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兄弟

刘皇帝花了足足一个时辰,接见刘昉一家,没有像往常一样问些河西、安西地方的军政民情,只是闲话家常,温言关怀。

这个时候的刘皇帝,显得通情达理,主动让他们去秋华殿拜见折贤妃。刘皇帝自己心里也有数,折娘子绝对比他更关心、更思念儿孙。

刘皇帝虽偶有动情时,但面对这些皇子的时候,还是皇帝角色的份量更重一些。

当然,比起其他人,贤妃又要幸福些,儿女生得多,还有如刘昀、刘暧、刘晓、刘蕾几名经常在京的皇子皇女陪伴看望。

像高贵妃,她一共就那一子一女,结果全都到北疆去了,在外之时,身边连个陪伴的人都没有,刘皇帝是不能指望的......

还是刘晞孝顺,念及母亲孤独,两年前回京之时,把长子地刘文海留在瑶华殿,代为尽孝。

汴宫中的秋华殿,就如它主人的性格那般,低调内敛,不见任何张扬奢华。领着妻儿前来拜望,越是靠近殿宇,注意到那熟悉的景象,刘昉也不禁涌起一阵激动的情绪,脚步也不由急切了些。

“四哥!四哥!”不过,还未到正门,便被身后一阵喜悦的高呼叫住了。

宫禁森严,敢在这宫廷之内大呼小叫的,当然也只有那些天潢贵胄了。回身一看,却是齐国公刘昀。

这么些年了,刘昀收敛了些浪荡的性子,也干了些正经事,不管是出使高丽、日本,还是巡视东南,都做出了些成绩,尽了一份职责。

不过,刘皇帝还是没有赐他王爵,为此,有人就不禁猜测,皇子想要封王,就得去戍边。

大汉如今,一共就六个亲王,除了刘承勋、刘承赟之外,剩下的三个皇子亲王,可都在边陲。而到目前为止,也仅有这三人。另外就是刘旻,刘皇帝也早有意把他外放了。

关于那众多的皇子如何安排,刘皇帝这边始终没有个定论,至今形成定制的,只是在皇子的学习教育方面,后来加了一条,需要两年以上行伍锻炼。

过去那么多年,也唯有十一皇子刘晗因为身体的原因,免于军中打磨。但是,对诸皇子,能够称得上重用的,也唯有刘煦、刘晞、刘昉这三王。

至于其他皇子,当初还年少,也不好用,因而留待其长成,再做安排,还是个拖字决。但如今,诸皇子都陆续长成了,连十二皇子越公刘晗都二十一岁了。

但是,如何安排他们,刘皇帝心中仍旧没个定数。按照刘皇帝“朴素”的家天下想法,把他们也安排到地方坐镇,是一个比较倾向的选择,但是,如果这样做,他心里又不放心。

一是不放心他们的能力,可不是每个皇子都有三亲王久经打磨方成的素质,另一方面,则是顾忌会埋下隐患,不论汉之七国、还是晋之八王,都是前车之鉴。

若像大明那般把宗室猪养,又不是刘皇帝乐意看到的,他本能地觉得,宗室还是需要有一定实力的,若大的帝国,也需要宗室的力量去维护。朝廷内部,若只有勋贵与官僚,也不够平衡与稳定。

然而,想法再多,都没有一个最终的定制。也只有在这等事上,刘皇帝才会如此迟疑,而犹豫了这么久,仍旧难以下定决心。

这些年下来,对长成的皇子,刘皇帝也都做了安排,并且基本都安插这朝廷诸部司中历练,各兼职事,但这种安排,很保守,连地方道州都不轻易委派。

犹豫归犹豫,但日子还得继续过。

而对刘昀而言,不论旁人如何猜测议论,他倒是一如既往地洒脱,丝毫不以为意。人总是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而变得成熟,刘昀也是一样,虽然还是当着他的“逍遥公”,但整个人看起来,确实稳重很多,毕竟已经二十八岁了,也蓄起了胡须。

“五弟!”见到刘昀,作为胞兄的刘昉也开怀大笑,快步迎上前,兄弟俩用力地拥抱了一下。

“又是两三年未见啊,前几日,我还在念叨,说四哥此番是要回京的,果然,这念叨还是起了作用......”面对刘昉,刘昀显得很热情,笑呵呵道。

刘昉似乎也被感染了,脸上释放着笑意,道:“爹五十大寿,怎能不回来!”

上一次,兄弟俩见面,还是在刘皇帝秉政三十载的庆典上。刘昀道:“那是应该的,娘也十分想念你,想来也得到消息了,快进殿吧!”

“好!”

说着,刘昀主动当起引路人。

一路走,一路闲谈,打量了刘昀两眼,刘昉目光中带着兄长的亲切与认可,说:“五弟,不错,越发稳重了!”

“稳重这个评价,可与我无关!”刘昀呵呵一乐,说道:“前两日,还被爹叫进宫中训了一顿!”

“哦?”与刘昀来往交谈,总是让人心情愉悦,何况是亲兄弟,被其感染,刘昉不由问道:“你又因何事惹爹生气了?”

“无甚大事!”刘昀一脸轻松地说道:“爹下令在太极殿打造浮雕壁刻,以记叙大汉三十载风云,我耐不住好奇,跑到太极殿,同工匠们请教凿刻。我如今在工部任职,亲自动手,也是在其位,谋其职位,没曾想爹听了不高兴......

适才我就在太极殿,在雕凿乾元殿宴上我自己的人物刻画,听到四哥回来了,放下凿子,就赶来了。我知道,你见完爹,肯定会来秋华殿的......”

刘昀描述得轻松,刘昉听得也不禁会心一笑,冲他道:“看来我方才确实说错了,五弟你还是没变,还是这般潇洒自在,令人佩服啊!”

“我且当四哥在夸我了!”刘昀呵呵一笑:“我不如哥哥们成器,无法承担重任,就只能让自己获得自在些了......”

“不然!”刘昉却轻摇头,说:“我虽在西北,却也听了些你的事情,听说你当年出使日本,大展国威,回朝之后,又代天巡狩,视察江南,纠察时弊,这些可都是为国尽责啊!”

提及此,刘昀还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摆摆手道:“日本东夷小国,我一去,他们自然奉若上宾,格外敬畏,都不需我多说什么,卑辞厚礼的。至于巡视江南,估计爹是念我飘洋过海辛苦,犒劳我,让我去游山玩水的......”

。wap.

第474章 立场第1775章 调整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112章 整风第338章 争执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94章 减税难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195章 杨邠案(3)第314章 还京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225章 恩爱与恩典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270章 立场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145章 了结第59章 不知死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40章 濮州案(3)世宗篇终 驾崩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82章 杀俘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33章 捷报第20章 威临荆南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348章 老皇帝第172章 太子妃第306章 北面事务第48章 耿崇美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081章 太宗篇28 剑南“玩”脱了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1693章 安西王第109章 太后崩逝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19章 难审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48章 处处矛盾第55章 干脆的胜利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43章 赵府君当权第1789章 “猴子”的反应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02章 绝境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308章 新贵第398章 虞美人第59章 病榻陈情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164章 监国第20章 威临荆南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34章 惊陶谷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20章 屯务废改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211章 太子挂帅第112章 兄弟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121章 大朝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85章 安心第82章 杀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