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

为了迎接将来出访使团返航时可能带回来的众多人才,国子监正在进行大改造,园区内的北面部分,一座座新建筑正在拔地而起,一切都在按照工部营缮司给出的图纸有条不紊的建设中。

负责这次营造任务的是周奎、田弘遇、袁也让、张国纪等四位国戚组建的施工队。

这只施工队组建已有三年时间,规模已经从最初的两百余人,增加到了现在的八百余人,施工队几乎网罗了京畿一带修房建屋的所有能工巧匠,而且这只施工队也成为了大明第一支专业施工队伍。

为了打出名堂,田弘遇等人还给自家的施工队起了个响亮的名号:锦坤建筑队,取的是锦绣乾坤之意,也有暗自向皇帝献媚的意思。

此前大明的营造事物,比如紫禁城内的各个宫殿的建设等等,都是以工部专业人士勘察地形地貌后出具施工图纸,然后由有司征召工匠和青壮劳力开始施工,等到工程结束后,参与施工者再回返原籍。

不管是从待遇还是专业性、施工进度上,还是在施工中的默契程度上,这种临时凑起来的施工队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各种建筑材料浪费极多、工程进展无序、官吏贪污等等诸多问题。

而国戚们组建这支施工队之初,朱由检就曾经专门向几人大体介绍过,成立专业施工队的各种优势,并且以皇庄打井队为范例,指出专业施工队的出现将会成为趋势,并要求他们在妥善解决招募工匠和青壮劳力后顾之忧的前提下,把这只施工队给建立和发展下去。

虽说这只施工队由四人共同出资组建,但实际上周奎和张国纪只是拿出银钱入股,对于施工队成立后的所有事情都是极少过问,日常管理以田弘遇和袁也让为主的。

这两位对朱由检的话当然是奉行不悖。

在招募工匠和青壮劳力时,也是以京师本地人为主,招募之人没有一名是农户,这样就最大程度避免了因施工而耽误农活的问题。

在花费了一年多时间营造了一批宅邸,以供应南京北迁官员入住后,田弘遇和袁也让找到了周奎和张国纪,把账目交给二人验看的同时,也把想扩大施工队规模的想法告知了二人。

因为他们两人发现,营造这玩意是个很赚钱的行当,按照皇帝所说的这种专业施工模式来看,各种成本降低不少不说,施工效率也是得以大大提高。

以他们一年多来的观察来看,以前那种施工组队方式建造一座宅院,最少也要花费五个月的时间,而他们只需花费两个多月就能建起一座同等规模的宅子,施工速度相比整整快了一倍。

随着工匠和青壮劳力之间的默契程度不断提升,田、袁二人相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施工速度还有提升空间。

周奎和张国纪产看过账目明细后,知道从事营造居然如此赚钱,当即同意,暂不分红,把此次的利润全部投入扩大规模中去,购买大量施工器械,雇请更多工匠,打造更为专业的施工队,获取更多的利润。

周奎和张国纪不傻。

他们也知道,自从皇帝大幅度提高官吏和军器监、将作局工匠的薪资后,这批突然间生活宽裕无比的人群,很多人不约而同选择了修建新房或是翻盖旧宅。

这是国人多想养成的习惯,有金子要贴在脸上。

其实按照千百年来的传统,平民百姓家修房盖屋时,都是主人家出面邀请左邻右舍前来帮手,只要主家负责管饭就成。

但是这些富裕起来的工匠们,哪里肯停下每天按计件拿钱的工作,并且左邻右舍也都是同行,也都等着整修自家宅院,谁还有闲工夫前来帮手搞这个啊?

于是乎,营造将人短缺便成为了几年来京师建筑市场的新常态。

田弘遇和袁也让看准机会后,把施工队伍分成若干小队,几名工匠带着十几名青壮劳力各自前去揽活开干。

由于这种建筑市场猛然出现的爆发性增长,整个京师的营造工匠明显不够用了,很多想着翻盖修建家宅的人家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等,等着看到邻居家的房子接近完工了好去预订。

一些有一定权利的官吏更是直接亮明身份,强行下令让施工队完工后即刻进驻自家宅子开始施工。

别小看这一家几十两几百两的小工程,累积起来可就是个大数目。

从崇祯十年下半年起,到崇祯十一年同月份止,一年下来盘账的时候,周奎等人都被盈利数额给吓了一跳:刨除工匠工资、购买各种器械、建材等乱七八糟的费用,锦坤建筑队一年的净利润达到了十五万两之多,他们每家能分到近四万两银子。

这笔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已经超过了他们四家各种商铺等产业的总和了,而且预约排队等着施工队入驻的人家现在暂时无法计数,还有大笔的银钱等着他们去赚呢。

四人凑到一起简单商议过后,很快便达成了一致:利润再次暂不分红,把这十五万两银子全部投入进去,进一步扩大施工队规模,多招募人手,剩余的银钱用于采购各种材料上,以保证流动资金的充裕性。

就在锦坤建筑队生意好的一塌糊涂后,几支相似的建筑队也先后组建起来,并迅速投入到了京师修房盖屋的热潮当中。

不管这几支新的施工队背后有没有什么背景和靠山,得知消息的朱由检立刻吩咐人警告田弘遇他们,要凭借施工质量和速度与他们进行良性竞争,不得借着宫里的名头打压别人。

建筑市场的钱是挣不完的。

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来揽下更多工程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有竞争对手才会让企业更有进取心,也能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和优惠。

不过,再怎么说,这几位可都是自己的老丈人,胳膊肘总不能朝外拐。

在警告了诸人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朱由检还是把一个大单子交给了锦坤建筑队:国子监扩建和新建项目。

这是一项预算高达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大项目。

主体是几处实验用的馆所和场地,再就是十几座教室和办公场所,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另外就是一些附加设施,比如食堂、灶间、浴室、公厕等公用设施,还有就是附带修建了一些园林式的小型住宅,供被方以智他们带回来的欧洲人才使用。

国子监新建园区的模式,是朱由检参照后世自己毕业大学校园提出的意见,经过工部营缮司绘制成图,然后朱由检再三修改才定下的。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三百章 证据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