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

(感谢读者“twomix560”的飘红打赏。祝所有读者国庆快乐,享受一个难忘的假期。)

皇宫应该是皇帝的家,离“家”多日,归来的韩孺子却没有回家的感觉,还在进城之前,只是想到皇宫的高墙,他就感到一阵轻微的厌恶,突然醒悟,自己迟迟不愿返京,一部原因就是不想回到宫里。

他很快调整好心情,无论如何,他现在是皇宫的主人了。

皇帝返京有许多事情要做,第一件却不是国家大事,更不是与皇后团聚,而是去拜见太后。

上官太后仍是皇帝名义上的母亲,大楚的规矩要求皇帝表现出足够的孝心,太后也得流露出足够的慈爱。

韩孺子和上官太后都做不到,好在有礼部和内官,他们经验丰富,用完美而繁复的仪式弥补了一切缺憾、掩盖了一切尴尬:一批太监替皇帝送上他从未过目的各地特产,一位女官替太后温言慰劳远道归来的皇帝。

皇帝已经亲政,因此不用再下跪,说一句“皇儿拜见太后,永游在外,劳太后悬念”,就算完成了任务。

太后只需保持微笑。

直到转到另一间房里,与生母王美人单独见面,韩孺子才感到自在,充满感情地叫了一声“母亲”。

王美人有自己的寝宫,但她平时仍与太后住在一起,执婢妾之礼,这为她赢得不少名声。

王美人仔细打量自己的儿子,伸手摸了摸他的脸颊,好确定他一根汗毛也没少,良久才长长呼出一口气,“陛下总算回来了。”

“我没事。”韩孺子原地转了一圈,“身体还强壮不少。”

王美人笑着摇摇头,随后正色道:“要称‘朕’,即使是对我,即使是在私下里,也不能随便自称,皇帝就是皇帝,哪怕周围空无一人,也还是皇帝。”

“是,朕……明白。”韩孺子能理解母亲的谨慎,他这个皇帝当得颇为不易,自当牢牢握住。

王美人缓和语气,拉着儿子的手,问了许多路上的琐事,每天吃几顿饭?是热是凉?准时吗?有没有汤?太监们听话吗?每天换床睡得习惯吗?诸如此类,都是母亲才能提出的问题。

韩孺子一一回答,一点也不觉得无聊。

王美人总算满意,松开手,让儿子坐下,又变得严肃起来,“有一个人,陛下应该带回来,我却没有见到,另外一个人,陛下不应该带回来,我却听说他跟在队伍里,得意洋洋,这是怎么回事?”

韩孺子知道母亲说的都是谁,微笑道:“金贵妃是匈奴人,不愿回京,自己选择住在草原。”

“自己选择?什么时候大楚皇帝允许嫔妃自己选择住处了?这么大的皇宫是为谁建的?再说那毕竟是大楚之妃,又没个可靠之人看着,就这么任其流落在外,还是不讲礼仪的蛮夷之地,陛下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礼部尚书元九鼎亲自去的晋城,就一句也没反对过?”

韩孺子脸色微红,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当他偶尔做错事的时候,慈爱的母亲就会变得严厉。

但他毕竟已经长大,回道:“元尚书反对了,曾率领随行的官员一块进谏。”

“可陛下不听,仍要一意孤行?”

“情况有点特殊,朕在晋城迎娶金贵妃的时候,身边只有宝玺之印,没有册封之印,所以……册封文书并不完整,严格来说,金贵妃还不是正式的贵妃,也不会被列入宗室谱籍。”

皇帝有十二枚玺印,各有用途,宝玺最重要,却不是万能的。

王美人眉头微皱,“这样也行?金贵妃和匈奴人看不出破绽吗?”

“金贵妃了解真相,她不在意,匈奴人——大概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假装糊涂。”

大单于急于返回草原,确信皇帝喜欢金垂朵就够了,对其它事情都不计较。

王美人念念在心的却是贵妃,“她不在意?她怎么会不在意……算了,另一个人呢?”

“东海王?他变化很大,朕敢担保,他绝不会再生异心。”

“东海王不生异心,其他人呢?有时候不是谁想造反,而是被一群野心勃勃的狂徒硬推上去的,比如英王。”

英王仍然下落不明,据说被群盗带到了海上。

“如果那样的话,朕更要将东海王留在身边,时刻关注。”

韩孺子语气平淡,王美人却听出了强硬之意,这是她的儿子,她再了解不过,孺子从小就很少大吵大嚷,可是对自己坚持的事情即使表面上认错,过后还是会坚持。

他现在是皇帝,连表面上的认错也不需要了。

王美人再度缓和语气,“好吧,陛下觉得能看住东海王,那就应该没问题,但你务必小心,东海王跟他母亲一样,很会掩饰。”

“是,朕会小心在意。”

王美人想了想,“陛下为何要终止选秀?”

“齐国再叛、匈奴入侵,大楚频遭兵灾,朕在晋城被围,侥幸得脱,这种时候选秀不合时宜,徒增百姓负担,让天下人以为朕是无道昏君。”

“唉,陛下说得对,都是我的错,久居皇宫,让我忘了民间疾苦。”

“母亲也是一片好意,何错之有?”

“可陛下的圣旨来得稍晚一点,我已经将十名不错的秀女召入宫中,怎么办,要送出去吗?”

终止选秀,负责的是礼部与相应官员,将秀女送出宫,却无异于彰显皇帝生母的错误,韩孺子只能道:“已经入宫的就留下吧,正好服侍母亲与太后。”

“呵,我们两个老太婆,还要多少人服侍?留在陛下身边吧,别人倒无所谓,其中两人出身显贵,进宫之后不能连个名份都没有……算了,陛下刚回来,这些事情以后再说。”

“是,母亲。”韩孺子也不想现在就计较后宫之事。

王美人仍没有放儿子离开的意思,喝了一口半凉的茶,“河南尹韩稠怎么得罪陛下了,居然要免他的职?”

“免职?母亲误解了,他是升官,由河南尹升为宗正卿。他是宗室长辈,办事得力,正适合担任此职,原宗正卿年事已高,几年来一直请求致仕,也该换人了。”

“陛下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王美人露出微笑,也不想现在就与皇帝发生争执,何况久别重逢,儿子又在晋城遇过大难,她现在只在意儿子的平安,对别的事情不太上心。

“陛下真是长大了。”王美人由衷地说,伸出手,想跟从前一样,捏捏儿子的脸蛋,马上放下手臂,重复道:“陛下真是长大了。”

韩孺子握住母亲的手,“再大也是您的儿子。”

母子二人闲聊了一会,外面天色渐暗,王美人终于放儿子离开,“去吧,陛下是有妻室的人,不能总留在母亲身边,皇后还在等你,她这些日子里也不容易,陛下要好好安慰她。”

“是,母亲。”韩孺子略感意外,没想到母亲会说皇后的好话,起身准备告辞,又想起一件事,“代国都尉邓粹,救驾有功,希望将妹妹送入宫中。”

“这种事情陛下自己做主吧,与皇后商量就行。”王美人略显疲惫,这几天里,她比走在路上的皇帝还要累,时刻计算行程,如今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觉得整个人都像被掏空了一般。

“母亲好好休息。”韩孺子退下,心里踏实许多,出门与张有才等太监汇合,匆匆向自己的寝宫走去。

皇后盛装等了多半日,知道皇帝会忙,没有派人去催,独自端坐,回想在倦侯府里的一点一滴,心里暖暖的,嘴角露出微笑。

“陛下回宫!”外面有人喊道。

崔小君站起身,发现自己的心跳有些加快。

皇帝与皇后的重逢没有那么多礼仪,但也得遵守一定之规,自有女官引导,两人照做就是。

仪式很快结束,女官退下,侍女帮助皇后摘下沉重的头冠之后,也退下,房间里只剩下两个人。

韩孺子站在十步之外,目不转睛地看着皇后。

崔小君抿嘴一笑,“陛下不认得我了?”

“为什么皇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变化?”崔小君惊讶地低头看了自己两眼,“哪有什么变化?连衣裳都是旧的。”

“不,有变化。”韩孺子迈步,缓步走近,“比从前更美。”

崔小君脸上一红,笑道:“陛下从哪学来的花言巧语?”

韩孺子揽住皇后的腰,“花言巧语不是学来的,碰见对的人,它会自然而然地从嘴里蹦出来。”

皇后准备了酒馔,两人都没有胃口,携手上床,互诉衷肠,都是闲言碎语,没一句要紧的话。

回到皇宫的第一天,韩孺子感觉很好,母亲与皇后的矛盾似乎没有想象得那么大,用不着他来烦心,接下来,他可以专心致志地处理国家大事。

皇帝回京的头两天不用上朝,韩孺子还是早早起床,前往凌云阁,召见中掌玺杨奉,要趁这两天时间,与杨奉交接一下。

杨奉早就等在阁中,还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好像这只是一个假期的结束,学生或许有一点兴奋,教师感到的却是又要面对顽劣的弟子了。

两人互相点下头,连句寒暄都没有,杨奉开始详细介绍朝中情况,有一些奏章比较重要,别人不能代为批复,必须由皇帝亲自过目,需要尽快处理。

韩孺子很快进入状态,准备好了正式接掌整个朝廷。

一个上午过去,杨奉介绍完毕,说到自己的事情:“陛下既然平安归来,请允许我卸任中掌玺之职。”

韩孺子一怔,完全没料到会听到这句话,“杨公何意?”

“陛下被困晋城期间,我做出的一些决定,让我不适合再任内官。”

“朕明白杨公的用意,从来没有怪罪于你。”

“即便如此,还是请陛下放我出宫,让我继续追查望气者淳于枭的下落。”

韩孺子不明白,像杨奉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困在这样一个坎儿前,怎么都迈不过去。全本小说网

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礼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二百九十五章 旧规难改第一百七十四章 独自决定第四百八十二章 无心之失第二百七十七章 习惯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新章发布时间调整第一百七十八章 东海王的承诺第五百四十三章 献城第二百六十章 大势如水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芦苇”第三百七十章 点醒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二百零八章 粮仓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二百三十章 哪里好玩第五章 斋戒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第七十八章 遗孤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乐的英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二百零三章 杨奉的选择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挟(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三百三十九章 权臣的选择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五十二章 地动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离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请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新章发布时间调整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四百四十三章 为人母者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聪明的眼睛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军风度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门道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桥夜袭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万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四百七十三章 纸上谈兵第二十章 仁义第一百八十三章 独骑回营第二十一章 兵败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九十章 赌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机会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将军需要胜利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战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五百一十章 西进第三百七十一章 聪明的眼睛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计划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嘱托第十章 风波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试探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开城门(求保底月票)第二百零一章 渔翁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礼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四百五十九章 离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辩才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字之信第二百一十五章 虚能生实第十七章 凌云阁上凌云志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二十章 仁义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为难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一百三十章 离寨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诱兵之计第二百零一章 渔翁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眠之夜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罚第四百九十章 两军归一人第四十一章 圣旨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位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