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

“陛下可曾看到报纸反面的内容?”

对于崇祯的疑问,刘锡命没有直接回答。

崇祯翻起另一份中原报,背后有许多小框,里面写着各式不同的信息。

“长青商号代言,本商号所售肥皂,可清洁一切油腻污垢,易于保持个人卫生,于防疫亦有奇效,本品北直隶、山东……等地长青商号有售。”

除了这条之外,零零总总还有许多各家商号的广告信息。

“朕正准备问你这些,这后面这些商号所发内容,竟然全都是卖货的,这成何体统?商贾贱事,如何能跟朝廷大事放在一起讨论?”

刘锡命笑道:“陛下,方才您所问中原报如何影响各地防疫,以及此前臣所谈及的防疫资金一事也有不少与其有关。”

一听到和钱有关,崇祯顿时兴趣大增。

“这如何跟防疫资金有关,还请爱卿细说。”

刘锡命躬身拱手道:“陛下,商家代言之事古来有之,臣将此类代言称为广告,取广而告之之意,商家通过广告,便可使自家各种商品货物广为世人所知,如此则商家生意兴隆。”

“正是因为此理,商家为了宣传自家商号,往往愿意付钱刊发各类广告,臣此前通过赈济京城认识了一批有报国之心的商贾,此次便是由他们出钱,臣再在中原报上刊登。”

“为了让防疫之事传遍大江南北,中原报每份售价不过三文钱而已,仅仅只当得纸的成本。”

“因此这些商贾为代言所处之资,一方面用以资助中原报发行,另一方面则充作防疫经费,除此之外,中原报也可以通过各家商号发售到全国各地,朝廷不需再出分毫。”

“爱卿筹得多少银两?”,崇祯眼睛一亮。

“臣一共筹得五万两左右,不过这已是将中原报未来几年的代言之费全都收了。”

刘锡命苦笑一下,“这也是因为户部无钱可用,所以臣才出此下策,如果陛下觉得辱没了朝廷名声,还请陛下责罚。”

实际上,刘锡命这话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

中原报上所谓的各个商号,其实都是换了马甲的刘家商号。

毕竟是键盘侠,常在网上浪,哪能没小号。

为了规避被锦衣卫查探到的风险,也为了进一步混淆视听,此时刘家名下共有各式商号三十余家,这年头又没什么公司登记一说,别人想查也查不到。

至于五万两银子一说,那更是他思前想后定下来的数据。

这个数据既不会太大,让皇帝和朝臣动了别的心思,又可以掩饰自己在防疫中的开销。

听到刘锡命诉苦,崇祯也跟着苦笑了起来。

在他心里想来,刘锡命身为士人,自然更加对这等商贾贱事敬而远之,只是如今为了王事,这位重臣竟然不惜颜面,当真是难能可贵。

对比一下朝廷其他大臣的做法,崇祯对于刘锡命更加赏识起来。

“爱卿真乃治国之能臣也,此去中原,若能顺利归来,朕必然委以重用,你这般懂经营之道,朕看恐怕还是户部更合适你吧,哈哈哈。”

“至于商贾之事,都是为了国家的权宜之计,朕不能怪你。”

崇祯说完脸上又露出一些古怪之色,“咳咳,既然爱卿所说商贾愿意为了广告之事付钱,那不知,咳咳咳。”

“不知朝廷能不能通过这个方法充实一番国库,刘卿你也知道的,如今国库着实空虚的很呐。”

刘锡命听到崇祯调侃要将他调到户部就是心中一抖,这劳什子差事自己可不愿意接,就崇祯朝这财政尿性,哪怕是十个刘锡命都救不回来了。

“臣不过是懂些小道而已,哪里敢跟户部各位官员相比,与户部之事相比,臣到觉得兵事更加不错呢,虽然有刀剑之险,不过却不像户部那般忙于案牍。”

“哈哈哈”,刘锡命推脱的话没有引得崇祯反感,反而让他大笑起来,心中好感更甚。

这年头谁都不愿意就任兵事,刘锡命既然敢这么说,就已经不是推脱,而是敢于任事了。

刘锡命思索片刻再次躬身道:“至于朝廷想要利用商贾代言一事,臣到觉得大可一试,毕竟商贾逐利,臣以中原巡抚的名义都能筹得数万两,更何况于朝廷呢。”

“嗯,这话说的在理。”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他意识中可没有朝廷信用已经崩盘的想法,见刘锡命也认可,这会儿他已经在心中盘算起来赚到钱该怎么花了。

“主子”,见崇祯当场便发起了呆,王承恩忍不住低声提醒了一句。

崇祯这才反应过来,无声地笑了笑。

“对了,那你在报中所说招募士子入幕又是怎么回事?”

“臣此前便说了,防疫非臣一人所能,如今地方官员疲于其他事务,臣只得招募未中举士子了。”

“况且正如臣在报中所说,朝廷养士三百载,当此危难之际,正是选拔人才的好时机,举子们只知读圣贤书而不知道庶务,已然是本朝用人之患,臣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举子们得到锻炼。”

见崇祯频频点头,刘锡命赶紧提了个要求。

“臣请陛下恩准,此次凡是有愿意到中原抗疫的举子,请陛下令礼部优先考虑授官之事。”

“此事朕准了。”

这次崇祯没有犹豫,直接大手一挥同意了下来。

正如刘锡命所说,他也越来越察觉到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新科进士们对于朝政一窍不通,着实让他这个皇帝有些恼火。

不说乾清宫内崇祯对刘锡命越来越有兴趣的君前奏对,此时的京城各地会馆中,因为顾炎武等人带回来的中原报也产生了掀然大波。

因为科举的盛行,基本上所有省份都在京中设有会馆,以便于本省举子赶考。

这些会馆多是本省商人合力所设,为的就是以后多结一份香火情。

此刻的南直隶会馆中,更因为复社中人众多,且其中不少出类拔萃之人都与黄宗羲兄弟有所结识,因此这几年来黄宗会没少在其中挖角。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顾炎武咋咋呼呼地拿着中原报走入南直隶会馆中,大家一听说是新安伯刘锡命招纳幕僚,一时间都谈论的热火朝天。

“密之兄,你觉得新安伯此举如何?小弟已经有了想法,若是今科不中,小弟便要随新安伯前去赈济中原了。”

顾炎武今年已然26岁,他问的这人瘦脸阔鼻、眉骨高高凸起,正是有江南四公子之称的方以智方密之。

方以智脸上有些为难道:“这毕竟是大疫,稍有不慎恐怕便要身处祸端,为兄难免有些心中坠坠。”

“对啊,对啊,我等只是读书人,这等俗事做也不会做,去了恐怕也是平白添乱而已,要我说啊,咱们还是好好待在京城,正儿八经地做个好官才是。”

方以智身旁,另外一个脸长眉浓的少年公子也跟着扇着扇子接话道。

顾炎武也认得这人,正是与方以智齐名的冒襄冒辟疆。

此时会馆中众人的议论声也纷纷入耳传来,不过大多数都对应招一事不太上心,只有几个已经有打算加入大同社的士子颇有些心动。

对此顾炎武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新安伯在报纸中便说的明白,因为事关危难,此事不宜以道德相逼。

能去者自然高尚,不能去者也不见得卑劣。

只不过,经过此事之后,顾炎武也瞬间明白过来。

这世间和自己同道中人终究只是少数,还是无疆兄说的好,我辈仗剑行道,全凭意气使然,倘若无有初心,则道之不行矣。

看了一眼同样眉眼有些笑意的黄淳耀等人,几个已经打算加入大同社的复社举子颇有默契地一同消失在了会馆之中。

第二百二十四章 龙骧升格第六百零五章 督师中原(六)第三百五十二章 义愤填膺第六百零一章 督师中原(二)第四百八十章 县令雷洪(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四处扩张(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吕宋汉王(七)第三百一十章 名振府县(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村庄激战第六十三章 拯危救难第四百六十一章 占领吕宋(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赈济京城(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西炮台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换衣冠(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舅老爷第六百四十七章 驱贼渔利第二章 乡村见闻第二百六十七章 城内暴动第五百五十章 救疫河南(十三)第六十四章 立功受赏 一第五百零二章 赈济京城(四)第三章 恶客上门第四百七十二章 占领吕宋(十五)第五百一十章 争夺海权(二)第一百零七章 纺织工坊 二第五十二章 家丁乱战第三百八十二章 京城盘桓(二)第三章 恶客上门第六百七十一章 吕宋汉王(十二)第一百零五章 整顿流民第五百零五章 赈济京城(七)第三百零四章 献忠兵至(十)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城内暴动第三百零六章 名振府县(一)第五章 发现空间第四十五章 军事理念第三百七十七章 皆大欢喜第五百一十九章 争夺海权(十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图谋宗室(十)第四百零三章 开始造船第一百六十章 永凯当官(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败(一)第四百零八章 筹建教堂第六百三十四章 另立新君(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四百零三章 开始造船第五十五章 张家阴谋第四百七十八章 四处扩张(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献忠兵至(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当来访(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永凯当官(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头名(六)第六百八十章 北伐建虏第一百三十七章 顺流而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堂争斗(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战建虏(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县试消息第一百八十三章 飞天乏术第三百一十六章 临行安排第三百三十九章 讨要屯田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过猛第四百二十一章 弹劾天官(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四处扩张(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凯当官(五)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四百一十一章 俘虏闯王(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见洪承畴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州新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瓮第四百七十七章 四处扩张(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俘虏闯王(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争夺海权(八)第三百零一章 献忠兵至(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布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救场之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占领吕宋(十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流贼再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流贼再起第六百九十三章 驱逐鞑虏(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吕宋汉王(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争夺海权(十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武装交易(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略安南(七)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建船厂(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占领吕宋(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应该如是(二)第八章 府城之行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川学政第六百四十七章 驱贼渔利第三十五章 杂事处理第九十三章 村中风貌第三百四十章 贿赂中官(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突袭庄园(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另寻他法第三百二十一章 汉中风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