检对御膳直接无感,他也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对光禄寺进行改革。

因为光禄寺做的猪食实在是令人难以下咽,远远称不上美味,与后世的大学食堂无甚区别,最多只能填饱肚子而已。

在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朱由检也不是反对享受之人,赚那么多钱,在惠及民生的同时,自家人享用能花费多少?

这顿御膳在朱由检率先停箸漱口之后,于小半个时辰之后结束,温体仁等人施礼告辞后出宫办差去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九章 皇庄5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