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

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

黄金能成为钱,代表着人类对钱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朱元璋越琢磨就越觉得这句话含义很深刻。

说起来,这玩意儿的功能真的很鸡肋。

质地柔软没办法制作成武器,又很沉重制作成器皿使用也不方便,还没有铜铁结实。

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装饰。

照理说,这种东西不应该成为钱才对。

可事实上,它确实成了财富的代名词。

为什么?

稀有?

不,不对。

贝壳也很稀有,当初大家一样不愿意接受。

不能接受贝壳?为何能接受黄金?

难道仅仅是因为认知上的提升。

不,问题不应该如此简单,这其中必然有自己还没参透的玄机。

如果我能参透这个玄机,是不是也能让大家接受宝钞?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变得激动起来。

不禁催促道:“快说,后面呢?”

朱标心下诧异,老爹怎么忽然变得这么着急起来了?难道他领悟到什么新东西了?

毕竟当了多年的副皇帝,有了这个想法,他也很快就想到了关键节点。

黄金很鸡肋,为何能成为钱?莫非陈景恪找到其中的原因了?

若真如此,那宝钞就有救了。

难怪老爹这么着急。

陈景恪却并没有如他们所愿,讲黄金为何会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他就是要吊两人的胃口,让他们主动去思考。

这样等到揭晓答案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加的认同。

“但黄金稀少且价格昂贵,普通百姓根本就用不到,所以铜依然是最主要的钱。”

“……先秦诸国都有自己的钱,秦始皇一统六国,废除其它钱币,统一采用圆形方孔钱。”

“……到汉朝推行五铢钱,成为了最优秀的钱币。据说一直到隋唐时期,都还能直接使用。”

朱元璋父子俩见他磨磨唧唧,就是不进入正题,心中那叫一个着急。

又怕胡乱出声打乱了陈景恪的思路,只能耐着性子听。

同时,心中也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思考,为何大家会认同黄金。

以两人的见识,自然想出了许多理由,可最后都被自己一一否认。

只是他们没有发现的是,随着思考他们对‘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陈景恪一直在观察父子俩,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就话锋一转道:

“要论对钱的认识,我个人首推三国时期蜀汉的刘巴。”

父子俩精神一振。

刘巴?

很陌生的名字,他做过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吗?陈景恪竟然如此推崇他。

陈景恪很满意这种效果,提问道:

“陛下,殿下,你们可曾听说过直百钱?”

得到提醒,朱元璋率先想到了这个人,道:

“咱知道了,刘巴提出铸造直百钱,解决了蜀汉钱荒问题。”

是了是了,直百钱和宝钞无异,若是知道时人为何接受直百钱,不就能解决宝钞问题了吗。 想到这里,他变得激动起来:“陈景恪,你知道直百钱的秘密?”

陈景恪点点头,却依然没有揭晓答案,而是继续问道:

“北宋蔡京曾经铸造过当十大钱,却被万民唾弃。”

“同样是大钱,直百钱通行魏蜀吴三国,直到梁武帝时期民间还在使用。”

“而当十大钱,在当时就失败了呢?”

宋朝离的毕竟比较近,明朝时期的人,对当时的情况了解还是比较多的。

朱标回道:“当十大钱是为了掠夺民财,供宋徽宗享乐……”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停住了。

因为他也醒悟过来,这只是结果,并不是原因。

是啊,直百钱更夸张,为何成功了?

当十钱反而成了掠夺民财的恶政?

朱元璋终于憋不住了,一拍桌案:“你小子再吊咱的胃口,小心咱打伱的板子,快说缘由。”

陈景恪‘嘿嘿’憨笑一声,连忙道:“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决策者发行此种钱币的初衷,才是最重要的。”

朱标有些疑惑,什么意思?这和决策者的初衷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毕竟执政时间更久,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赞同的道:

“言之有理,因人成事,决策者的初衷决定了后续政策以及施行手段。”

“蜀汉发行直百钱,是为了缓解钱荒造福于民,所以他们会想办法稳定直百钱的价格。”

“蔡京发行当十大钱是为了掠夺民财,所以他们不顾后果。”

朱标恍然大悟:“原来如因此,儿子受教了。”

陈景恪也颔首道:“陛下英明,若决策者思想不正,再好的政策也会变成害民的苛政。”

“蜀汉决策者们的初衷是好的,然后围绕这个初衷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才有了直百钱通行天下。”

“刘巴懂钱,更懂民心。”

“他知道百姓并不在乎手中的钱是什么,真正在乎的是,这些钱能否从发行者手里换取物资。”

朱元璋父子俩都有些疑惑,不是听不懂说的什么,而是不理解这一点真的就这么重要?

“最初的钱是交易中自发形成的,所以选择了本身就具备价值的铜。”

“后来发行钱币的变成了国家,每一枚铜板里,都蕴含着国家信誉。”

“如果百姓拿着国家造的钱,却没有办法从官仓里换取一粒粮,这种钱就算是用黄金打造的,也没人用。”

“原因很简单,朝廷自己都不认可的钱,百姓就更不敢信任了。”

“如果百姓拿着钱,可以从官仓里兑换任何物资,那么就算这钱是一张纸,也照样能获得百姓信任。”

朱元璋恍然大悟,然后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

因为他只发行了宝钞,却不允许百姓用宝钞从官方兑换任何东西。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陈景恪心下暗笑不已,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

“刘巴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发行直百钱之前,先一步建立了好几座仓库,堆满了各种物资。”

“规定百姓只要拿着直百钱,可以在任何时候,从官仓兑换等价的物资。”

“如此,直百钱迅速获得百姓的信任,通行蜀地。”

他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与之相反的是魏国和吴国,他们的操作,变相的帮助蜀国直百钱通行天下。”

(本章完)

第296章 博望侯第273章 大课堂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208.第207章 禅让就是笑话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第45章 葬礼?秀场!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98.第98章 掀起医学革命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227.第226章 日本必须要彻底消失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第254章 何为盛世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第38章 圣人言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第47章 货币218.第217章 无题194.第193章 琉璃动人心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341章 挖坑杀人第299章 继续无题93.第93章 妖僧姚广孝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151.第150章 内部提纯第60章 老狐狸第260章 无题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第318章 洛下学宫183.第182章 秃驴,竟敢勾引公主。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第274章 团队力量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第260章 无题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200.第199章 钱钱钱第268章 无题190.第189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47章 货币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章 大明嫡长孙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第341章 挖坑杀人126.第126章 温寒变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88.第88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190.第189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第252章 构建帝国体系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83章 留声机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第40章 演戏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344章 血染淡马锡(上)176.第175章 黄河决堤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36章 能不能换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