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货币

第47章 货币

回到家后,陈景恪拿出了从宫里带出来的礼物。

基本都是朱元璋、马秀英和朱标赏赐的。

御赐之物自然不能随意转增,不过这是他父母,携带使用没有什么问题。

陈远的是一个玉佩,冯氏的是一对手镯,玉质相当的好。

当然,就算不好他们也不会在意。

御赐之物,意义大于本身价值。

之后冯氏拉着他说了很多话,多是生活琐碎事情。

陈景恪并没有觉得啰嗦。

前世叛逆期,他确实很烦母亲唠叨。后来年龄渐渐长大,想法就变了。

母亲的唠叨就是爱,且听一句少一句。

这一世他自然不会再有叛逆期,冯氏的话每一句都听的进去。

陈远也问了许多问题,不过他关注的都是军国大事,宫里大人物的八卦什么的。

陈景恪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只是说一切都好。要问具体的,就是秘密不能说。

陈远虽然很失望,可也很懂分寸的没有继续追问。

趁冯氏去做饭的时间,陈景恪问了宝钞的事情:

“爹,给我说说宝钞是怎么回事儿呗。”

陈远知道,他听到刚才的谈话了,就不在意的道:“嗨,没事儿,十天半个月是降不了价的。”

陈景恪追问道:“宝钞降价很厉害吗?”

陈远点头道:“每个月都要降个十文八文的,年初一贯宝钞能兑换七百文铜钱,现在只能兑换六百文了。”

“百姓手里有宝钞,都是赶紧花出去,生怕在自己手里的时候降价了。”

他只是个普通百姓,且家境殷实,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陈景恪却知道,这个问题太大了。

不过他并没有给陈远解释那么多,只是问了一些宝钞的情况。

陈远知道的也不多,说来说去就三句话:

宝钞每个月都会降价,百姓不愿意使用,商家也不乐意收。

这让陈景恪心情很沉重。

第二天,陈景恪正想着要不要出门去转转的时候,杜同礼登门拜访。

并送上了一份不轻的礼物。

陈景恪客气了几句就收下了,然后两人就谈了起来。

“最近杜大哥在忙什么?赵瑁案吗?”

杜同礼摇摇头,苦笑道:“不瞒老弟,我并非指挥使的心腹,这种肥差哪轮得到我。”

“现在我还是带着手下的兄弟们,干打探消息的活儿。”

刺探消息,永远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

抄家才是肥差,尤其是赵瑁案这种大案,经办官吏都能吃的脑满肠肥。

杜同礼自然是眼红。

陈景恪却不这么认为,有时候吃的少反而是好事。

他虽然不知道毛骧是什么下场,却听过一个八卦,明朝锦衣卫指挥使,貌似就只有一任得了善终。

就是嘉靖朝的陆炳。

毛骧的所作所为,他在宫里都听说过,只能说利令智昏,权欲让人迷失自我。

以老朱的性格,早晚会清算他。和他走的近,很可能会被牵连。

不过这些猜测涉及的东西太多,他自然不能和杜同礼说。

只是意味深长的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置身事外或许并非坏事。”

杜同礼眼睛一亮,追问道:“陈老弟,你可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陈景恪摇摇头道:“我就是个小小的太孙伴读,哪能听到什么消息。”

杜同礼一副我了解的模样:“我懂我懂,嘿嘿。大恩不言谢,今天这份情老哥记下了。”

陈景恪只是笑了笑,转而说道:“老哥,你对宝钞了解的多吗?”

杜同礼疑惑的道:“宝钞?不是很了解,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吗?”

陈景恪随意的道:“只是对这东西比较感兴趣,一张纸竟然能当钱花,很难不让人好奇。”

“劳烦老哥帮我查一下如何?”

杜同礼不疑有他,拍胸脯道:“此事简单……只是不知道老弟想让我调查哪方面的情况?” “全部。”陈景恪特意指出了几个重点。

大明的货币政策,宝钞的发行情况,使用情况,价值变化等等。

“我后天就要回宫,劳烦老哥在这天给我送来。”

杜同礼将要点一一记下,道:“好,交到我身上。”

两人又聊了几句,杜同礼就起身告辞。

陈景恪拦住他,给了他一个巴掌大的青瓷细口花瓶。

并非是什么特殊玩意儿,宫里到处都是,他专门问马秀英讨要了几个,而且说明了是用来送人的。

马秀英也没在意,就给了他一堆。

但对宫外的人来说,这东西就稀罕了。

好不好看,价值多少不去说,关键是从宫里拿出来的。

就好比前世有人从国宴上拿了几个打火机,在很多地方都成了稀罕物。

果不其然,杜同礼那叫一个喜欢,假装推辞了一下就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

送走杜同礼,陈景恪也没了出门的兴致。

来到书房,回忆了一遍各朝代的经济情况。

又将自己所知不多的,关于金融货币的知识给写了下来。

然后用现代金融货币知识,对各朝代的经济情况进行了分析。

他已经准备好,回宫好好给朱元璋和朱标上一上金融课。

古代重文轻理,算学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账房更是技术门槛非常高的工作。

至于金融知识,古人是没这个概念的。他们对金融经济的认识,还非常的朴素。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不懂,几千年的历史,总会出现一些妖孽的。

比如三国时期蜀汉发行的直百钱,这就是最早的信用货币。

有效的缓解了蜀汉的货币压力,激活了经济。

只是可惜,直百钱在古代被视为恶政,是压榨百姓的手段。

甚至二十一世纪都有人持这种观点。

只是他们没搞清楚,什么叫滥发货币,什么叫有计划的发行信用货币。

直百钱可以在蜀汉各个国有仓库里,购买等价的物品。

这种有保证金的货币,怎么都和压榨扯不上边吧?

到了唐朝,因为铜荒,搞出了通宝。

开元通宝是历史上第一种半信用货币。

为什么说是半信用呢,因为它依然是金属货币。

但含铜量只有购买力的三分之一。

之后,通宝的概念就被各朝代所接受。

宋朝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货币,交子。

只是并没有大面积普及开来。

而且宋朝人还是比较保守的,交子只是辅助货币,国家准备了大量货物作为担保。

明朝时期,宝钞就变成了法定货币,朝廷也根本就没有准备保证金。

官吏工资、缴纳赋税等等,都要用宝钞。

结果就是,宝钞迅速贬值。

百姓平日里有宝钞也不敢存起来,必须要抓紧用掉,否则就会贬值。

可是等到缴纳赋税的时候,朝廷规定必须使用一定额度的宝钞。

怎么办?

只能高价问别人买。

于是就有人开始囤积宝钞,平时低价收购,等到缴纳赋税时高价卖给百姓。

老百姓里外里被坑两次。

可以说,明朝的经济政策,是历代以来最拉胯的。

最终也因此而亡。

之前没想到也就罢了,现在既然发现了,陈景恪就不会袖手旁观。

定个小目标,给老朱科普一下什么叫金融,什么叫货币吧。

(本章完)

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136.第136章 扒皮王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102.第102章 假钞177.第176章 异常第292章 河西战略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第60章 老狐狸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第254章 何为盛世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251章 新的课题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第346章 血234.第233章 谁能比陛下更疼媳妇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第295章 思想武装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86章 意外之喜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84章 徐达还朝第71章 自古以来90.第90章 做人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359章 南洋清除计划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296章 博望侯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第60章 老狐狸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178.第177章 独眼石人第341章 挖坑杀人第242章 新罗婢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96.第96章 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大明藩王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183.第182章 秃驴,竟敢勾引公主。第249章 传说中的大人物第299章 继续无题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第348章 屠杀继续第79章 扩招的缘由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30章 预见能力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第310章 蓝玉超进化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第289章 政变第242章 新罗婢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289章 政变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春节快乐第364章 高,太高了。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第289章 政变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第24章 奇药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174.第173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第316章 伟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