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

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

“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朱元璋很是好奇:“哦?你主动来找咱倒是少见,可是有事?”

陈景恪将写好的关于宝钞的奏疏双手举起:

“臣此次出宫无意中得知了一些宝钞的情况,故斗胆上书一封,请陛下一观。”

正常来说奏疏是要先递给内阁,他们翻阅之后再呈送到皇帝手里。

但陈景恪是近臣,本就拥有上达天听的资格。

且朱元璋也并不反对臣子越级给他奏事,更是少有的鼓励百姓告御状的天子。

所以他这样上奏疏并不违规。

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看过奏疏的内容,他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道:

“你所说之事咱亦知晓,咱已经命官吏尽量向百姓解释,只是他们心中依然存有顾虑。”

“不过咱相信,时间长了他们定然能接受的。”

陈景恪默然,他没想到朱元璋会如此看待此事。

不过想想也正常,老朱不是文过饰非的人,如果觉得自己的政策有问题,肯定会改。

之所以还坚持使用宝钞,是真的相信这东西好用。

眼下只是老百姓还不习惯,属于改革的阵痛期。

等过上一些年,百姓习惯了,自然就没问题了。

但,别的政策或许如此,货币完全是另一种东西啊。

朱元璋看出了他的想法,皱眉道:“怎么,你有不同看法?”

陈景恪并没有回答,而是道:“臣最近读史书偶有感悟,想请陛下指点,不知陛下可能拨冗一听。”

朱元璋眉头一挑,饶有兴趣的道:“哦,伱要给咱讲课?”

陈景恪并没有否认,只是道:“请陛下准许。”

朱元璋真觉得挺意外的,这小子平日里很低调。

今天竟然主动要讲东西,稀罕。

朱标也差不多,以前他会觉得陈景恪猖狂……嗯,现在也觉得狂妄。

不同的是,他已经认可了陈景恪的能力。

所以也很好奇,陈景恪要讲什么东西。

朱元璋挥手让侍者全部离开,才说道:“好,你说。要是说的不好,别怪咱惩罚你。”

陈景恪拱了拱手,说道:“远古时期,并没有钱,人们交易只能以物易物。”

朱元璋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陈景恪就是要讲‘钱’的历史。

莫非他能解决宝钞的问题?

想到这里,他不禁集中了精神。

朱标也不禁期待起来。

上次陈景恪讲了一次史,解决了科举的很多隐患,还弄出了内阁制。

这次不知道又会提出什么建议。

“但以物易物非常不方便,比如一个人想用粮食换一只羊,可是有羊的人想要布,有布的人想要鱼。”

“这个人就只能先去换鱼,再用鱼换布,最后用布换羊。”

“交易的过程可以说非常的繁琐,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交易失败。”

“这时候就需要一种东西来充当中间的媒介,于是‘钱’就诞生了。”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钱是这么来的。

其实陈景恪讲的东西并不复杂,在读书的时候,他们也看到过相关记载。

只是从来没有想过将这些零碎信息串联起来。

陈景恪做到了,就是能力的体现。

这小子有狂的资本。 朱元璋眼睛里露出欣赏之意。

很多人以为他讨厌狂徒,其实并不是,他只是讨厌没本事还清高的人。

本事的人骄傲,他会认为很正常。

当然了,前提是这个人愿意为朝廷所用。

不愿意为国为民效力,还整天秀存在感,他绝对不会惯着。

陈景恪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且愿意为朝廷所用。

朱元璋自然愿意给予他更多的宽容和欣赏。

“但是该用什么东西来充当这个媒介呢?有人用特殊烧制陶片,有人用某种动物的骨头……”

“中原地区远离大海,贝壳是很稀有的东西,慢慢的贝就成了‘钱’。”

“所以许多和‘钱’有关的字,都是贝字部首,比如财、贵、贱、贼、赚等等。”

父子俩再次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朱元璋更是开口道:“你不说咱还没注意,竟真是如此,长见识了。”

朱标亦点头认同。

陈景恪谦虚的道:“一点浅见,陛下谬赞了。”

“但是贝壳易碎,携带和储存都不方便。”

“还有很多人并不认可贝壳,这东西不能吃又不能用,凭什么换走我辛苦劳动得来的果实?”

“人们需要一种更好的媒介来充当钱。”

“恰好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了铜……于是铜就成了钱。”

这时,陈景恪忽然问道:“陛下、太子殿下,你们可知为何铜能成为钱?”

朱标下意识的回道:“因为铜稀少珍贵。”

陈景恪点点头,又摇摇头道:“首先因为铜有用,它能铸造成各种器具……”

“然后又因为稀少,于是就被选中作为钱。”

“也就是说,铜本身就具备价值,所以才值钱。”

朱标点点头:“原来如此,受教了。”

然而朱元璋却露出沉思之色。

陈景恪为什么讲‘钱’的历史?因为宝钞。

他又特意强调铜为何成为钱,肯定意有所指。

那么,为什么铜会取代贝壳?

因为它本身就有用,买回家就算花不出去,也能铸造成铜器。

贝壳一点用都没有,只是单纯稀少而已,很多人自然不认可。

这和宝钞何其相似。

一张纸写上几个字,就想将百姓的劳动成果换走,谁都不愿意。

难道咱推行宝钞真的错了吗?

不过他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说道:

“继续说,后来呢。”

陈景恪知道已经引起了朱元璋的思考,心下很是开心:

“铜很快就取代了贝壳,成为了所有人都认可的‘钱’。”

“慢慢的,人们心中对钱的认识就越来越清晰。”

“所谓钱,其实就是一种交易媒介而已,铜可以充当,别的东西也可以。”

“于是只有装饰作用的黄金,因为其稀少,也成为了钱。”

“可以说,黄金能成为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代表着人类对钱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章完)

第316章 伟大思想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194.第193章 琉璃动人心160.第159章 陈大师教我生儿子吧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第75章 竹书纪年第12章 大幕开启第297章 建文?嘉文?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第342章 无题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247章 比武将还激进的文官集团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第313章 见闻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第300章 闪电战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93.第93章 妖僧姚广孝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187.第186章 定黄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第12章 大幕开启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第289章 政变209.第208章 无题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第321章 不会写,是真的不会写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117.第117章 统统砸碎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第72章 共创佳话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第4章 力挽狂澜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268章 无题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第246章 是的,我们灭了一个国家93.第93章 妖僧姚广孝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第265章 直捣黄龙98.第98章 掀起医学革命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第73章 皇恩浩荡第84章 徐达还朝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268章 无题第316章 伟大思想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57章 实践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237章 无题190.第189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309章 那啥无题春节快乐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226.第225章 我不养闲人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88.第88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42章 惬意的朱标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