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

等到众多士绅大户心不甘情不愿在文书上签字画押,并打算按照私底下商量好的策略,拿出一些好处给相熟的书办吏目,以求在丈量时能够尽量隐瞒名下田地数额时,苏州知府衙门户曹司吏告知众人,方知府已经下令,从即日起,各家各户须得将田契交上,并即刻遣散府中私奴。

四姓海商罪名其中有一条便是:阴蓄私奴、意图不轨。

这名司吏还特意警告众人,按照圣旨要求,各府州县三日后开始着手清查田亩,若是有人试图瞒报,清查时有田地无人认领,就会将其收为公有。

这位司吏还告知众人,府尊老爷还亲自叮嘱过,望各位士绅勿要私下用钱财收买书办吏员,锦衣卫会对他们进行严格监控,一旦发现有此情节者,缴税数额会翻倍。

各级官府派员清查田亩过程中,将会有御史和锦衣卫全程监督,此项差遣务必于三个月之内完成,逾期未完结的官府主官佐贰全部罢职还家。

为了鼓励和刺激府衙中的吏目书办、衙役帮闲全身心投入到清丈田亩的工作中去,方文动用了府库中的火耗银做为补贴。

每名下乡办差的府衙中人,每月会有伙食贴补以及出差补助,每月的月底结算。

按分工计算的话,人均大概有二两到五两左右的补贴,这笔银子对于众多干活的衙门底层人员来说可是笔不小的收入。

清丈工作分为四队,分别由知府、同知、通判、推官亲自带队,下到府下各个州县去,任务结束后才可以回来处理公务,州县官员也是如此分工,御史和锦衣卫会一暗一明进行监督,若是有人徇私枉法,给相熟的士绅减少丈量亩数,被发现后立刻予以开革。

时至冬闲季节,衙门中也没有多少事物需要处理,现在的刑案已经交到了提刑按察分司处理。

虽然南人好讼,日常中不单是刑案,就算邻里纠纷这种鸡毛蒜皮的事也要去衙门打一下官司,如果衙门老爷们都去了乡下,那很多官司就会耽搁掉。

方文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比起事关大明全局以及自己前程的新政来,这些统统可以先搁置一旁。

一切布置完毕,派出衙差们四处张贴告示之后,方文与任元山等人各自带领手下出城而去。苏州府也成为大明全境内率先实施士绅一体纳粮新政的大府,方文与佐贰官们联名上呈的题本也随即发往了京师。

当然了,头脑灵活的方文并未忘记提前给松江府的卢象升递送一份文书,里面的内容当然就是苏州府的相关情况。

方文心里清楚,皇帝派重臣南下,肯定不单单是因为袭官案一事,督导新政才是最根本的目的,能在这位阁臣面前混个名熟,对自己有益无害。

对于这个头功是必须要抢的。

不管新政实施期间有何错漏之处,但态度必须要表明,要让皇帝知道苏州府是站哪边的。

方文早就看明白了,强势皇帝最喜欢的就是自己说什么,手下立即照做的,原先那种推诿扯皮的官风已经过时了,雷厉风行会正为主流,就算出了错,皇帝也会予以谅解。

而就在苏州府准备开始推行士绅一体纳粮新政之时,南下已有一段时日的卢象升离开松江府,带着一众随员走水路,经镇江、江阴、南通等府县后抵达南京府。

多年来四处征战的经历,使得卢象升对于官场上最为热衷的排场十分地不喜,此次前来南京府,他并没有派人提前打招呼,所以官船抵达南京城外十余里的码头无人前来迎接,对此毫不在意的卢象升坐上从车马行雇来的马车,直奔南京府城而去。

他在松江府已有月余之久,除了亲自主持松江府的日常事务之外,还要利用空闲时间奔忙于下面的州县之间,从州县衙门幸存的吏目中挑选能力出众者担任临时主官,以维持官府的正常运转。

在前几日吏部从山东济宁府紧急调派的二十余名官员递到松江府之后,疲累不堪的卢象升这才稍觉轻松。

在相关官员接手了松江府及下辖州县后,卢象升再次穿梭于松江府各地,对那些临时担任主管的吏目们给与了安慰,嘱咐新到任的主官们,要在这些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吏目配合下,尽快进入角色,在对当地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之后,再全力以赴地推行新政。

卢象升临走时给那些先是狂喜,紧接着陷入失落中的吏目们表示,只要他们实心任事,他自会向圣上呈报,对其中功劳出众者予以破格拔擢。

他这些话并不是胡乱表态。

卢象升知道,皇帝对于官员的出身并不看重,只要是能力突出之人,给个职差还是毫无问题的。

这几年大明北地官府中先后拔擢了不少没有功名的吏目,自己这番许诺并不会犯了忌讳。

因为事出匆忙的缘故,吏部调派过来的官员人数并不多,很多地方的县丞、主簿等职位都是空缺着。

卢象升在看到松江府各地慢慢开始了有序运转后,遂按照朱由检的最新指示,收拾停当后带着为数不多的随员护卫启程前往南京府,在临离开府衙前,卢象升接到了方文呈递过来的书文。

上船之后,卢象升浏览着方文呈递过来的文书不禁暗自赞赏不已,对这位大明官场中极为少见的干才好感大增。

于此同时,这份内容详尽的书文,也让他对此行的结果信心大增。

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四百章 布防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六十章 追击2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