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三章 亲守此地共存亡

若是如此,宇文宪又有何颜面去见大周列祖列宗?

因此投降,是万万不可能的。

当下,宇文宪径直说道:“孰对孰错,自当留给后人评说。许君如果前来只是为了告诉朕这些,那就请回吧,朕会派人送你出城。朕很欣赏许君的为人,只可惜,许君并非大周之臣,因此此生当是无缘了。若有来世,愿和许君做一朋友。”

许善心郑重拱了拱手:“大王有雄心,奈何吾皇更在大王之上,因此大王有今日,并不冤。若能有大王这样的朋友,许某之幸也。若非惋惜于大王的胆略才行,许某亦不会有此一行。而即使是吾皇,相比也很乐意于和大王倾谈。”

“朕知道。”宇文宪摆了摆手。

许善心紧接着说道:“大王可要想好了,是战是降,余最后再问大王一次。”

“宁死不降。”宇文宪只回答了四个字,很果断。

“那大王保重,独孤君,保重!”许善心说道,转身向外走去。

独孤熊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是又说不出来。

宇文宪目送许善心离开,不由得长呼一口气,缓缓的坐回龙椅上。

“陛下?”独孤熊担忧的看向宇文宪。

宇文宪只是闭上眼睛,没有说话。

脚步声匆匆响起,打破了大殿上短暂的宁静。

宇文允大步走进来,他的衣甲上还带着鲜血:“臣曹王宇文允参见陛下,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还望陛下恕罪。”

“曹王回来了?”宇文宪睁开眼睛。

宇文允低头:“叛贼早有准备,臣无能,未能及时拿下叛贼,使其开门引入汉人,臣死罪!”

宇文宪摇了摇头:“朕知道你已经尽力了,逆贼心思已坚,而朕犹然以为其等会有所悔改,是朕识人不明,与尔等无关。”

宇文允拱手,径直说道:“陛下,战局至此,已经无可挽回,臣等当力战护送陛下从北门突围,或还有一线生机。”

“突围就算了。”宇文宪淡淡说道。

他很清楚,现在突围不啻于痴心妄想。

汉军早就已经料到宇文宪在城破之后有可能突围,所以大军早就已经把整个邺城包围的水泄不通,摆明是瓮中捉鳖之势。

就算是侥幸能够从城北杀出去,那继续向北又能到哪里去?汉军现在正横扫北侧的渤海、襄国等郡,仅剩下的晋阳、范阳等屈指可数几个地方,现在也不过是孤城一座,早就和邺城断了联系,那边有没有失守而或者干脆直接投降了,都是一个未知数。

跑得了一时,又如何跑得了一世?

李荩忱自从率军北上之后,明显体现出来稳扎稳打之意,从侧翼步步向前,不断地切断北周的后路,显然就是不打算再给宇文宪向北逃窜苟延残喘甚至休养生息并东山再起的机会。

“陛下!”宇文允着急的说道,“有叛贼引路,敌人很快就会抵达宫城,事不宜迟,还请陛下速速出城,臣等纵然死战,亦当护卫陛下周全!”

“陛下,臣以为曹王殿下所言极是,于此处再等,于事无补,即使出城同样危机四伏,但是至少总比现在必死之地来得好。”独孤熊也忍不住说道。

“召清河郡王入见。”宇文宪却并没有答话,径直说道。

就站在宫门外的宇文质大步走过来,拱手行礼。

宇文宪指着就放在桌案上的玉玺说道:“此处有两个玉玺,皆是大周皇权象征,清河郡王和曹王各自带着一个玉玺出城突围,无论去往何方,要尽可能先保全自身,纵然不能东山再起,亦是为我大周存续血脉。”

“陛下!”宇文质和宇文允都露出惊讶的神色,忍不住喊道。

“朕继承父兄之业,奈何未能坐稳这江山。而今大周社稷已经分崩离析,朕若是逃亡,纵不能得生,亦有愧于先皇。”宇文宪径直说道,“因此朕当亲守此地,与邺城共存亡,也与我大周祖庙共存亡。”

“陛下三思!”独孤熊也忍不住劝道。

“多说无益,尽快启程!”宇文宪摆了摆手,果断说道。

两个人也来不及多说什么,拱了拱手,快步向外走去。

外面的杀声已经愈发响亮,也不知道多少汉军正在猛烈攻城,而宇文宪目送宇文允和宇文质离开,脸色倒是变得平淡了许多,他看向旁边的独孤熊:“爱卿为何不去,不管随着哪一边,总该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独孤熊摇头说道:“臣受陛下之恩重,焉能舍弃陛下而去。便让臣守卫陛下最后之防线,只要臣尚有一口气在,亦不能让任何人叨扰陛下。”

宇文宪一时默然,片刻之后向后殿走去。

独孤熊并没有跟着他,而只是握紧了手中的佩刀。

————————————-

这一天的清晨姗姗来迟。

汉军已经在黎明之前攻入宫城,与其说是攻入,倒不如说是守军直接打开城门把他们放了进去,毕竟陛下的旨意已经从宫中传了出来,前线将士浴血厮杀,功莫大焉,事到如今局势已经不可挽回,因此各部想要投降的尽可以投降。

除了少数追随大周的死士之外,其余的北周士卒早就已经犹豫不决,此时得到命令,自然不再犹豫,外城之中不少撤退到内城的士卒,随着城门一开,纷纷放下武器。

等到李荩忱入城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

邺城南门内的街道上,汉军将士正在打扫昨夜的战场。沿途的尸体已经被清扫干净,但是依稀可见地上的血迹。还有大火烧过的地方,此时还冒着丝丝缕缕的烟。

不过昨夜的火其实烧起来的并不是非常大,很快就被陆续入城的汉军配合那些北周士卒所扑灭,也就是波及周围的几处民房罢了,相比之下,真正对邺城造成破坏的,还是那些溃败的北周军队。

城中的北周军队本来就来路繁杂,其中还有不少杂牌兵马,战乱一起,他们手足无措下,在城中乱窜,趁此机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邺城百姓慌乱逃跑,更是让城中乱作一团。

这样的情景一直到汉军主力陆续入城方才有所好转,汉军各部依次拆分,进入各处街巷,搜捕溃兵,但凡百姓指认其有暴乱之行的,当街斩首,毫不犹豫。

第一五四零章 羡慕是真的羡慕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将之选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晋阳,实攻雁门第四百六十章 陷阵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关外几人回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二零七四章 黄金的分配第四百八十三章 断后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义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一二四七章 父业子承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个?第六十五章 选择第七百七十九章 难缠的在后面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础上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一九六五章 打点行装第一百八十一章 过招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一二三五章 脸谱化的历史第五百六十八章 冲中军第一二六一章 枭雄末路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二二三一章 什么样的大汉第六百五十章 统帅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责第二百五十二章 围点打援第一千五十八章 给个“关公”拜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千四十一章 谈判筹码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二一零三章 亲守此地共存亡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一二四二章 几成把握第五百一十五章 这才是弱点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六一七章 争功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长安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一五五二章 胜了也有头大的事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矫健第一千零三章 国事家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诏书第一四零三章 降职肯定有好事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四百六十章 陷阵第一百六十四章 杨愔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后辈面子上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关中么?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九百五十八章 归化第二百三十九章 势均力敌第一二九三章 两代人之间的争锋第一一五九章 条约是拿来撕的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对手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后路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儿本色第二零五六章 邺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两零一零章 好像哪里不对第六百四十二章 要求第一五三五章 横山要道第一七五八章 大汉需要更加稳定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二二六零章 风又起第二十三章 生变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唇亡齿寒第一五九九章 调皮的陈宣华第二一四七章 房彦谦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八五七章 痛并快乐着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弃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风浪第一二八一章 稳坐钓鱼台第一二二零章 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一四二二章 寻求合作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抢风头第五百二十六章 总有一天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当为河东首义第一六四五章 合围,司马消难何处去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战云急第一四七六章 冬风正冷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厂规划第一六五五章 大汉沸腾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将军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一五五二章 胜了也有头大的事第三百一十章 解脱第一八零二章 随风去第八百章 要跑第五百三十六章 铁骑卷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