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

效忠有两种,一种倾向于效忠个人,一种倾向于效忠身份。

对韩孺子来说,皇后、张有才等人属于前一种,无论他是皇帝还是倦侯,都能指望得到他们的忠诚,刘介以及在晋城殉难的萧声属于后一种,无论谁当皇帝,对他们的忠诚都没有太大影响。

韩孺子翻看史书,发现大多数皇帝对这两种效忠都分得很清楚,对前一种人宠溺与放纵,当成亲人看待,每每被外人所不能理解,史书对此颇有微词,对后一种人皇帝则时刻摆出威严的架势,平时公事公办,关键时刻却可能放他们一马。

韩孺子自己也不能免俗,区别就是对有些人称“我”,对有些人称“朕”。

还有一些人,无所谓效忠与不效忠,不要说是皇帝,就算是神仙下凡,他们也会观察一会,确定神仙对自己真有好处之后,才肯下跪膜拜,否则的话,宁愿站在一边旁观。

偏偏是这些人可能在某方面极具才华,杨奉、孟娥等人如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皇帝也不能操控。

韩孺子合上书,既激动又迷茫,皇帝或许是这世上最复杂的身份,极具挑战,怪不得大多数人做不好皇帝,个别人甚至表现出明显的厌倦,可是没人能撒手,全都紧紧握在手里。

韩孺子愿意接受挑战。

中司监刘介进来,轻声道:“陛下,景耀到了。”

韩孺子点下头,示意中司监稍待,说:“刘公熟悉宫中规矩,觉得朕这样做合适吗?”

韩孺子听从杨奉的建议,决定再度起用景耀,但是不能官复原职,更不能避着刘介。

刘介曾是景耀的下属,如今却是顶头上司,对皇帝的决定没有半分不满之意,相反,表现得对景耀很看重,“景公在宫中任职多年,经验之丰富,无人能出其右,虽遭太后贬黜,但是并无重罪,陛下此刻启用,没有问题。”

“好,朕记得刘公说过,景耀擅长收集信息?”

“是这样,他总能找到合适的人手,也能分辨他们报上来的信息是真是假。”

“如今宫里负责此事者为谁?”

“并无常职,也不宜公开设置,陛下有令则行,无令则散。”

利用太监收集情报,会受到朝廷外臣的忌惮,韩孺子明白这个道理,“让他进来。”

景耀颤颤微微地进来,在门口跪下,受到允许匍匐前行,口称陛下,还没说什么,先是老泪纵横。

前中司监沦落到在宫里劈柴扫地,突然得到皇帝的召见,如同从云端伸下来的一只手,直探泥潭底部,景耀当然感激涕零。

韩孺子坦然接受,因为他明白,这是皇帝的权力。

唯有皇帝能够光明正大地生杀予夺,随口一句话就能将一个人捧上天或者直摔到地下,皇帝就是用这种手段掌握十步之外、千里以内的权力,不用者终身困于十步之内,滥用者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招来威胁。

等景耀哭得差不多了,韩孺子挥下手,让刘介送上巾帕,景耀双手接过,还是用脏兮兮的袖子擦干脸上的鼻涕眼泪,他知道,态度已经表完,从现在起,得用真本事打动皇帝。

韩孺子询问景耀人在宫中,如何收集天下各处的信息,景耀振作精神,介绍得十分详细,原来他并没有秘密的组织,当他想要打探消息的时候,会选择不同衙门里的不同小吏,许以一些好处,让他们避开正式渠道,再找更外围的人四处打听,几条线互不相知,也互不干扰,最后消息汇总在一起,彼此印证,保证消息准确。

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景耀之前花了十几年时间才选中一批官吏成为常用的合作者,至于回报,金银只是小头,更多的是宫里的一些信息,尤其是关于官员升贬的内容,小吏利用它们能够讨好或者报复某些官员。

景耀失势之后,这些路线就都中断了。

景耀磕头不止,发誓说自己从未透露过真正的宫中秘密,都是一些早晚会公开的消息,让小吏提前一两天知道而已。

韩孺子没说什么,向刘介点下头,刘介退下,留下皇帝与景耀密谈。

景耀额头触地,身为经验丰富的老宦,他再明白不过密谈的含义,那是危险,也是前途,必须小心应对。

韩孺子也在小心应对,将皇帝的权力用在景耀这种人身上要特别谨慎,用好了,平添助力,稍有瑕疵,就会培养出一头恶狼,甚至会扭头咬向皇帝本人。

韩孺子沉默良久,直到景耀的后背因为紧张与困惑而再次颤抖,他才开口道:“景公何时进宫的?”

“和帝十九年。”

和帝是武帝的父亲,景耀自小入宫,迄今已有五十几年。

“嗯,时间够久了。”

景耀不明白皇帝的意思,趴在地上不敢回答。

韩孺子又沉默了一会,问道:“景公见过不少宫中争斗之事吧?”

景耀迅速抬头看了皇帝一眼,知道这不是随便问问,自己更不能随便回答,想了一会,将身体稍稍抬起,好让声音更清晰一些,“宫中从无争斗。”

韩孺子眉毛一扬,“这倒稀奇了,史书对宫中之事记载不多,可也不是空白,历朝历代,包括本朝,宫中从未缺少过争斗吧?”

景耀将身体再抬升一点,“老奴的意思是,从来没有纯粹的宫中争斗。”

韩孺子隐约明白了景耀的意思,“起身说话。”

景耀谢恩,费力地站起来,知道这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机会,自己若不能立刻打动皇帝,就只能困死在阴冷的小屋子里,“宫中之人所争、所仰者,皆是陛下,再无其它,可陛下所思所念者乃是天下、乃是朝廷。太监也好,嫔妃也罢,费尽心机也不过讨得陛下一时欢心,若想长久立足,非借助外力不可,老奴因此说,宫中并无争斗,一切争斗都在外面进行。”

“比如上官皇太妃与太后呢?”

宫中争斗的最惨烈一幕就发生在这对亲姐妹身上。

景耀躬身回道:“陛下细思,皇太妃生恨已久,却一直没有表露,更没有明争,直到与外臣勾结之后,才敢发难。依老奴所见所闻,宫中之事皆可照此推测,再多的矛盾、再深的仇恨,在没有外力相助之前,也只能隐忍,不能忍者必遭重罚,反之,欲争斗者,必自外面着手。”

杨奉说得没错,内事的确应该咨询景耀,这一番话将韩孺子说得恍然大悟,却称不上豁然开朗,因为他知道,自己刚回宫时的乐观大错而特错,宫中的争斗正在进行,只是没在他身边展开而已。

谁也不想让皇帝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

“退下。”

皇帝的声音比较冷淡,景耀心里却更加踏实,真话总会伤到一些人,正因为如此,真话才能打动另一些人。

景耀退下不久,刘介进来,他要等皇帝的命令,好给景耀一个安排。

“哪里的活儿不重,让景耀去养老吧。”韩孺子不想立刻重用这个老滑头。

“司库监缺一位掌钥副令,景耀老成,可任此职。”

韩孺子点点头,表示同意。

刘介也退下,韩孺子独自思考,母亲与皇后确有不合,可是正如景耀所说,她们不会在宫里、在皇帝面前公开争斗,那种斗法太失颜面,也争不出真正的胜负,母亲的目标必是大将军崔宏,她以为崔家一倒,皇后也将失势。

所以皇后才会拒绝皇帝的好意,不愿再给崔家封侯,因为她明白,崔家地位越高,目标也就越大,更容易受到打击。

韩孺子轻叹一声,明白宫中争斗的套路之后,他不再急于插手解决,母亲孤身一人,没有父兄在外相助,这反而是件好事,大臣再怎么讨好王美人,毕竟隔着一层,得不到完全的信任。

讨好王美人最为露骨的河南尹韩稠已受到处罚,韩孺子相信,自己再收拾一两位类似的大臣之后,讨好未来太后的风潮将会降落。

不知为什么,在这场暗斗中,韩孺子首先防范的是母亲,对皇后,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绝不能让母亲伤心,韩孺子决定明天恢复执政之后,尽快册封母亲为太后。

张有才从外面进来,说:“陛下,东西做好了,要拿进来吗?”

“嗯。”

张有才转身,很快回来,与另一名太监抬进一座半高的石制屏风,摆在墙边,书桌后面的皇帝一扭头就能看到。

石屏很普通,上面也没有风景画,只是刻着几行大字,并非名家手笔。

匈奴

云梦泽

海盗

西域

这些才是韩孺子心目中以为最需要解决的麻烦,匈奴排第一,也最难对付,几年之内无法动手,云梦泽和海盗却要尽快处置,但不能同时进行,以免又陷入混战,大楚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至于西域,韩孺子犹豫一段时间之后才决定刻上去,所谓的西方强敌听上去很虚幻,而且只来自于匈奴人一方说法。

可他能感受到大单于心中的恐惧,那种恐惧哪怕只有三分真实,也意味着西方真有一股势力正在兴起。

“就放在那里吧。”韩孺子很满意,明天才要朝见群臣,他今天就想处理几件正事,“宣召代国都尉邓粹和辟远侯张印。”

西域最遥远,目前来看问题也最简单,韩孺子决定从它开始,一想到这是自己第一次将皇帝的权力施展到千里之外,他有一点小小的兴奋。全本小说网

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四百二十七章 剑在手中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十三章 宫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四百四十四章 “书能杀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无私仇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无虚发第一章 进宫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穷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实人发怒第七十四章 纸上谈兵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诺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四百二十三章 将军风度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胜一败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为我作证第四十章 回信第一章 进宫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二百四十章 东海王准备好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桥夜袭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胁第一百七十八章 东海王的承诺第三十六章 愤怒的皇后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二百六十章 大势如水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乱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五百三十章 乱猜第三百四十章 绝不能退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三百零七章 选将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五百二十章 逃难路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动第二百零一章 渔翁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钱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十三章 宫中的士兵(二更)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四十九章 望气通知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亲征第三百五十章 谁包围谁?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单于让步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无私仇第二百七十二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桥夜袭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五十三章 慈顺宫囚徒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六十九章 豪杰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烧的军营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战在即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险第五十三章 慈顺宫囚徒第二十三章 武帝与皇孙第九十五章 赌徒与赌徒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长辈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贼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