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

杨宪最崇拜的那个人,奋斗的一生一直在实践他的一句经典言论:

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杨宪看着朱标,开口笑道:“太子殿下,你说这大明天下,是这些士大夫多,还是胥吏和那些考不上科举的落魄读书人多。”

“自然是后者。”朱标直接回道。

“那么,事情便简单了,我们用不着让朝廷冲在前头,直接与士大夫发生冲突。这些胥吏和落魄读书人,会给这些士大夫好看的。”

“为了将那些落魄读书人绑在这辆与士大夫正面硬刚的战车上,朝廷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全国发文,公布将胥吏抬出贱籍以及胥吏能够直接升官这两件事,然后便是公布政务员考试,让这些考不上新式科举的读书人又有了新的希望,一条全新的从政的路子。”

杨宪拿着手中那份百官联名的奏折,开口道:“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殿下只需要将手中的这份奏折内容,通过大明日报公布于世即可,然后就可以搬张板凳,准备些瓜子花生,等着看好戏就行。”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愣了一下。

要知道这份百官联名奏折里头,写得尽是一些贬低胥吏的话,若是这些胥吏看到他们这些大老爷们原来是这么看待他们的。

他们会是什么想法?!

你老朱也已经五十岁了,虽然平日里,我们喊你一声万岁。

不过既然如今木已成舟,那么多想也无益。

朱标自我催眠道。

更何况,这是直接断了别人的未来。

当时是情绪上来,如今冷静下来,李善长还是有一些害怕。

不过这样蔫坏的损招,竟然会出自杨宪之手,朱标是怎么都想不到的。

一定是他的境界,已经到了另一个我无法企及的境界。

可现在明明就有一条康庄大道,摆在他们面前,而他们的这些大人们这个时候不帮他们就算了,而且竟然拦在了他们面前,狠狠踹了他们几脚。

可现在,那帮子已经过桥的士大夫,那帮子和他们原本身份一样的读书人,现在站在桥对岸,竟然直接用斧子砍断了吊桥的绳索。

身在相位的他,是被士大夫这个集体,推到如今这个地步的。

朱元璋是什么样的人,他再清楚不过。

而现在不用科举,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政务员考试,就可以曲线救国,先当政务员,后当官。

在你面前,我们就算是想要干点什么,也掀不起什么太大的浪花来。

这些个县老太爷做的事情,胥吏们能不知道吗?

被鄙视,被白眼,被瞧不起,这也就罢了。

真的清官也就罢了。

只要是一心为民,那么手段便不再重要。

朱标顺着杨宪这个思路仔细一琢磨,如果真这么做的话,这件事还真有可能成功。

我怎么能这么想杨卿。

总能等到,你老朱撒手人寰的那一天吧?

就你变法的这些东西。

李善长那天从出宫回府后,回想起当时自己在大殿上和朱元璋所讲的那一番话,就一阵头皮发麻。

这些胥吏和读书人,不找士大夫拼命才怪呢。

别人对他硬,朱元璋只会对那人更加强硬。

李善长代表的是,身后成百上千名大名文官的态度。

对于那些落魄的读书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可现在是洪武十年了。

很多事情,不是他李善长想不做,就能不做的。

古往今来,有多少帝王,差不多也就活到这个岁数。

现在在他们看到自己本可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时,再去看这些个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又会是什么想法?!

朱标看向杨宪,眼神都有些变了,变得有些古怪。

自古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还真的以为你能万岁了?

难不成,他朱家皇帝还真能不用士大夫不成?

真的触及士大夫权力的改革,往前看看王安石变法可否成功?(当然,王安石变法的核心诉求是“富国强兵”,其实也没有太管老百姓的死活,本质上是官僚地主和百姓的韭菜一起割,士大夫不想被割,然后就开始反击。)

是,在大明,你朱元璋说一不二。

可事情到了这一步,李善长已经退不下来了。

他们这些人这些日子之所以会聚众闹事,还不是因为知道自己仕途无望。

如果是以前“居无廪禄,进无荣望”,也就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都不奇怪。

但凡屁股有些不干净的,就等着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吧。

杨卿这是多么伟大啊,为了百姓,自己背负些许骂名又如何。

要知道杨宪在他心中,一直是为国为民、无所不能的“圣人”形象。

我李善长就不信后世之君,还能够接着继续干下去。

伱老朱一个人让猪油蒙了心,说出“大明天子非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与百姓共天下”这样的胡话来。

难道太子爷,太子太孙,也这样糊涂不成?

李善长这样想着,内心也稍微安定了一些。

他不知道的是,太子朱标不仅同样是这样想的,而且已经为此付诸实际行动。

“恩相,大事不好了!”

这一日,李善长正在厅内吃着早饭,一个人急匆匆从大厅外走了进来,同时嘴里高呼道。

能够在韩国公府内,如此高声喧哗、畅行无阻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善长的学生,胡惟庸。

李善长了解胡惟庸,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向来就很有城府,绝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如此做派。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慌乱。

李善长抬头看着自己的这个学生,开口道:“惟庸啊,什么事如此慌张?”

“恩相,有看今天的报纸吗?”胡惟庸开口道。

李善长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下意识开口道:“是扬州那边又搞出什么惊人的发明了吗?”

“不是,恩相你看了便知。”胡惟庸将手中的报纸递了过去。李善长慢悠悠将最后一口粥喝进肚子,然后用布擦了擦嘴角,将其放下后,这才接过胡惟庸递来的报纸。

李善长低头看着手中的大明日报,瞳孔不由得微微收缩了起来,道:“胥吏改革的事情,朝廷直接通过大明日报给公布天下了?!”

要知道虽然朱元璋已经让中书省下诏令,可这些日子中书省一直在用拖字诀。

工作进展得很慢。

这也是让老朱看看他们的态度。

任何政令都需要他们这些士大夫去执行实施。

可眼下,朝廷直接越过中书省,先一步将这件事给公布出去。

这样一来,就回不了头了。

报纸上将胥吏改革的事情写得很详细,给那些胥吏和读书人,勾勒出了一个无比美好的未来愿景。

“这究竟是谁做的,知道这样做会惹出多大的乱子吗?!”李善长怒道。

“是太子殿下。”胡惟庸开口回道。

李善长眼前一黑。

原本以为老朱家只有朱元璋一个人脑子不清,没想到就连他最为看好的太子朱标也在犯浑。

要知道朱标可是宋濂、刘伯温还有他这些人教大的。

本该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他,竟然会做出这等在李善长眼中无比混账的事情来。

可李善长不知道的是,事情远还没有结束。

“恩相,你翻过来再看。”站在一旁的胡惟庸开口道。

当下还有事情,比胥吏改革一事还重要?

李善长皱了皱眉,还是耐着性子将报纸翻了过来。

下一刻,他拿报纸的那双老手都不由自主颤抖起来。

一个不稳,差点没拿住。

“这,这”

“恩相,你别激动,小心身子。”胡惟庸见状,连忙上前,轻抚着李善长的后背。

李善长终于明白,为什么见惯风浪的胡惟庸会如此失态了。

此时李善长眼前,报纸上的内容,正是百官联名上奏,贬低天下胥吏,反对胥吏改革的奏折内容。

现在,才是真的把事情给闹大了。

胥吏改革的公告,让那些胥吏和失意落魄读书人充满期待。

而这一面,这份百官联名上奏的内容,则是让他们感到失望,不仅仅是失望,还有愤怒。

在失望和愤怒的情绪引导下,做出一点什么出格的事情来,都再正常不过。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这就是那些胥吏在看到这份大明日报后,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杨宪用的法子其实并不新鲜,仍旧是前次儒家改革那套。

这天下是你们这帮子程朱理学的徒子徒孙多,还是受到吃人儒学迫害的老百姓多。

而现在同理。

这大明天下,是你们士大夫多,还是胥吏,以及还没上岸的读书人多?

这份大明日报发放到全国后。

各地衙门的父母官开始坐不住了。

太和殿上,李善长和朱元璋讲,仁政也需要人去施行。

在李善长眼里,这里的人,是指他们这些士大夫。

而对于各衙门的大老爷来讲,这里的人,则是指那些胥吏。

在古代科举选官的本意在抑制豪门,笼络中下层,防止出现威胁皇权的世家势力。老实科考,四书五经,八股文,考上去的官员很多都是皓首穷经,空谈理论的书生,他们读了大半辈子书,但是不少没做过什么实际事务,所以事情处理要靠基层一线的吏。

要知道胥吏是衙门里工作人员的主力军,以一个县为例,衙门里公职人员中,知县、县丞等朝廷命官共有11人。经书、散书等书吏百人左右,而衙役人数更多,足有四五百人。胥吏负责文书档案,公牍传递,诉讼刑名,司法治安,输粮征税,戒备警卫,可谓是维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社会有序稳定的主力军。

如今这些人要是全部停摆了,那些士大夫官员,就只能坐在自己的衙门里,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各地官员在看到大明日报后,都害怕这样的场景发生在自己身上。

就这还没算,那些在各衙门口集合闹事的读书人。

没错,在看到这份胥吏改革的大明日报后,那些读书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不再游手好闲,酗酒闹事,而是聚集在了一起,在各衙门前示威游行!

按照大明日报上写的胥吏改革办法。

之后全天下的胥吏,都将改制为政务员。

在这一点上,杨宪用的同样是后世的大智慧,那就是老人用老办法,新人用新办法。现在已经是胥吏的,那么就不用再参加政务员考试,直接转变他们的身份编制。

但是,这一批人里头注定会有一部分文化业务等水平不足的存在。

杨宪接下来会办政务员培训学校,专门针对这一批胥吏进行分批培训,务求将他们打造成合格的政务人员。

之后所有通过政务员考试,进入政务员体系的政务员,在正是到岗前,都是参加为期七天的新政务员入职培训。

而对于这些原本无法通过科考,失意落魄的书生来说,只要通过政务员考试,也能成为政务员的一员。

政务员是什么,和以往的胥吏完全是两个概念,既然可以由政务员直接升成官员,换而言之,也就是说政务员就是大明官员的预备役。

日后那是要做官的。

大明日报上还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来介绍马上要举行的政务员考试。

区别于新式科考的专业性。

政务员考试要求并不高,首先最起初当然是要识字,其次便是算学,然后便是各种大明律法,以及近些年来的各种改革,比如新的税制,如何收税。

这是第一张卷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也就是专门用于测查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联系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

基本上这些都是有着标准答案可以参考,对于这些读书人而言,死记硬背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测试百分制,总分按一百分来算。

然后便是第二张卷子。

这是测查从事政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具有模拟政务员日常工作的功能。

167.第167章 军器局第一任局长278.第276章 扬州烤鸭(4k)第62章 大明之幸223.第222章 开海第27章 明记甜品铺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难问(4k)第80章 可堪国师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234.第232章 整个日本都为之疯狂!第74章 大功德168.第168章 大明军工厂第19章 外地来的土包子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儿第66章 新的可能181.第181章 微服私访(4k)288.第285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4k)第362章 科学萌芽,杨帆远航(4k)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儿子!(4k)198.第198章 父与子(4k)275.第273章 礼物第24章 秋收280.第278章 洪武海战!(4k)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151.第151章 天价代理费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来了?第351章 见雪是雪,是一种幸福(4k)第130章 一条鞭法第328章 你有免死铁券,好,那我就杀你两次第55章 四则运算240.第238章 大明军神倒了第76章 下面没有了第23章 天字第一号勋贵第59章 只要是有关百姓的事,没有小事第30章 过冬前的准备第26章 十三粒粮食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师,儿子也不必不如老242.第240章 失态的朱元璋第26章 十三粒粮食第320章 你了不起,你清高!(4k)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第343章 一日为师(4k)163.第163章 奇怪的男人192.第192章 斩草除根(4k)第101章 干得好啊第358章 大明的卫生改革(4k)264.第262章 让刘伯温父子回家养猪263.第261章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学生240.第238章 大明军神倒了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第316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下)第42章 父与女189.第189章 此事再议(4k)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77章 瑞雪未必兆丰年177.第177章 真177章 军火展示(章回数老打第100章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280.第278章 洪武海战!(4k)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第42章 父与女第91章 臣举荐一人,可解灾情第26章 十三粒粮食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298.第293章 高丽王,别光喝酒,吃菜啊!150.第150章 有兴趣做我们的代理商吗第362章 科学萌芽,杨帆远航(4k)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286.第283章 天才设计师(4k)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第358章 大明的卫生改革(4k)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46章 上京,卖菜!第102章 你是好人第55章 四则运算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151.第151章 天价代理费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艺,还是一如既往第10章 骄兵悍将285.第282章 杨国公为国牺“身”(4k)第35章 红楼问世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328章 你有免死铁券,好,那我就杀你两次168.第168章 大明军工厂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来了?第360章 并非“仁君”(4k)152.第152章 认命,却不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