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从

姚察明显是有备而来,而且其目标也应该不是针对巴蜀世家,唐亦舜微微松了一口气。

李荩忱沉声说道:“既然如此的话,姚卿家认为选择哪一块区域比较合适呢?”

姚察怔了一下,旋即想到前来的时候徐陵跟自己说过的话,汉中和巴郡等地都是不能动的,一来因为这里都是前线,二来这里也是巴蜀世家和关陇集团现阶段的势力范围所在,今天在场的人之中,能够代表东南士族的除了军方的萧世廉之外也就只有姚察了,而且从认同感上来讲,萧世廉对于东南士族实际上并不感冒,毕竟萧家只不过是寒门出身的家族,现在才勉强跻身世家的行列。

所以就算是姚察本来没有这个意思,话从姚察的嘴里说出去,就已经代表了东南士族的意志和想法。

东南士族并不是没有实力和勇气来和其余的两方出现什么冲突,而是不想。毕竟现在李荩忱还没有拿下天下,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外敌还多了去了,只要不傻就知道现在起冲突几乎没有什么好处。

按理说这个问题不是姚察这个负责教育的官员应该回答的,不过显然李荩忱对于他刚才对于唐亦舜所说困难的反驳非常欣赏,所以这个时候也直接问姚察的意见。

与此同时,一道道目光也都落在了姚察的身上,不知道这个一向很低调的老好人今天会说出什么话来。

姚察沉吟片刻,朗声说道:“属下认为应该挑选梓潼和葭萌关一带,这里地处蜀道中心位置,是进出巴蜀的门户,之后我们大军从巴蜀北上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这里,所以这个地区的民政和行政应该处理妥当,这样才能够避免在粮草供给、物质转运等等上面出现差池。”

唐亦舜等巴蜀世家出身的官员都轻轻松了一口气,看来姚察这一次并不是想要针对他们。

“司徒你怎么看?”李荩忱转向唐亦舜。

“微臣以为善,”唐亦舜急忙回答,“但是只是梓潼一带未免偏小,行政区划不合理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带,或许我们可以将阆中和巴中也加上。”

李荩忱微微颔首:“那么这件事你们觉得由谁去负责比较合适?”

“臣以为当以利州刺史、征北大将军行军主簿徐将军负责最为妥当。徐将军治理白帝城到南部郡一带,功勋卓著,现在汉中周围并无战事,让徐将军来操办此事最合适不过。”唐亦舜微笑着说道。

既然东南士族不想搞事情,那么他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送个人情,让出身东南士族的徐德言来负责这件事。

“准了。”李荩忱倒是没有迟疑,蜀北、汉中一带的官员之中也的确让徐德言这个经验最丰富的出面来负责最合适,“那司徒府和尚书台也要尽快拟定章程。”

“遵命!”唐亦舜不敢怠慢。

李荩忱朝中官职还是遵循南朝宋梁以来的制度,主持朝政的是“三公”,也就是司徒、司马和司空,司马和司空都是军方的职务,现在都尚且悬着,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留给之后吴明彻和萧摩诃的,而或者给萧世廉和裴子烈的,之不过萧世廉和裴子烈现在实在是年轻,资历还不够。

而司徒,也就是作为文官之首的唐亦舜实际上履行的是类似于之前汉代丞相的责任,这和南陈架空“司徒”而让左仆射来主持朝政还是有些区别的。

虽然现在的官职实际上和行政制度一样也颇为混乱,只不过李荩忱还不想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毕竟天下未定,不能露出任何的破绽,所以有所改变也只能从地方开始。等到到时候天下平定了,不用李荩忱说也会有人主动提出改革现在混乱的官制。

当群臣走出御书房的时候,太阳已经转西,唐亦舜轻轻呼了一口气,而唐正良快步追上他,苦笑道:“今天还真是一个难熬的下午。”

唐亦舜微微颔首:“是啊,姚察的背后肯定有徐孝穆的指点,否则平时稍有些木讷的人肯定不会如今日般如此出风头。甚至某怀疑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徐孝穆的算计之中。”

“老而不死是为贼啊。”唐正良感慨一声,下意识的想到了家族之中的那几个老家伙,钱庄的事情就是他们拍板决定的,而事实证明这绝对是对家族发展有利无害的事情,只可惜家中这些老一辈的见解和视野就算是再宽阔,也终究比不得徐陵。

“徐孝穆成名已久,”唐亦舜淡淡说道,“能够看穿一些事情也在情理之中,现在整个巴蜀行政区划最混乱的实际上就是巴郡和泸州周围,可是姚察分析如此透彻,却对此视而不见,分明是要卖我们一个人情,这也少不得徐孝穆的指点。而这才是徐孝穆最可怕的地方。”

“哦?”

唐亦舜苦笑一声:“卖给我们人情,而我们却不得不要。”

顿了一下,唐亦舜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不过倒是有一点,汉王殿下可是足够聪明,所以徐孝穆根本就不会走到台前,因为汉王殿下是绝对不会允许东南士族有这样一个顶梁柱光明正大的支持的。”

“所以徐孝穆也只能在背后做一些指点。”唐正良若有所思。

“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在乎的地方,”唐亦舜喃喃说道,“徐孝穆一生也算是传奇,陈顼如何枭雄人物,当时徐孝穆在朝堂上也没有对他客气几分,偏偏陈顼还得好生伺候着。可是现在呢,徐孝穆甚至连走到台前的勇气都没有,这说明什么?”

唐正良怔了一下,有些诧异。

唐亦舜紧接着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说明他自己也不想站出来面对汉王殿下,哪怕是随着他年龄上涨、经验更加丰富。显然在徐孝穆的眼中,和汉王殿下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直接的交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这······”

叹息一声,唐亦舜沉声说道:“我们几个世家在抱团的同时,更得好好想想了,这一次我们可以因为徐孝穆的示好而避免触怒汉王殿下,可是下一次呢,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呢?我们几个家族可不能依靠有可能成为敌人的人来帮助自己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面对汉王这样的人物,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服从。”

第七百二十五章 请愿第二二六零章 风又起第七百七十九章 难缠的在后面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国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袭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二三六零章 上山采蘼芜第一二七八章 年轻人的把戏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观的感觉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惧第九百一十五章 买卖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六二一章 殿试三题第一七三一章 断后也是老夫来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九百二十二章 风入松间飒飒寒第四百七十五章 杀上去真的对吗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三四一章 耕种的意义第一七四四章 万户侯的诱惑力第二二五六章 张掖各部,当死战阻敌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一三五九章 变得真快第九百九十五章 仓库争夺战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袭第一六五一章 不对等战争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关第二十七章 寂静第一八六八章 大军渡河第二三四八章 老乡?第一五四八章 破敌第二零八七章 邺城在望第二零二四章 回马滩头,激战不休第一六六七章 朕与你们同在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两千零三章 席间惊变第四百七十章 猫鼠游戏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后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华夏一体第一六五二章 城头战场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风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二零六零章 当随大树共迎风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渔翁得利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两千零八章 宇文贡还不想死第一八七零章 我捡便宜了?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与人才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与守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厂规划第五百九十六章 议论汹汹第一七六六章 势如破竹第一二八五章 倒霉蛋宇文温第三十一章 脱险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一四八一章 该去了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归流第一百一十五章 猎物已定第二一四二章 没有捷径可走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个国第九百三十四章 来自荆州的试探第一千六十五章 纸上得来终成真第一七一七章 赤与青,山河鼎沸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六百二十八章 变了第一三零四章 大义灭亲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务艰巨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一千零八章 别来无恙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奋短兵第一三六六章 驾前惊变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怜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进一步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九十五章 多险恶第一四二二章 寻求合作第一三三九章 韦孝宽的挣扎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厂规划第一八三三章 来者不拒第一五三二章 何谓汉人,何谓大汉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实的训练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八百八十章 于氏之困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万种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乐第一四六三章 班师回朝第二三一九章 纵是着了魔第一六四八章 潼关下,不能耽误时间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二三四三章 猪鼻子插大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