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一声长叹

天子驾崩。

这个消息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几乎全天下的势力都在关注洛阳的局势,一夜之间,这个消息就传递出去。

洛阳大将军府,何进是第二天早上得知的消息,几乎是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爬一般地从府邸中出来,准备立即赶去皇宫。

但此时,住在他府邸的所有幕僚几乎同时奔走相告,纷纷跑出来,拦在了何进出门的道路之上。

何进穿梭在府邸往门外走,他们就一路跟随劝说。

“大将军,机会难得,如今陛下龙殡归天,没有了皇帝庇护,宦官再也没有保护,我等应该现在就带兵入宫,诛杀宦官,以正朝纲。”

“是啊大将军,帝昨夜崩,史侯还在宫中,万一宦官对史侯不利,要拥护董侯登基,则万事休矣呀。”

“大将军,忠言不能逆耳,你得听我等一句劝呀,此时正是良机,不能错过!”

郑泰、陈琳、卢植、蒯越、张津、何颙、逢纪、鲍信、王允等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劝何进现在就带人杀入宫去。

何进一边疾步往外走,一边对众人恼怒道:“汝等莫再说了,天子才刚刚驾崩,我若是立即行刀兵之事,便是犯上谋逆,诸君是想让我担负罪名吗?”

“这.......”

众人面面相觑,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天子才驾崩,大将军就带人血洗皇宫,天下人会怎么说?

看来何进是不想担当这个将来可能会被写入史书“谋逆”的罪名。

见劝不动他,郑泰稍稍思索,说道:“既然如此,大将军首要之事,则应该立即接管禁军,拥护史侯登基,迟则生变。”

“不错,只要史侯登基,大将军则可以借新君之诏,下旨赐死阉宦,到那个时候,可谓名正言顺矣。”

“天子喜爱董侯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一旦天子留下遗言,让宦官拥立董侯为帝,那万事休矣,大将军千万不能在这件事情上糊涂。”

诸多幕僚们知道何进没有担当,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何进可以立即拥护刘辩登基。

刘辩能否登基同样事关何进的权力,何进点点头:“我明白,让我先入宫。”

说罢,出了大将军府,在护卫们的保护下,翻身上马快速离去。

他要去召集三公九卿,一同入宫商量大事。

如果天子在临终之前,真的让宦官拥立董侯的话,他即便再不情愿,也得不得不担起这个责任,哪怕将来被按上“谋逆”之罪,也义不容辞了。

“大将军入宫了。”

“嗯,看到了。”

荀和与李度没有跟其他幕僚一样,围在何进身边劝说他,而是站在远处,默默看着。

看着何进远去的背影,荀和轻笑一声,摇摇头道:“大将军还是不敢动手。”

跟了何进数年,他早已经知道何进的为人。

毕竟是屠户的儿子,没什么魄力也没有担当,确实难堪大用。

李度眼中流露出失望:“这种时刻,

大将军就应该当机立断,怎么能疑而不进,坐失良机呢。”

“算了,他不动手,我们动手。”

荀和对李度说道:“德高,让子谦派人去大谷关。”

子谦就是赵恭,赵恭虽然也是党人的儿子,父亲是益州名士赵彦。

问题是赵彦的名气跟李膺荀昱比起来,差得天远。

而赵恭本人也不过只是个洛阳北部尉。

在何进面前,一没有名望,二没有官职,几乎进不了大将军府的门。

因此赵恭平时负责外围调度,同时也掌控着党人手里一些隐藏力量,如私兵及地下党羽之类的势力。

李度点点头:“我现在就去。”

那边何进上午与三公九卿商量着事,下午的时候,洛阳周边的势力,几乎都已经知道天子驾崩的消息。

最少十名以上送信的骑士,飞奔出洛阳。

大谷关外,豫州八万叛军驻扎营地连绵十余里,一骑飞马自北边入营而来。

许攸看到信件,大喜过望道:“拔营,兵发洛阳!”

大谷关上,袁绍看到了从洛阳来的信件,对守关士兵大手一挥:“开关!”

河东郡,董卓握着手里大将军何进命令他去洛阳外驻兵的诏令,拔出长刀,向着洛阳方向一指,对身后武装到牙齿的五千西凉铁骑大喝道:“进军!”

轘辕关,左军校尉冯芳听了宦官信使来报,大惊失色,迟疑片刻,对身边的人低声道:“召两千人马,随我回洛阳。”

孟津关,右军校尉夏牟得了宦官信使的报信,不动声色地驱走了宦官使者,过了片刻,才对左右道:“我等驻守孟津,不能轻动,便屯兵于此,以观局势。”

伊阙关,南军下军校尉曹操看着曹家给他的书信,犹豫不决。

曹嵩的意思是让他静观其变,不要轻举妄动。

不过曹操却知道,大概率何进势力会胜利,毕竟天子一死,兵权必然会掌握在何进手里,凭借宫里那几个宦官,成不了什么气候。

所以他倒是想立即率兵回洛阳帮何进,以攫取拥护之功,以保证靠宦官起势的曹家不会衰落。

只是曹操思索片刻,还是没有行动。

他毕竟是靠宦官起家之人,如果这个时候反戈一击,对宦官集团出手,即便最后取得了胜利,天下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会太高,说不好就有人说他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恩将仇报。

因此他必须要考虑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曹操决定按兵不动,观望一下形势。

除了南军五校尉,董卓,以及豫州叛军的动向以外,兖州刺史桥瑁,并州刺史丁原也都得到了消息,火速在往洛阳赶。

一时间,洛阳周边风起云涌,各方势力波谲云诡,天下兵马,四方豪杰,都有齐聚洛阳之势。

野王县,洛阳到野王直线距离,达200多里,而古代行军不便,即便快马飞奔,当消息传到野王县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中午。

这个时候,刘备等人正在县衙议事。

天子任命刘备为司隶校尉的诏书早在前日就已经抵达了野王县,作为司隶校尉,刘备不仅能管辖司隶七郡国一切大小事务,还拥有更大的自主兵权。

所以刘备正在考虑继续扩军,然后东进攻打冀州叛军的事情。

审配等人虽败,却没有伤筋动骨,两次战役,也仅仅损失两万多人,现在正在山阳县休整,源源不断的辎重继续在往野王县运来,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继续威胁洛阳的东面。

刘备是想着如果能够正面击溃冀州叛军,他就能够领兵南下,再打败豫州叛军,如此就能解了京师之围,立下旷世奇功。

然而他的想法却遭到了陈暮的强烈反对,因为这几年他们让苏双和张世平与公孙瓒合作经商,打通南北商道,确实赚了不少钱,身家已经有数亿。

可之前刘备招募一万士兵,每日花销都是自己在掏,就已经花了一半,再继续扩军的话,家底要全没了。

要知道,他们可是在跟冀州豫州几十上百家门阀豪强对抗,那些豪强哪家不是身家数千万甚至数亿的财富?

以刘备这点身家,全部砸进去也没法跟他们斗。

因此陈暮坚决反对。

然而刘备是个你的话有道理我就听,但要是不符合他的价值观,他就会坚持己见的人。

而在这件事情上,价值观不在于花不花钱的问题,而是忠君爱国的问题。

天子对自己器重,让自己担任司隶校尉,委以重任,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平定叛乱,击败叛军。

作为一个有忠义思想的人,当然要死命报效天子之恩。

现在别说让刘备倾家荡产,就算是让他去拼命,他也会去做。

所以陈暮根本劝不动,刘备在这件事上十分固执。

“四弟,你不用劝了,我意已决。”

县衙当中,刘备面向众人,缓缓说道:“天子迁我为司隶校尉,待我深厚,我只能以死报效,纵是倾尽家产,亦又如何?”

“好吧。”

见刘备如此固执,陈暮也只能作罢,叹气道:“既然大哥坚持,那就派人去洛阳去征兵,如今河南刀兵又起,人口大多聚集于洛阳周边,正是征兵的好时机。”

刘备便对牵招道:“子经,我任命你为都官从事,去洛阳募兵之事,就交予你去做。”

都官从事是司隶校尉属官,六百石。

牵招虽然跟刘备关系好,但前几日还只是个军司马的临时职务,现在一跃成为都官从事,是个极大的升迁,堪比当初卢植任命刘备为北军中郎。

“唯!”

牵招大喜,领命正要出去。

却在此时,门外飞速奔来一个士兵,进来单膝跪下道:“校尉,县衙外有来自洛阳的信使。”

“让他进来”

刘备环顾左右纳闷道:“不知是何事。”

来自洛阳?

陈暮心中咯噔一声。

算算日子,汉灵帝的日子恐怕也该到了。

莫非......

门外很快进来一人,刘备和陈暮都认识,那是王钧家的一个监奴。

此人见到刘备,忙不迭道:“刘使君,大事不好了,陛下驾崩了,主人让我尽快来通知你。”

“什么?”

刘备蹭一下站起来,只觉得眼前一黑,几欲晕倒。

“大哥!”

关羽张飞连忙过来搀扶。

下方张辽高顺牵招等人面面相觑,这个消息对于他们来说,也太过突然了一点。

“陛下!”

刘备哀恸着,眼泪从眼角划过。

虽然他与天子仅仅只见过几面,但天子一直待他深厚,不仅赞扬他有刘家先祖之风,还屡次提拔,让他唯有以死报效。

现在忽然听到天子驾崩的消息,刘备悲痛欲绝,头一次如此伤心,面色痛苦,眼泪不断地往下落。

“校尉,此时万不能悲恸,你为司隶校尉,应当立即回京主持大局。”

“是啊,使君,现在洛阳离不开你,赶快回去吧。”

“大哥,我们应该回洛阳。”

众人急急忙忙过来劝说,七手八脚地将刘备扶住。

刘备还处于悲伤之中, 根本听不进任何劝。

而在一旁的角落里,陈暮面无表情。

汉灵帝。

终于死了。

这个天下,很多人盼着他死。

也包括陈暮。

生于微末,死于享乐。

或许这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他这一辈子过得值。

可不知道怎么地,原本以为自己能够铁石心肠,从容面对这一刻的时候。

陈暮却觉得隐隐有些心痛。

也许。

我是说也许。

汉灵帝可能会是一个好皇帝。

如果他能够长命,如果他能够放任自己的权力给有能力的臣子,然后将十常侍和自己关在西园每日享乐的话......

这一切不是不能发生。

可他死了。

汉代的医疗无法保证能让一个长期纵欲享乐过度的人安稳地长命百岁。

那么最终的一切,也不过是盖棺定论,留待后人去评说吧。

过了片刻,陈暮终究是发出了一声幽幽的长叹。

眼角,亦划过一抹泪痕。

“唉!帝崩矣。”

第八章 回京第八十八章 战略得失第八十八章 拦个张郃折磨第二十四章 宣战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离心离德第三十七章 自古枪兵多.....第六十章 何进之死(二合一)第五十章 传国玉玺与守墓人第三十章 天子阅兵第一百零二章 帮公孙瓒完成战略胜利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业换帝位第一百七十七章 养兵日,用兵一时第一十三章 收权第九十五章 荆州风雨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兴得太早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许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九十三章 绝望的鞠义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十二章 尚书台第五十二章 月凉如水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四十三章 幕后黑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师攻兖第一十七章 调兵遣将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十九章 底裤都被看穿了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九十四章 历史的书写者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长统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吗?第七十七章 大泽乡之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三十八章 刘备回乡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绍怎么赢?第三章 舍命拼杀第三十九章 吕布第四十一章 吕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话第四十八章 筹谋第十章 掌控舆论的优势第九十八章 黄忠战甘宁第一十七章 调兵遣将第七十章 沈亭之战(2)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访第五十九章 内部的一把火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进攻第三十七章 自古枪兵多.....第二百一十八章 听郭图的话第三十四章 大战阎行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个第四章 那个男人的可怕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规划(完)第四章 推诿第六十二章 关中大胜第八十四章 他来了第一百零五章 哥几个,骑着第八十章 刘表东进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八章 疯狂的何氏第一百七十章 司马懿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第五章 汉末群雄之红马董仲颖第三十章 群情激愤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长逝第七十二章 阎忠第四十九章 曹吕之战(感谢歆帅帅的盟主)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长统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苍穹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来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一十四章 荆南叛乱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绍怎么赢?第四十九章 责任第二十四章 战略谋划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三十八章 合纵连横第五十九章 曹操无路可逃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战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五十章 关羽出征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三十九章 授天书第六章 定徐州(1)第十章 天子第七十五章 吾才满腹,袁本初竟不从之请假条第八十一章 贼往东去第九章 规划第二十八章 讲学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义练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攻内黄第九十六章 开战!第五十四章 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