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

守护着篝火的包衣们听到炮声后,一个个犹如屁股上中箭的兔子一样,从地上跳起来后顺着营栅仓皇而逃。

寨墙上打着瞌睡的值哨清军士卒也瞬间惊醒过来,这时候已经不用吹响号角了,二十门大炮开火发出的巨响声隔着十里也能隐约听得到。

清军大营东北方不远处的辎重营内,负责看守的一千名清军也被惊醒,在甲喇章京的指挥下开始布防,以防止明军对粮草重地进行偷袭。

和衣而睡的阿巴泰在第一次炮声传来时便从床上跳了起来,匆忙之中他随手抓起枕边的头盔扣在头上,然后疾步出了营帐。

出了营帐后,阿巴泰就着帐外亲卫点起的火把四处打量一眼,看到一队队清军正迅速从营帐中跑出,然后在火把的照耀下向各自牛录额真的旗帜下聚拢,阿巴泰不由得微微地点了点头。

多年来征战不断的八旗子弟并未因半夜的紧急情况乱了阵脚,士卒们没有丝毫慌乱紧张的现象发生。

在明军佛郎机炮的两轮轰击过后,清军正面的营栅和营门变得支离破碎,营寨土墙上值哨的清军,除了几个倒霉鬼没有来得及下来而殒命以外,其余的早就下来后蹲伏在了麻包筑起的矮墙后面。

在佛郎机炮的掩护下,一千名刀盾手持盾保护着数百名民壮,手持巨斧大锯行至清军营栅前展开了破拆行动。

这个时期的清军对于立营向来不重视,包衣们埋设的营栅也是深浅不一,也并不牢固,辎重营的民壮们没费多少时间便将正面的营栅清除一空。

由于佛郎机弹丸连续不断地从空中落下并四处弹跳,阿巴泰并没有下令对明军的破除行动加以阻止。

相反,他希望明军在破坏营栅后冲过来,那样清军的两千名弓手就会给明军造成重大杀伤。

趁着佛郎机炮的炮膛还未发烫的当儿,民壮们回撤后营,白杆兵的两千弓弩手在篝火的照亮下列阵上前,向前面几道处在射程范围内的矮墙开始了盲射。

两千支长箭和弩箭腾空而起,在飞出了四五十步后掉头向地面扎了下来,三棱长箭白色的雕翎在火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

箭雨覆盖之下,前面两堵矮墙后面蹲伏的汉军旗士卒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由于弓弩的射速极快,短短数十息之内一万余支弩箭便将大片区域覆盖,位处其中的清军根本来不及采取躲避跟遮挡,反应快的搬起身前的麻包当做了盾牌,反应慢的便倒在了箭雨之中。

当白杆兵的弓弩手射完八轮撤离后,数百名汉军旗士卒已是中箭身亡,每具尸体上面都是插满了弩箭。

此时配合弓弩射击的佛郎机炮也停止了怒吼,炮手们停止了弹药的装填,等待着炮膛的冷却。

营寨内的清军都在凝神静气的等待着接下来明军步卒冲锋,伤亡不大的弓手们弯弓搭箭,虽是准备给明军营头痛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营寨前的篝火因为缺乏燃料,火焰越来越小,映射的范围也逐渐缩小,但那种大队步卒列阵前行的声音却并未响起。

等待片刻之后,尚可喜与阿巴泰商议之后,当即下令先将伤亡者拖拽到后面,免得影响稍后的大规模拼杀。

可是直到汉军旗的士卒把尸体拖开、佛郎机炮的弹丸大致搜集到一起、明军射来的弓箭收拢起来,这一系列的举动全部完成之后,等待中的明军步卒依然没有现身。

随着营栅外的一堆堆篝火陆续熄灭,整个大地重新被夜色笼罩起来。

在与尚可喜简单商议过后,阿巴泰断定这是明军的疲敌之计,毕竟在夜晚视线不明的情况下,派大军夜袭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小的。

于是他下令挑选包衣重燃篝火,然后留下一千人在矮墙后值守,主力全部回营帐内歇息待命。

白天站了一天,夜晚正当酣睡之际又起来应敌,清军士卒实在是疲累不堪了,一个个回到营帐内倒头便睡,不一会功夫,大营内鼾声四起。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天色依旧是黑得通透无比的时候,明军的大炮声再次响起,并且隐隐还夹杂着喊杀声,以及明军那种特有的喇叭发出的尖利的响声。

沉睡中的清军再次从梦中惊醒,这回出帐集结时便已经有些混乱的样子,而守卫粮草大营的清军也是做出了相同的举动。

等到清军再次强打精神准备迎战的时候,炮声和喊杀声却戛然而止,明军营地重新又归于寂静的状态。

阿巴泰和尚可喜虽然心中郁闷之极,但也拿着对方无可奈何,毕竟门口顶着这么多大炮,清军根本无法组织人马前去偷袭一把。

就在阿巴泰准备下令士卒回营睡觉,明军再有动静也不必理会时,一名护卫突然指着大营东北方向大叫起来:“贝勒爷!莫不是走水了?!好像是存放粮草的那边!”

连同阿巴泰、尚可喜在内的周围众人闻声齐齐扭头看去,只见不远处东北方的黑漆漆的夜空变成了橘红色的模样,期间隐见滚滚的浓烟向天空中飘散开来。

阿巴泰和尚可喜对视一眼后,都从对方的眼神里读出了诸多心情,最多的便是疑惑和懊恼。

清军的大营卡在了辽西走廊这条狭窄通道的中间位置,而且有数千马队分居左右,对面的明军根本没可能派人越过正面的清军前去放火烧粮。

远在数十里外的镇远堡虽有明军把守,但在八旗重兵监视下,他们哪有胆子在派人过来从后偷袭呢?

可是看看这如此迅猛地火势,如果不是有引火物助燃,分开堆放的十几个粮草柴垛说啥也不会烧的如此之旺。

难道真的是驻守镇远堡的明军连夜派人过来放的火?

明军今夜两次袭扰疲敌难道是为了配合这次烧毁粮草的行动而刻意为之的?

阿巴泰脸色铁青的跨上战马,冲着尚可喜嘱咐几句后,带着一票护卫打起火把向辎重营方向奔去。

对于加了火药和菜油等助燃物的大火,用木桶盛水救火根本无济于事。

参与夜袭的五十名镇远堡士卒,趁着守卫的清军两次起来应敌后疲惫入睡之际,从几个方向锯断营栅钻了进去,然后按照事先的分工布置,分头狙杀守卫的清军士卒后将引火物堆放在草垛下点燃。

等到大火起势、慌乱的清军开始组织救火时,借着现场混乱之际分别引燃了其余的粮草垛,然后这几十人分别向进来的地方撤退,寻机出逃。

不幸的是,他们的行踪还是被清军发现,在经过一场短暂而激烈的搏杀后,最终只有十二名士卒钻出缺口跑进了茫茫黑夜之中,其余的全部阵亡。

清军辎重营地的大火直到天亮后再渐渐熄灭,除了两个粮垛得以保存以外,供战马食用的草料堆被烧毁了六座,粮垛三座,这就意味着阿巴泰所部马上就要面临断粮的危险。

在将负责守御粮草重地的甲喇章京斩首之后,阿巴泰再次于尚可喜商议一番,随后决定向北撤退,去和岳托率领的大军汇合。

宁远城外的两万明军并未在清军撤离时发起攻击,而是继续以严整的阵型尾随于清军身后十里处一路北去。

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八十一章 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