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开张

早在四月九日,政事堂便会同各部成立了一个“大典筹备处”。由于帝制活动尚未正式行动,袁世凯及其党羽还有所顾忌,有所收敛。这个机构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这个筹备处是不公开的。

筹备处处长是由内务总长朱启钤兼,成员是梁士诒、周自齐、张镇芳、杨度、孙毓筠、唐在礼、叶恭绰、曹汝霖、江朝宗、吴炳湘、施愚、顾鳌。筹备处下设科室和负责人如下:总务科主任沈铭昌、撰述科主任王式通、法典科主任顾鳌、内仪科主任阮忠枢、礼制科主任郭则沄、会计科主任袁乃宽、文牍科主任陈燕昌、警卫科主任张士钰。

大典筹备处秘密工作了三个月,直到十二月十九日袁世凯才明令正式公开。

大典筹备处正式公开后,第一项工作是改太和殿为承运殿。

原来太和殿一直便是袁任大总统后办公的地方,殿内圆柱完全漆成红色,当中八大柱加髹赤金,饰以盘龙云彩。

然后便是中和殿更名为礼元殿,保和殿更名为建极殿。

皇帝的御座扶背各处一律雕龙,代价达四十万元,上套黄缎绣龙,座褥也是一样。

御座前有雕龙的御案,案的前面排了三座古鼎,三座古炉。

御座的后面陈设了九面雕龙嵌宝屏风,屏风的左右两面是日月宝扇一对。

皇帝的龙袍由北京最大的服装店瑞福祥承制,共有两套,一套祭天时用,一套登极时用。龙袍用赤金线盘织龙衮,通体缀以明珠,嵌上钻石。此外还有平天冠一顶,四周垂旋,每旋悬珍珠一串,冠檐缀以大珠一粒。

新朝的御玺四寸见方,镌有“诞膺天命,历祚无疆”八个字;金印五颗。

袁指定赤色是新朝代表色,以代替逊清的黄色。

关于洪宪称帝的费用,根据后来护国军所列媾和条款所载,数目约在六千万元。有帐可查的约在三千万。秘密用出的则没有详数。

这笔费用的由来,有借款,有救国储金,有各项税款、鸦片**之类。

据调查所得:三千万用途,原定以二千万为大典专款,以一千万为登极犒军之用。

自护国事起后,将犒赏军队之一千万移作战费。而大典筹备之二千万,尚余二百余万,据说被大典筹备处中人瓜分。

二千万费用,细分三大项:其一:筹安会经费。其中运动费约二三百万,内中用款,收买报馆费约三十万,收买名士文章及各省支会之开办费,各代表之恩给金及电报费等,包括杨度、孙毓筠等的开支,大典筹备处人员的报酬金亦均在内。

其二:三殿工程费。有说用度为二百七十余万,但也有说不足二百万,系袁乃宽经手。

其三:登极费:(一)御用品,如龙袍、祭天、登极等二百余万万元。

例如龙袍,全用真金丝织成,遍嵌珠宝,而大东珠系取之清室内库,尚不在内。御玺玉质一颗,价值十二万元。又金质御宝五颗已制成,所谓皇帝之宝,大者重五十斤,小者重三十斤,价值六十万。又御极宝座四十万。此外借用清室之銮驾,修理费亦花去数万。

(二)典礼费:如登极用演习国乐之教员、学生冠服费,各衙门人员朝贺之冠服、朝笏费,孔庙之铺设费(按孔庙内一切桌围帐幔,本用黄缎,因新朝尚赤,一律改用红缎,大成殿及两庑,皆系新制)。还有开国纪念会,中央公园及前门一带,但以电灯及彩棚电灯牌楼而论,三日共用十余万。至各种国旗及彩灯尚在外,故此项在一二百万左右。

(三)机关费:筹备处人员共四百余人,或发津贴,或发兼薪,一半系专任。薪水之厚达出各部上。此外尚有向清室借来之銮仪,及内务府赞礼等人员共千余,每人日薪两圆,办公房屋皆装新式热水管以御寒,旧有板壁,皆改玻璃,饮食亦极讲究。

这高昂的费用,对拮据的民国财政,无疑是雪上加霜。

“袁朝”的国旗准备在五色旗上加红日一轮,这是表示“五族共戴一君”的含义。

二十一日袁大皇帝封赏群臣,特封龙济光、张勋、冯国璋、姜桂题、段芝贵、倪嗣冲等为一等公,汤芗铭、李纯、陆荣廷、朱瑞、赵倜、陈宦、唐继尧、阎锡山、王占元为一等侯。张锡銮、朱家宝、**岐、田文烈、靳云鹏、杨增新、六建章、孟恩远、屈映光、齐耀琳、曹锟、杨善德为一等伯。朱庆澜、张广建、李厚基、刘显世为一等子。许世英、戚扬、吕调元、蔡儒楷、段书云、任可澄、龙建章、王揖唐、沈金鉴、何宗莲、张怀芝、潘榘楹、龙觐光、陈炳焜、卢永祥为一等男。

二十二日追封赵秉钧为一等忠襄公,追封徐宝山为一等昭勇伯(又追赠赵秉钧为上卿,宋教仁为中卿)。计封爵者一百二十八人,一二等轻车都尉七十余人。

在封爵之前,内史缮就一张大名单包括各省将军、巡按使、护军使、镇守使、师旅长等摆在“御案”上。袁大皇帝亲手用朱笔按名点上特定的圈,比如五圈者为公爵,一圈者男爵等等。

二十二日,袁大总统发布申令:“永禁太监,内廷改用女官”,以显示他的这个新朝的吐故纳新。

三十一日又发布申令。公布年号,改来年为“洪宪”元年。元旦起总统府改名为新华宫,总统府收文处改为奏事处,总统府警卫总指挥处改为大内总指挥处。

袁世凯以总统而兼皇帝,实在是不伦不类。因为皇帝还有一个现成的,就是在故宫中的宣统,人们的习惯和观念是不容易变的。

尽管,民国时代,大家都认为袁世凯是最有实权的人物,是个大人物,可如果谈到皇帝,大家想到了的还是宣统,虽然这是个废帝。中国古语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皇!

说几句题外话,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成为新中国公民的溥仪,有一天在商场购物被人认出。一见这曾经的“真龙天子”,立时在他面前跪倒了一大片人。搞得溥仪本人手足无措,也很不理解,说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能这样?足见这传统的力量有多强大。

当了皇帝不被认可,这让袁世凯很不是滋味,他决定接受帝位时,曾想封溥仪为懿德亲王。但这个念头正在徘徊酝酿之时,恰巧辫帅张勋来电请求保存清室帝号,待旧君以客帝之礼,于是袁世凯的这个念头只能胎死腹中了。

满族亲贵中最善投机的,当属曾任过资政院总裁的溥伦。

当帝制酝酿期间,袁世凯提出要求清廷交出仪仗、让出大内和送缴御玺等问题,对于现在的逊清小朝廷无疑是一次地震。

逊清的当家人瑾太妃召集世续等开了一次小朝廷的“御前会议”,大家把袁世凯恨得入骨入髓,骂他是董卓、是曹操、是司马懿。然而骂归骂,问题不能不解决。

有人主张逊清对于民国的国体变成帝国一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但对于袁世凯想雀巢鸠占,进据皇宫大内,则无法抗拒。因为国家都让给了他,还谈什么宫院?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

在会议上溥伦则建议必须明白表示态度,立即移往颐和园,把紫禁城让给袁世凯,把仪仗和传国御玺也送出,以换取袁世凯保持清帝号和优待清室条件。

忠于逊清的王公遗老们,对溥伦的态度很不满意,可是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因此决定派溥伦为清室代表向参政院表明:清室赞成袁世凯做皇帝的态度。

十二月十六日清室致参政院的咨文说:

“本日钦奉上谕,前于辛亥年十二月钦奉孝定景皇后懿旨,委托今大总统以全权组织共和**,旋由国民推举今大总统监御统治,民国遂以成立。乃试行四年,不适国情,长此不改,后患愈烈,因此代行立法院据国民请愿改革国体,议决《国民代表大会法案》公布,现由全国国民代表决定君主立宪国体,并推戴今大总统为中华帝国大皇帝,为除旧更新之计,作长治久安之谋,凡我皇室,极表赞成。”

十二月十八日袁世凯投桃报李,发申令说:

“现在国体业经人民决定君主立宪,所有清室优待条件,载在《约法》,永不变更;将来制定宪法时,自应附列宪法,继续有效!”

袁并且写了一个亲笔的誓约,以保证优待清室条件不会改变。同时为了报答溥伦的拥戴,派他为参政院院长,以代替久不到院办公而且坚决辞职的黎元洪。同时给溥伦 “赏食亲王众俸”以偿溥伦请求封王的夙愿。

逊清小朝廷没有搬到颐和园去。因为袁世凯不敢太迫害他的故主,传国御玺也没有拿去,因为这个御玺是满汉文合壁,对于“中华帝国”没有用,只是把皇帝銮仗取走了。

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87章 吴禄贞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71章 您不走吗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398章 张疯子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30章 朋友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268章 张勋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157章 禁赌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89章 出师未捷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24章 幸运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64章 燎原烈火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24章 幸运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409章 怪八股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13章 志得意满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157章 禁赌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93章 南北议和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344章 北归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410章 会考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196章 陆荣廷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