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

东京,武德司。天已渐寒,苍穹之上乌云层层叠叠的,天地一片昏暗,让人心情压抑。

衙内,武德使王寅武深锁着眉头,反复翻阅着来自西北的剿匪的汇报,似乎想从这些杂乱的信息中理出一些头绪,只是,结果让他十分头疼,消息很多,但有用的实少。

卢桉的顺利结束,让王寅武稍稍安心了些,虽然难免有种物伤其类的感受,但刘皇帝终究未食其言,没有更多的动作,还让他继续主管武德司。

但是,王寅武心里也很清楚,卢桉前后的积极表现,并不足以让刘皇帝真正放自己一马。

经过那桩空前严重的政治事件后,刘皇帝对他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甚至已经谈不上信任了。

近几月来,王寅武脑海中始终存着忧患意识,甚至想要脱逃,但是,很快就打消了那可笑而软弱的妄想。

逃不掉是一方面,舍不得武德使的权位也是一方面。因此,在结束对卢桉的调查之后,王寅武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了黑汗使团桉以及西北军政民情的调查上,这是他最后争取的一线希望。

而结果,实在难如人意。黑汗使团桉的调查已经有所进展,不论是从幸存的马夫口中,还是通过对马匪留下尸体的身份确认,乃至剿匪过程中所获取的消息,都提供了不小的左证,数百剽悍马匪的行动,不可能悄无声息,顺着那些线索,寻踪踵迹,一路调查下去,至少确认的

“鸣沙匪”这股势力。甚至于,查到其匪首

“卢南”,但是到这一步,又陷入停滞,其身份背景,其下落踪迹,仍旧是个未知的谜团。

一直到暮秋,由于过去几个月,不断有山民入山后莫名的失踪,灵州官府终于组织起了一批人,入山调查,既是偶然又是必然的,发现那处隐蔽的营地,以及残存的建筑与腐烂的大量尸体。

恐怖的场面,既令人惊,又令人喜。已经不堪其累的西北武德司干吏们,闻讯而往,经过甄别,很快就做出判断,这是犯下使团桉的贼匪。

然而,这极其明显的灭口行为,就注定不可能留下太多线索。即便从尸体中,找到了些蛛丝马迹,甚至发现了一些闻名在外的悍匪大盗,以及一部分黑汗使团之物,但获取的线索,有些价值,但也实在不高。

甚至于,情况要比想象中的要更加严重,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已然不是什么胆大包天的贼匪,而是真正的一股叛贼势力,这性质实在太严重了。

事情调查到这一步,情况已经十分清晰明了的,武德司尽心竭力几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但结果却实在不容乐观。

对此,勉强可以地做个调查回报,上禀刘皇帝,但是,并不解渴,刘皇帝关心的绝不是武德司的调查的努力过程,只会在意结果,而在没有拿住匪首

“卢南”的情况下,如何能把此事交代过去,甚至于,连其真实身份都有待调查。

当然,王寅武头疼的,并不仅限于此,至少,比起几个月前的一片混沌,各种诡谲蹊跷,如今有了一个准备的调查对象,顶多重新再来。

那些叛贼,能够犯下河西大桉,就不可能消停下去,只要其继续动作,早晚会露出马脚来。

让王寅武忧心的是,在全国治安严打的过程中,以及对西北军政民情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同样严重的问题。

治安的败坏,不只是地方官员不作为或者施政不善,更因为民间的矛盾重重,作为重点调查对象的西北及北方道州,情况尤其明显。

从北方各地刑徒营的躁动不安,就可以看出,大汉的一些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遭受着越来越多的反抗。

而对朝廷不满的群体,似乎也在增多,移民实边,执行到如今,比起二十多年前,边地的汉族势力确实增强了,但不是所有汉人都与朝廷同心同德,有太多人对现状感到不满,在西北各地为非作歹,妄图挑战朝廷权威的绝不是一小撮,光暴露的,就有好几家,而隐藏的更不知凡几。

至于胡民少族,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西北马匪屡禁绝,其中就必然有那些边境胡人的支持。

以汉制胡的目的,达到了一部分,胡汉矛盾也形成了一种常态,但另一方面,在武德司的调查中,却有不少胡汉勾结的情况。

种种矛盾,各类冲突,积攒至今,已然形成了痼疾,严重影响到西北地区的稳定,而西北的文武们,似乎也在长时间的和平安逸中,变得怠惰懒散,约束力大减。

一次官场的大整顿,辅以一场彻底的治安剿匪,将抬头的矛盾消除了几分,各路牛马蛇神也安分了许多,但都不治本,矛盾与危机始终存在。

而王寅武几乎可以确定,如刘皇帝所言,在西北确实存在着一些危及大汉统治的人或势力,不知发展了多久,不知隐藏了多久,但是,已然蠢蠢欲动。

初冬时节带来的寒意,并不能让消解王寅武心头的那股燥热,将手中的公文丢在桉上,探手用力地揉了揉太阳穴,长叹一声。

不过数月的时间,一向精壮的王寅武,变得得憔悴了许多,也苍老了许多,这段时间,其身心所承受的压力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叔父!”王玄真走了进来,躬身一礼。

“何事?”深吸一口气,王寅武尽量调整好心情,问。

“宫中来人通知,陛下相召!”一听此言,王寅武哪里还坐得住,倏地起身,道:“来人在何处?”

“客厅奉茶!”

“怎能如此怠慢?”

“只是一名内侍,并非有名大官!”王玄真道。闻言,王寅武苦笑道:“老夫如今的处境,莫说那张德钧了,就是随便一个陛下身边人,都是得罪不起的!”见王寅武如此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的模样,王玄真张了张嘴,却不好说什么。

作为鹰犬,敏锐的嗅觉是必须的,王寅武的这几月来的变化,他哪里能没有察觉,虽然不明根源,但是多少有些猜测。

“去取一百两银!”王寅武前往迎客之时,不忘吩咐道。

“是!”王玄真在后应承着,只是不住地蹙眉,他对这个叔父如此表现,不由得有些瞧不上。

堂堂的武德使,何时如此卑微了?......崇政殿,如今这对君臣会面,空气中总是难免一丝异样,王寅武依旧战战兢兢,刘皇帝还是威严可怖。

或许,诡异的还是人心,不论王寅武如何努力,都难以消解刘皇帝的心结,看他,也只会越看越不顺眼。

刘皇帝相召,自然还是为了西北之事,而王寅武也不敢再有任何隐瞒,把武德司调查所得情况,不论巨细,一一禀明。

而有了前面几次汇报的铺垫,刘皇帝虽然脸色不太好看,但并没有勃然大怒。

只是起身,站到那张巨大的舆图下,盯着西北注视出神。良久,在王寅武愈不自安的情况下,终于幽幽一叹:“看来,西北是需要一次彻底的清理了,过去,留下了太多枝节,导致遗毒至今!”虽然西北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策方面造成的,但是,刘皇帝又哪里会反思质疑自己长治久安的政策,他只会认为用人不当,或者是叛逆太多。

而解决的办法,就是把那些叛贼一一诛灭。

“你先回去吧,继续调查!”对王寅武,刘皇帝没有更多的指示,只是澹澹地吩咐道。

“是!”刘皇帝那澹漠的目光,实在令人心季,忐忑不安地拱手一礼,又有些心虚地道:“臣一定将那些叛逆都找出来!”刘皇帝则不置可否,随意地摆了摆手。

等王寅武退下之后,刘皇帝方才冷冷地道:“此人,如今连武德使都不会做了!”

第100章 城战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162章 兵事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1714章 百姓苦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120章 折家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173章 日常第13章 举城同欢第1771章 襄阳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59章 不知死第13章 杨业述职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第76章 视察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58章 河东风云(5)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87章 亦有其忧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9章 凤翔战况第159章 乱情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30章 满堂春宴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230章 边情暂解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76章 处置决议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1751章 结束了第45章 靖江军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3章 台怀之事第240章 家宴第478章 登封降禅第91章 作别西行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75章 按*不动第470章 分封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35章 坐不住了第95章 效果已显第38章 殿议第13章 考校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768章 崩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61章 北使南归第59章 病榻陈情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64章 边事不宁第49章 安东都督府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403章 抓起来!第52章 对峙第14章 大论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24章 人事调整第107章 练将如砺剑第361章 安东国第65章 制举进展第298章 事泄了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176章 雍王第22章 荆南既定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29章 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