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

委任都督的方式在汉末就已经比较常见,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都督主要都是掌管军事,比如著名的东吴大都督周瑜。

但是到了现在,所谓的都督军事,实际上是把当地的军政全部都交给了都督。比如之前的吴明彻都督淮南军事的职务,也就等于将淮南各处州府的军事和民事权力一股脑打包交给吴明彻,但是这种委任有点儿类似于后世清代的总督,毕竟只是战时才会用到。

现在李荩忱也是在通过这种办法在管理,比如都督泸州的骆牙、都督襄阳的裴子烈等等,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区域的政治和军事不可能长久以来全部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而如果不设立这个职务的话,地方的州府又是一盘散沙。

因此李荩忱必须要考虑建设新的行政制度,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行政的混乱程度。

趁着现在春耕还没有开始,李荩忱自然是打算将这个提上议程。

在李荩忱看来,真正合适的行政区划当然还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如果是两级区划的话,无疑会划分的过于细密,现在的李荩忱也没有精力处理每一个郡的事情,所以还是要建立比郡高一级的行政单位。

“巴蜀、南中、汉中、西北还有襄阳,我们的地域已经足够大,也是时候统一郡县的划分和管理,”李荩忱斟酌说道,“尤其是巴蜀内部已经平定,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郡县划分,那么政策很难按部就班的下发下去,无论是我们耕种政策还是钱庄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完整和合理的州、郡和县的行政结构。”

唐亦舜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问题他们当然也都清楚,李荩忱现在的后方已经稳定下来,如果继续使用这种很不合理的制度自然不切实际。

按照李荩忱的想法,自然还是州-郡-县的制度最为合适,这和后世的省市制度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汉代的时候州刺史还没有这么大的实权罢了,只是起到一个监察的作用,但是李荩忱不介意提高他们的民政权力,但是这个提高仅仅局限在民事上,不可能有如汉代末年那样将一个州的军政权力全部下放。

但是李荩忱还是想要听听其余人的意见,事实证明一个有效的从上到下的改革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一意孤行,必须要积极的吸取多方意见,换句话说知道要保证大家的部分利益,才能够获得支持。

没有这些臣子的支持,李荩忱就算是想要改革,也只会发现自己的政令根本影响不到地方。

“臣以为现在的我们正是难得的休战时期,所以趁此机会改良行政制度是合适的。”唐亦舜站起来朗声说道,“但是也不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来是因为现在我们的人才尚且不足,很多偏僻的郡县甚至是一个人担当两三个地方的管理,二来是襄阳、白帝城和汉中等地尚且属于前线,此时大规模改革,很有可能导致军队和地方的矛盾或者混乱,给敌人可趁之机。”

“司徒(作者按:唐亦舜官职,管民政,依南朝官制)所说无差,”姚察沉声说道,“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而属下认为唐公所说的也正是我们这一次需要集中解决的。”

唐亦舜皱了皱眉,自己指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想告诉李荩忱在现在进行改革的话,很有可能带来的隐患,毕竟现在峡江唐氏等巴蜀世家因为从龙早的缘故,所以在地方行政上还是占据有很高的份额的,这也是因为当初李荩忱根本无人可用,自然就只能先抓着这些世家的子弟补充上去。

现在唐亦舜并不能确定李荩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就不敢确保会不会触动到巴蜀世家的核心利益。随着东南士族和北方世家的进入,巴蜀世家必然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的发展,但是至少巴蜀地方上的行政是他们得以在这个团体之中立足的根本,如果连这个都要被削弱的话,那巴蜀世家可就要边缘化了。

从心底问,巴蜀世家和姚察往日无仇、近日无冤,这个家伙不会在这个时候发难,除非是背后受到了徐陵等东南士族的指使。尤其是姚察一向是寡言少语的人,如此积极地跳出来唱反调,更是让唐亦舜不得不怀疑这一点。

唐亦舜等人微妙的神情变化李荩忱也看到了,不由得笑了笑,姚察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看来还得试探一下:“那姚卿家觉得应该如何改进?”

姚察沉声说道:“首先第一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一个人担任好几个地方的县丞,主要原因就是殿下所说的行政区划实在是混乱,很多县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但是地域却并不广阔,还有一些县,其土地和周围的郡县犬牙交错,为了方便管理,委派一个人管理两三个地方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取消掉这些不必要的行政区划,将这两三个县合并为一个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郡和州。”

顿了一下,姚察直接从袖子之中掏出来一份奏折:“这是属下考察前梁和周人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规划总结出来的划分方法,其中还包括属下针对现在巴蜀的行政区划做出的建议,恳请殿下过目。”

李平急忙去将奏章接过来,李荩忱打开看了一眼,里面密密麻麻写的倒是真的详细。不得不说姚察是史官出身,在追溯历史方面的确有先天的优势。

而姚察接着说道:“至于第二个问题,属下认为现在实际上不需要考虑,虽然是想要实行新的行政制度,但是这行政制度的可行与否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验的,因此我们不妨先挑出来一块地方进行尝试,这样就算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也来得及改正。”

“而本身就处于前线的巴郡、汉中等地,属下认为不适合作为尝试的地区,就算是以后开始落实,我们也要将前线的州府分隔开来,前线州府的一切行政管理应当维持现状、以免生乱,我们针对的应该就是后方已经稳定的州府。”

第一一六五章 总要改变什么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进第一六八一章 禁卫军初战第一二五七章 为朕更衣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一三二二章 杨坚真的值得吗?第一八六四章 强权大汉与分权北周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条第一五八一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第三百五十二章 敌袭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从未改变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钱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边的清晨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一一八七章 忍无可忍第八百五十一章 战利品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拧朕,还找借口?第七百七十章 霹雳车第四百二十六章 远方的来信第四百七十二章 孙家门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发展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婵娟第八百零二章 将计就计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战山脚第一三一六章 朋友嘛!第一七三三章 匹马还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头第三百一十六章 鱼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让他们看看第九百零二章 危险的夜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二一七七章 惊天一爆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满盘皆活第五百八十五章 立足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国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这边第四十章 惊现第一六四二章 临阵,重甲士的威力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一二六一章 枭雄末路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爷的玩笑第二一零零章 城门洞开,汉骑入城第一五二八章 战卢容,大象来袭第一五七六章 从林邑向西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还是过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为虑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八百零三章 主动撤退?第一千五十九章 开皇?大业?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点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风第一千二十五章 战争的演变第二一五一章 以后有他们好看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亲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无情第一三二一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来越近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雾第二一三三章 题名第一百一十章 季孙第一八六四章 强权大汉与分权北周第九百九十二章 陈氏的江山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标杆第四百八十四章 还不晚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八百七十九章 初到陈仓第二零二三章 杨素打算拉一把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温柔似水?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绕圈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五五五章 大决心第一五四零章 羡慕是真的羡慕第一八八五章 凿空河东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二三五五章 休对故人思故国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拧朕,还找借口?第二三四四章 故友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时间第三百三十六章 陆之武第六百九十八章 对着喝毒药第二一四五章 杜齐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五百一十四章 难以为继第一四六三章 班师回朝第一六九四章 战到最后一人第一六零七章 医疗发展第八百一十四章 请命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第一七五一章 最后的强援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二二二二章 虚晃一枪第两千零三章 席间惊变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为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过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