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

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都没有形成国家民族的概念,各国的贵族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家族和个人利益,对于日本这个经历过数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国度来讲更是如此。

池田辉政等人刚才羞惭之情,只不过是因为在大明武力逼迫下,他们无力保住天皇名号,而他们起兵倒幕打的却是还政于天皇的旗帜,并不是因为其他原因。

其实他们内心也愿意与大明朝廷进行合作,以便借机壮大巩固家族势力。

服从于强者没啥丢人的,跟着强者走,才能喝酒吃肉。

这种朴素且纯粹的理念是日本举国上下普遍认同和遵守的。

“天皇陛下,您的愤怒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陛下多年来虽然一直有天皇的名号,但却一直受制于幕府,手中没有丝毫权利,平日享受也并不强于我们这些外样大名,幕府大将军何曾把您当做天地之皇对待?

由此可见,不论是天皇还是国主,都是虚名而已,现在只不过是用一个名号替代另一个,陛下何必大动肝火?”

看到后光明天皇如此愤怒的表现后,深受华夏文明影响地松潘家木恭谨的低头陈述道,他的这番话语听上去很有道理,也让池田辉政等人羞愤之意大减。

“陛下,我们新幕府之所以将去尊号放在第一条,也是为了皇室家族着想,根本没有羞辱陛下之意。

我们日本国既然要尊大明为天朝上邦,那就应当事事处处以臣下之姿自居。

陛下可曾想过,以大明皇帝陛下之尊,上国富源之辽阔、亿万人口之众多,尚且没有自称天皇,我东瀛一区区岛国,若是有国主自号天皇,那大明皇帝陛下该当如何自处?

此一点也是上国兵部张大人特意指出的,由此可见,陛下这尊号要是不去,有很大之可能会惹祸上身!

为了陛下及家族安危,我与池田君等商议良久才有此建言,其中深意还请陛下早下决心,不然的话,陛下的人身安全可能无法受到保证!”

松潘家木接下来的话语不再含蓄,直接点明如果不去尊号会引发何种后果,后光明天皇闻言,满腔愤懑顿时消散,眼神中的忌惮之意显露无疑。

后光明天皇虽说纯属德川幕府傀儡,但也还是有心向皇室之人时常给他传递各种消息的。

自从明军突袭江户,德川幕府短时间内崩塌,再到后面九州岛幕府大军惨败,明军主力登陆本州,这一个多月时间内发生的大事,整个皇室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在明军面前,幕府军表现的不堪一击,就算自己不下解散军队的诏书,德川家光自戕、幕府主要人物基本被一扫而空,在没有强势人物出面率领各地大名对抗明军的前提下,剩余的本土武装已经成为一盘散沙,再行反抗的话,只会被明军各个击破,其结果只是徒增伤亡而已。

何况松潘家木说的没错。

天皇听上去是比较高大上,但没有羽翼的皇室只是笼中之鸟,这种局面下,换个称谓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之事。

刚才松潘家木说的很明白了,自己要是再不识时务,说不定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松潘家木等人拜会后光明天皇的第二天,一份晓谕全日本的天皇诏书发出,诏书明确要求各地亲藩及外样大名放弃无谓抵抗,缴械投降,诏书中并没有宣布天皇自除尊号一事。

这也是张清源有意识采取的延迟策略,天皇除尊号要等到日本全境安定之后再进行。

在诏书发出之后不久,朱慈烺与张清源等文臣,在一千军卒护卫下回返九州岛,把一千护卫骑兵留给看李定国。

在恭送太子离开之后,李定国将一万人马分成四队,每队两千人,配备两百名骑兵,以江户为中心,向四周清剿前进,力争在三个月之内将本州梳理一遍,在收缴兵器的同时,对敢于抵抗着进行打击,他自己则率领两千人马留驻江户。

就在大明对日本的战事进行全面收尾的两个月后,远在交趾的广西巡抚李怀普却提出了与日本有关的主张。

经过两年多的消化吸收,在李怀普的部属下,广西巡抚衙门下令,从广西陆续将十余万明人迁来交趾,以此来巩固胜利果实。

这十余万新移民,仍是按照此前规矩,从广西人多地少的府州县迁移过来的,移民安置所需的钱粮物资都由四海商行供给,正是有了四海商行的强力支撑,移民安置工作才没有出现大的纰漏。

对于来自大明的移民占有了原属自己领地一事,交趾当地人大部分还是一如既往的仇视和愤恨,虽说在明军的铁血压制下,交趾人不敢公然聚众反叛,但私底下与移民的小冲突却是接连发生。

本想着以怀柔之策安抚人心的李怀普,每天都会接到数起交趾百姓与广西移民之间发生争端的消息,因为冲突而致死致残之事也时常夹杂其中,这让他对交趾人的观感日益恶劣,认定其族群属于畏威而不怀德的下等人。

为了解决这个看似根本无解的问题,李怀普左思右想之下,特意就此事上本朱由检,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请求朝廷予以批准。

李怀普的策略很简单:如果想让新占的交趾北地长治久安,那在移民此地的同时,要有选择性的把交趾人移走,把老实听话者留下,狡诈凶悍者移走,这样才能让移民安居乐业。

而交趾人的去向也很明确:日本。

李怀普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两年多来的经验告诉他,交趾国其人,大部分野性难驯,对大明有着天然的仇视,想要彻底感化他们怕是很难做到,想要移民与当地人和睦相处,以族群本性来看怕是不可能,

现在双方之间因冲突已经造成不小的伤亡,事关大明百姓人身安危,并且对后续开发交趾之事非常不利,只有采取相应举措才能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继续发生。

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