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

倭国的岛原地区要是放在后世的话,绝对算是个比较不错的旅游风景区。

事实上也是这样,在后世里,这里是以火山和温泉闻名于倭国的地方。在这一地区有不少可以观赏和游玩的景点。

不过就像倭国这个国家一样,因为整个倭国都是因为大陆板块挤压形成的山脉地形,因为大部分倭国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都是海底,所以以山脉为主要地形的倭国是相当的贫瘠的。

要知道,土地贫瘠,这在农业文明时代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在没有科学育种,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业文明时代里,不管农民们再怎么精心的伺候土地,土地的产出也是非常的稀薄的。

1637年倭国爆发的岛原之乱固然有宗教的原因,可是世界上就没有单纯的因为宗教原因产生的战争。归根结底,一切政治问题、军事问题、文化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岛原之乱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统治岛原地区的岛原藩大名过于穷奢极欲了。为了修建自己的居城,岛原藩大名对岛原地区人民群众的剥削和压迫是非常的严重的。

在这片由火山灰和熔岩流变成的贫瘠土地上,岛原藩大名板仓氏大兴土木,一方面在地租方面对岛原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另一方面还强征大量的群众为他的工程出工出力。

就这样,本来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存的就已经非常艰难的岛原人民,在板仓氏的残酷剥削下爆发了出来。

在原本的历史上,岛原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在十几万幕府军的攻击下,天草四郎领导的岛原义军困守岛原城,最终因为幕府军的长期围困,岛原城内的粮食断绝,使得幕府军攻进了岛原城。

岛原城内从起义领导者天草四郎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共两万多人,最终都死在了幕府军的大屠杀之下。

在原本的历史上,西方殖民者在这场起义中扮演了相当不光彩的角色。

其中最早进入倭国的西方殖民者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就像这些西方国家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做的事情一样,作为侵略先锋,传教士是和商人们同时进入,甚至可以说是最先进入到倭国的。

这些传教士在倭国各地传播天主教,宣传上帝高于一切的观点,这本身就是对倭国的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冒犯。与此同时,九州岛上的大名们还和这些西洋商人大搞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大获其利,这就让一直都在努力的想要限制地方诸侯实力发展的德川幕府非常的敌视。

德川幕府之所以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原因也是为了能够实现对地方诸侯的控制。

荷兰和英国作为西方殖民者中的后起之秀,他们是最后到达倭国的势力。为了能够在倭国贸易中获得优势,他们在对德川幕府的交涉中,向德川幕府指出了天主教殖民帝国的在东南亚各国的种种恶行,让德川幕府最终对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传教士,以及信奉天主教的本国人民彻底的敌视了起来。

最可耻的是,为了获得对倭国贸易的独家权力,荷兰人甚至直接参与了幕府对岛原起义的武装进攻。荷兰在远东地区的军舰在幕府军进攻岛原城的过程中,为幕府军提供了火力支持,对岛原城进行了炮击。

不过整个事件在本时空了被彻底的改变了。因为从1633年开始,中华帝国的东中国海舰队和南中国海舰队就对中国海地区的所有外国殖民势力进行了全方位的清算和扫除,所以荷兰殖民者在岛原起义爆发之前就已经被中华帝国的海军清扫一空了。

临近岛原半岛的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长崎,更是和萨摩藩所在的鹿儿岛地区一样,直接成了中华帝国的一个军事和经济基地。

所以当岛原起义爆发之后,接到复兴党军事委员会命令的中华帝国海军,对被幕府反动政府侵略的岛原人民进行了直接的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在中华帝国的粮食支持、武器支持和军事培训支持下极大的提高了军事实力,能够在和十万幕府军的武装斗争中占有优势的岛原起义群众,更是通过了一场大会战,在中华帝国海军的炮火支援下,全面的击败了幕府军。

十二三万的幕府军,除了在战争中死掉了四五万人以外,剩下的八万多幕府军在成了岛原义军的俘虏之后,被岛原义军卖给了中华帝国。

复兴党对于这样的人口贸易是非常的喜欢的。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里,对南中国海这种热带地区的开发是非常的消耗人口的。

就这样,这八万多倭国幕府军就成了复兴党开发南中国海地区的第一批免费劳动力。

年方十六岁的天草四郎虽然是个天主教徒,在某种程度上他也算得上是个宗教领袖,但是能在这个年纪上就领导岛原和天草地区的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更能领导着三四万的义军和强大的幕府军对抗,这样的人肯定不可能是那种满脑袋狂热思想的神棍。

作为曾经的丰臣秀吉手下的大将,能够在倭国侵略朝鲜的战争中担任先锋的同时还能担任外交官员和大明使臣谈判的小西行长的后人,天草四郎一方面对于德川幕府毫无忠诚心,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的强大有着明确的认识。

天草四郎当初选择信奉天主教的原因,也绝对不是因为他是什么圣童,不过就是他在长崎生活的时候接触到了荷兰人的先进医术(相对于倭国人而言),为了能够在北九州地区的武士和浪人中建立威信,为了能够学习到先进的西洋医术,天草四郎才皈依了天主教的。

所以对于天草四郎这个少年人来说,天主教并不重要,因为岛原义军中信仰天主教的也只有几十个追随他的北九州地区的破落武士和浪人。大部分百姓参加起义的原因,单纯的就是因为岛原藩对百姓的压榨太过严重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岛原地区击溃了十几万幕府大军的天草四郎,现在已经是具备了能够和整个倭国最大的封建统治集团德川幕府抗衡的能力了。反正不管怎说,在岛原义军打败了幕府大军之后,北九州地区的大名们都派出使节向天草四郎示好。他们很害怕天草四郎携着这场大胜的威风对曾经为幕府军提供便利的他们进行报复。

在岛原大胜之后,整个北九州地区的大名们可以说都匍匐在了天草四郎的威风之下了。

但是天草四郎本人是非常清醒的。他从心里往外都明白,如果没有中华上国的支持,没有中华上国几乎是半卖半送的给他提供的粮食物资和武器,特别是如果没有中华上国直接派出武装人员训练那些破产造反的农民的话,想要在和十多万幕府大军的战争中获胜是根本就没任何可能的。

因为他根本就不可能臣服幕府,因为他和德川幕府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有着清醒认识的天草四郎在第一时间里上书中华帝国政府,向中华帝国请求归附。

外国地区请求归附中国,这在中华人民民主帝国成立之后还是第一次。要知道,中华帝国在对外问题上是非常强硬的。一般来说,只要是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史书文件中记载的,曾经向中国称臣纳贡的国家,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后,都被中华帝国单方面的认证为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了。

中华帝国在肃清了南中国海地区的所有西方殖民势力之后,就在原来的西方殖民者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租借,和当地的土王和苏丹们签订了对于他们来说很有利的,比西方殖民者公平的多的各种租借条约。

也就是说,在对外关系上,中华帝国的政策都是单方面的,藩属国方面都是被动的。所以像天草四郎这种找靠山主动归附的情况,还是相当新鲜的事情。

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实际上因为那些所谓的藩属国,除了已经被全面灭绝上层的朝鲜,还有琉球、南北安南、缅甸、南掌、暹罗等几个有限的国家是有着比较完备的政权体系的国家以外,大部分都是那种非常落后的原始部落水平的小国家。所以中华帝国在外交方面并没有采取那种真正意义上平等互利的外交方针。

总的来说,中华帝国对有完备政权体系的国家,采取的是在维持宗藩体系的基础上,和这些国家签订明确的,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维护中华帝国在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等方面特权的条约文件的形式。

对于那些没有完备政权体系的国家,采取的是在维持宗藩体系的基础上,直接在当地建立军事和经济基地的方式。

因为复兴党目前还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国内建设方面,所以总体上说,复兴党在外交上采取的是继续维持宗藩体系(为以后的吞并和占领打基础)和保持全面的无关税自由贸易(商品倾销)的总方针。

对于倭国的问题,中华帝国原本的想法是对整个九州岛和四国岛进行吞并,然后将这两个岛子上的几十万不到百万的倭国人进行简单的训练之后,就投放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作为消耗品,开发当地的土地和资源,为以后的中华帝国的移民工作铺路。

所以在收到了天草四郎的归附请求之后,中华帝国复兴党`中央还专门对于这个问题的进行了讨论。

最后在复兴党`中央决定,如果天草四郎能够接受复兴党的土地改革政策,在中华帝国的指导下对岛原半岛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的话,那么中华帝国可以同意天草四郎的归附请求。

岛原地区有多穷,岛原半岛上的土地有多么贫瘠,从后世的岛原地区的人口规模上就能看出来。

在后世里总人口将近一亿三千万的倭国,作为发达的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全面工业化了的国家,在岛原半岛(岛原市人口49710人)总人口也才不到五万人。

在这个时空里,整个岛原半岛上的人口都集中在岛原城周围,总人口才两万人多一点。还是因为北九州地区的很多破产农民因为起义聚集到了岛原地区,所以现在岛原半岛上的总人口才勉强达到了四万人。

就目前这四万人,用由火山灰和熔岩流变成的岛原半岛的贫瘠土地来养活,都是非常的困难的。

对于土地改革,天草四郎一点儿都不陌生。他到同样以贫瘠而闻名倭国,现在已经成为中华帝国海外领的南九州地区(萨摩、大隅、日向)亲自考察过了。

“三公七民,平分土地”,也就是说,在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总政策下,只需要按照实际产量缴纳三层实物税的政策,对于天草四郎来说,不仅可以说对于百姓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可是说是前所未有的慈悲的。

按照中华帝国政府给他开出的条件,整个岛原半岛,包括云仙、岛原和南岛原上的所有土地,都是属于“云仙王国”的领土。

作为云仙王国的国王,天草四郎一方面将获得中华帝国的赐姓徐姓(纪念徐福),改名徐天草,另外还可以获得整个岛原半岛所有土地出产的百分之三十作为王室财产。作为只需要养活一千人规模的常备军和几十个家臣的天草四郎来说,这样的条件已经非常的优厚了。

所以接到了中华帝国开出的条件后,天草四郎立即上书表示愿意接受中华帝国的条件。

在四千名复兴军战士帮助下快速的完成了岛原半岛的土改工作后,在中华帝国外交委员会册封大使达到岛原城,为天草四郎举行了正式的册封仪式之后,身穿素蓝衮服,头戴五旒平天冠(下大夫的服色冠冕)的云仙王国国王徐天草,迫不及待的跟随中华帝国外交委员会的册封大使登上了前往中华帝国的轮船。

对于新鲜出炉的中华帝国藩属国云仙王国的国王徐天草来说,他此去中华帝国有两个重要的工作要做。

第一就是接受中华帝国大皇帝陛下的接见,坐实自己这个中华帝国藩属国国王的身份。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全力说服大皇帝陛下,出兵惩罚违抗天`朝帝国意志的德川伪朝。

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7章 起步(1)第18章 起步(2)第76章 大丰收(2)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310章 终结者7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10章 婚事(2)第35章 理念(3)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8章 准备(4)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173章 审判(1)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77章 大练兵(1)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84章 东改编3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18章 起步(2)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33章 理念(1)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368章 在山东(3)第23章 起步(7)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384章 东改编3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12章 婚事(4)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36章 理念(4)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12章 婚事(4)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204章 连锁反应5